|
奥赛康(002755)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公司所处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及行业政策变化的重大影响 1、行业基本情况、发展阶段 依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本公司所属行业为医药制造业(C27)。医药制造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在2024年持续肩负着保障国民健康与驱动科技创新的双重使命。在人口老龄化加速、慢性病发病率上升、医疗消费升级以及国家政策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的多重因素驱动下,行业需求呈现出强劲的刚性特征,行业结构性调整与高质量发展的进程也在持续推进。 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度医药制造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 25,298.50亿元,与2023年度持平;实现利润总额 3,420.70亿元,较2023年度同比下降1.1%。 2024年,中国医药行业处在结构调整、创新升级的关键变革阶段。 一方面,创新药领域取得诸多令人瞩目的突破,全球化进程也迈出坚实步伐。2024年,国产新药研发继续保持高产出态势,根据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药品审评中心(CDE)发布的《2024年度药品审评报告》显示,全年有 48个 1类新药获批上市,覆盖肿瘤、自免、代谢性疾病等多个领域,同时创新性强、填补靶点国产空白的产品不断涌现,进一步提升国内临床用药水平。新药申报数量也有显著增加,2024年受理新药临床试验申请(IND)3073件,验证性临床试验申请 247件。 2024年,国产创新药的国际化也是行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力。企业通过布局多样化的产品和技术路线,积极寻求国际合作机会,推动自身管线的全球化进程。2024年,国产创新药跨境技术授权(license-out)交易量再创新高,NewCo合作模式也为探索海外商业化开辟了新道路。国产创新药凭借高价值、高效率和成本优势融入国际市场,展现出良好的竞争力和广阔的发展前景。 另一方面,仿制药市场竞争加剧,行业格局深度重构。在获批数量方面,全年共有 800余款仿制药通过或视同通过一致性评价;同时,纯 B证企业持续增多,进一步加剧了仿制药市场竞争。在药品价格方面,从国家集采到地方联盟集采,集采范围持续扩大、种类增多,新进品种和续约品种都出现不同程度的价格下降。 在当前行业发展趋势下,越来越多的传统药企积极寻求转型与突破,通过布局复杂制剂技术平台、改良型新药以及创新药研发体系、升级高端原料药产业链等方式进一步构建企业竞争壁垒。与此同时,企业普遍采取降本增效措施,通过减少不必要的资本性支出、控制人工成本、提升研发效率等多种方式积极应对市场竞争压力,努力在变革中寻找新的发展机遇,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2、行业政策情况 2024年全国两会《政府工作报告》将“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置于2024年政府工作任务之首,且首次提到“创新药”。生物医药产业作为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未来产业的重点布局领域,是厚植“新质生产力”的关键领域。 (1)产业政策引导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 2024年,国家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医药工业高质量发展。2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将医药核心技术突破与应用、新药开发与产业化等列入鼓励类产业。3月,《政府工作报告》提到要加快包括创新药在内的前沿新兴产业发展。6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2024年重点工作任务》,优化创新药临床评价和审批,完善药品供应保障机制。配套多项政策措施,为创新药研发提供了有力支持。 7月,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实施方案》,全链条支持创新药发展。通过全链条强化政策保障,统筹使用价格管理、医保支付、商业保险、药品配备使用、投融资等政策,优化审评审批和医疗机构考核机制,促进创新药的发展和产业升级。 (2)医保目录更新提升创新药可及性 《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3年)》自2024年 1月起正式执行,此次目录调整共有 126种药品被纳入医保目录,同时调出 1种药品。新版医保目录的实施过程中,还同步推出多项举措,旨在促进创新药在公立医疗机构及“双通道”的配备与使用,提升创新药的可及性。 2024年 6月,国家医保局开启了新一轮医保目录调整工作。《国家基本医疗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药品目录(2024年)》于2024年 11月正式公布,于2025年1月1日起正式执行。医保目录新增了91种药品,其中 38种为“全球新”创新药、其谈判成功率突破 90%,显著提高了创新药的可及性、减轻了患者的用药负担。此次目录调整特别将更多创新药纳入医保范畴,涵盖抗癌药、罕见病药和儿童用药等,充分体现了对创新药研发的支持与鼓励。同时,调出部分临床价值较低的药品,为创新药腾出空间,推动药品结构的优化升级。 (3)药品集中带量采购提质扩面 2024年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持续稳步推进,呈现常态化、制度化、提质扩面的趋势。