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读者传媒(60399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2024年,公司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对甘肃和视察公司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积极响应甘肃“八个一”文化品牌建设,锐意改革创新,狠抓任务落实,各项工作稳步有序推进,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一)坚持党建引领,开创互融互促新局面 报告期内,公司充分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坚持党建引领,统筹抓好党建工作和经营管理工作,强化底线思维,筑牢意识形态防线,全力推动企业党建高质量发展,形成了党建与业务双促进、改革与发展双深化的良好局面。 1.坚持党建引领,持续巩固政治保障。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持续巩固拓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成果,切实推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在公司落地落实。扎实开展党纪学习教育和常态化纵深推进“三抓三促”行动,将党纪学习教育和“三抓三促”行动与公司重点工作有机融合,一体推进,明确主体责任,筑牢廉洁自律防线,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政治保障。探索创建公司党建特色品牌,读者杂志社特色工作法“1+2+2”工作法获评甘肃省省直机关2024年度“优秀支部工作法”。 2.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坚守意识形态阵地。公司全面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落实“三审三校”相关制度,严把出版物审核关,强化出版物质量检查,对近年已出版的儿童绘本、教材教辅图书内容、编校、印制质量情况等开展自查,并对相关出版物进行出版全流程检查,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主动权。加强网络媒体管理,落实落细网络媒体导向管理,以舆情预警的方式辅助新媒体加强导向把关工作,形成常态化长效化机制,守好意识形态主阵地。 (二)聚焦主业提升质效,深入推进精品出版工程 聚焦深耕出版主业,坚持走“专精特融”的出版发展之路,高质量做好主题出版、市场出版、“走出去”出版,积极推动出版创新融合发展,努力推出精品力作,实现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 1.期刊板块协同发展成效显著。报告期内,公司期刊出版始终坚持工匠精神,持续推动“读者”品质提升、影响力提升、传播力提升工程,在市场进一步收缩、外部政策调整的不利局面下,期刊集群多措并举,巩固了保存量、扩增量的工作成效,实现了读者刊群双“百万”的发展目标,刊群融合发展成效显著。2024年,期刊集群总发行量8195.10万册(含数字版),较2023年度同期增长0.44%。《读者》月均发行量531.90万册(含数字版),同比增长0.93%,其中《读者》数字版同比增长11.40%;《读者》(校园版)月均发行量89.80万册,同比增长10.18%,其中,11月发行量突破100万册。《读者》(敦煌号2)和《读者》(敦煌号1)英文版和俄文版,共计发行2.1万套;《读者》(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特刊出版上市,均取得较好反响。 “老年博览平台”逐步搭建、《飞碟探索》杂志改版升级顺利推进。 2.图书板块逐步向精品化方向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大力实施出版攀登计划,全面落实《读者传媒精品出版(图书)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在进一步优化出版结构的同时,重印图书平均单品种印数稳中有升,图书出版向出版精品化方向发展。2024年全年出版图书4404种,新版图书1754种,重印图书2650种,总印数8000.47万册(新版2266.97万册、重印5733.50万册)。图书出版在实现提质增效的同时,取得较好的社会效益,全年共有96种出版物获各级各类奖项或入选各类项目。其中,《丰碑:新中国的西藏教育(1951—2022)》入选中宣部2024年主题出版重点出版物选题;《甘肃藏敦煌文献(第13-30册)》《丝绸之路考古学史丛书(第1-3册)》等9种出版物获2024年国家出版基金资助;1种出版物入选国家古籍整理资助项目;《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丛书(第一辑)》等7种出版物入选“十四五”国家重点出版物出版规划增补项目;5种入选国家民族文字出版专项资金资助项目;1种出版物入选2024年中华民族音乐传承出版工程精品出版项目;《写给青少年的敦煌故事》入选2023年度全国优秀科普作品;《敦煌历史地理》入选2023—2024年度国家社科基金中华学术外译项目。 3.教材板块稳中提质不断优化。公司始终紧紧围绕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服务教育事业、助力教育强国建设作为最大的政治责任,报告期内全面协调完成2024年春、秋两季甘肃省中小学生教材“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的政治任务。2024年全年,出版发行教材教辅 2634 种(新版 746种,重印 1888 种),重印占比 71.67%,单品种经济效益提升明显。全力宣传推广义教阶段人教版新教材,建立人教版教材培训服务月报制度。结合甘肃省基础教育阶段教材使用情况及各市州教育部门培训需求,组织教材培训、教研活动等教材服务195场,培训教师11余万人次,投入资金477余万元。 4.版权输出实现新突破。公司进一步强化版权运营管理,加大版权引进与输出力度,图书版权直接输出实现新突破。甘肃教育出版社等出版社入选“2024年中国图书海外馆藏影响力出版100 强”;《冬格措拉的孩子》阿拉伯文版、《敦煌历史地理》英文版和韩文版正在翻译出版;“点虫虫系列”原创儿童图画书项目入选当代作品翻译工程项目(第十期)并完成出版;《茶乡少年》俄语版、乌兹别克语版实现版权输出。制定印发《公司版权管理运营办法(暂行)》,加强重点作品登记及版权登记等版权运营管理工作,进一步提升甘版图书影响力。 (三)持续推进融合创新,发展出版新质生产力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融合创新,建立健全并完善制度体系,不断推进转型发展。充分发挥读者品牌和内容资源优势,提升新媒体矩阵运营质量,构建读者融媒体生态圈,全力推进业务深度融合,纵深推进全民