第十批国家组织药品集中带量采购工作于年内完成,药品价格平均降幅约 74%,整体降价幅度高于以往批次。促使企业更加注重药品的质量和成本控制,开发更具竞争力的药品,推动企业的转型升级。 政策强调统筹协调,重点在国家和地方两个层面开展工作,通过国家和地方上下联动、协同推进,提升联盟采购规模和规范性,逐步形成国家组织的集中采购、省份牵头的全国联盟采购以及省级集采为补充的集中采购的新格局。同时政策要求压实集采中选企业的履约责任,确保临床用药的稳定供应,进一步促进医药产业提质升级。 (4)医改政策深化稳步推进 在药品安全与质量提升方面,2024年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旨在全面加强药品全生命周期监管。从研发、生产到流通、使用,每一个环节都全面强化监管力度。在药品生产质量管理方面,对药品生产过程尤其是委托生产环节提出更高要求,确保质量全程可控。同时,增加对药品生产企业的飞行检查频次,以高频次、不定期的检查方式,确保企业合规生产,从源头上保障药品质量安全可靠。 在药品价格治理方面,治理范围及覆盖面逐步扩大。从挂网品种逐步拓展至集采品种,涵盖各销售渠道,层层递进,致力于彻底消除不公平高价现象。通过价格治理、集中采购、新上市化药首发价格机制探索以及医保谈判等多元手段协同发力,逐步构建起药品全生命周期的价格管理闭环,为药品价格的合理化、规范化筑牢根基。 在医保基金监管方面,2024年政策实施不断向纵深推进。药品追溯码的全面采集应用、大数据监管模型的精准监测、医保基金社会监督员的有效监督等创新措施相互配合,全方位、多维度地确保医保基金的安全和合理使用,医保基金监管工作进入新时期、新阶段,为医保基金的可持续运行筑牢防线。 (二)公司所处行业地位情况 创新药和高技术壁垒的新型仿制药的研发是公司的核心战略发展方向。公司自主研发了中国第一支国产化质子泵抑制剂(PPI)注射剂,经三十多年的稳健经营与发展,公司药物治疗领域逐步拓展,目前已涵盖消化、抗肿瘤、抗感染和慢性病四大治疗领域,在中国医药细分市场具有较高的品牌影响力。 在研发平台建设方面,公司建有国家企业技术中心、国家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江苏省企业重点实验室,公司被认定为江苏省抗消化道溃疡药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江苏省靶向抗肿瘤药物工程中心,先后承担国家“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十三五”课题十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一项,全部取得预期评价。 子公司江苏奥赛康药业有限公司先后被认定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国家工业企业知识产权运用试点企业,荣获江苏省企业技术创新奖,江苏省科技型领军企业、南京市最具创新力企业。连续 15年入选“中国医药研发产品线最佳工业企业”,连续 12年入选“中国创新力医药企业 20强”榜单。报告期内,入选米内网发布的2023年度中国化药企业 TOP100排行榜。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参见本节“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奥加明 销售量 箱 8,861 12,620 -29.79%生产量 箱 8,332 12,906 -35.44%库存量 箱 1,166 1,695 -31.21%奥一明 销售量 箱 34,791 29,511 17.89%生产量 箱 34,418 32,342 6.42%库存量 箱 4,354 4,727 -7.89%奥诺先 销售量 箱 25,499 26,794 -4.83%生产量 箱 25,697 28,281 -9.14%库存量 箱 3,262 3,064 6.47%奥佳泽 销售量 箱 2,718 1,437 89.14%生产量 箱 2,521 1,845 36.64%奥心怡 销售量 箱 64,524 49,753 29.69%生产量 箱 66,329 55,618 19.26%库存量 箱 11,822 10,017 18.02%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 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奥加明:地方集采影响,导致产销量同比减少。奥佳泽:市场占有率提高,产量、销量同比增加。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报告期内,公司直接材料、直接人工、能源费用、其他制造费用由于公司整体销量增加而有所增加;其他成本主要系 公司代理销售的泊沙康唑肠溶片采购成本,因本期泊沙康唑肠溶片销量增长较大而相应增加;公司整体生产成本结构未发生显著变化。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详见“第十节 财务报告”中的“九、合并范围的变更”。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化,聚焦推进重点优势品种的研发,研发费用同比减少。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利厄替尼片(ASK120067) 用于含 EGFR突变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的一线或二线治疗 一线适应症递交上市申请二线适应症于2025年 1月获批上市 产品获批上市 公司首个具有自主知识产权、全新分子实体抗肿瘤药。本品上市标志公司成功转型为创新型制药企业,扩展了公司抗肿瘤药物产品组合,为患者提供更多的临床治疗用药选择。ASKC202 用于治疗既往经 EGFR-TKI治疗时或治疗后耐药,经检测确认存在MET基因异常或蛋白过表达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非小细胞肺癌成人患者的治疗 完成临床 I/II期研究受试者入组 产品获批上市 与利厄替尼片联合用药,拓宽临床应用范围,延长利厄替尼片的生命周期。本项目将进一步丰富公司抗肿瘤药物产品组合,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注射用 ASK0912 用于耐革兰氏阴性菌感染相关治疗 完成临床Ⅰ期研究 产品获批上市 在细菌耐药性问题中以多药耐药 G-感染最为严重,临床可用药物较少。本项目有望为临床提供活性更强、安全性更好的药物。进一步丰富公司抗耐药菌感染药物产品组合,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麦芽酚铁胶囊 用于治疗成人的铁缺乏症状;慢性肾脏病(CKD)患者透析引起的缺铁性贫血 完成临床 III期研究受试者入组 产品获批上市 国内口服二价铁药物耐受性差,临床治疗以注射剂型为主。本品具有很好的顺应性和依从性。本品上市将有望成为新型铁剂疗法的可信赖药物,并且具有经济学优势,有望改变铁缺乏症患者的治疗模式,改变国内补铁剂市场格局。ASKB589注射液 用于 CLDN18.2阳性的局部晚期或转移性胃及胃食管结合部腺癌、胰腺癌等恶性实体瘤治疗 完成临床Ⅰ/Ⅱ期研究,开展临床 III期研究 产品获批上市 针对胃癌、胰腺癌等恶性实体瘤,临床上亟需新的治疗手段。本项目将进一步丰富公司抗肿瘤药物产品组合,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ASKC200搽剂 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疼痛 完成临床Ⅰ期研究 产品获批上市 ASKC200搽剂用于治疗骨关节炎疼痛。目前骨关节炎治疗尚缺乏长效外用镇痛产品,ASKC200搽剂可明显提高患者用药依从性,改善生活质量,具有较好的市场潜力。ASKG712注射液 用于新生血管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等眼底疾病治疗 开展临床Ⅰ/IIa期研究 产品获批上市 随着国内人口老龄化日益严重,AMD发病率也在逐年攀升。本项目将丰富公司的慢病药物产品组合,增强公司市场竞争力。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注射用 ASKG315 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治疗 开展临床 I期研究 产品获批上市 ASKG315作为白介素-15前药融合蛋白,将丰富公司抗肿瘤药物产品组合,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注射用 ASKG915 用于晚期恶性肿瘤治疗 开展临床 I期研究 产品获批上市 ASKG915作为 PD-1/IL-15双功能融合蛋白,拟单药或联合用药开展肿瘤一线治疗临床研究,将丰富公司抗肿瘤药物产品组合,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主要原因为公司持续进行研发项目的分析评估与优化,聚焦推进重点优势品种的研发,研发投入同比减少。研发投入资本化率大幅变动的原因及其合理性说明适用 □不适用研发投入资本化率2024年为 49.90%,较2023年的 20.54%,增加了 29.36%,主要原因是创新药 ASKB589项目 2024年年初进入临床三期后,发生的研发支出进行了资本化。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411,357,064.57元,较2023年度同比增加 437,925,513.90元,主要原因系报告期收 入增加,同时加大回款催收力度及支付费用期限延长。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173,239,282.90元,较2023年度同比减少 184,801,955.93元,主要原因系报告期内 购买结构性存款产品增加所致。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43,114,318.56元,较2023年度同比减少 248,059,317.14元,主要原因系2023年度 公司子公司 AskGene Limited获得 2900万美元融资款,本期无外部股权融资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报告期内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为 411,357,064.57元,与本年度净利润 128,469,540.23元,差异为282,887,524.34元,主要原因系长期资产折旧摊销、金融资产投资收益和经营性应付项目增加所致。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围);新药的研发及相关技术咨询、服务、技术转让 768,000,000.00 3,996,131,731.17 3,253,874,430.14 1,478,081,374.81 408,204,641.86 385,515,882.27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东方证券自营:王光宇;东方红资管:刘中群;敦和资管:叶施;国诚投资:相健、王文强; 富荣基金:杨皓童;华创证券: 张艺君;华泰资管:李勇剑;华泰证券:许泽昊;海富通基金: 高通;杭银理财:王哲;南京证券:孙朋举;鹏扬基金:王雪刚;上银基金:纪晓天;深圳龙腾资产:于龙;湘财基金:张泉;鑫元基金:白伊贝;兴银理财:卢新平;招商基金:梅梅; 中银资管:李明蔚;浙商基金: 黄文敏 会议主要就 公司经营情 况、研发情况等方面进行交流 详见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 m.cn)《投资者 关系活动记录 表》(编号: 2024-001)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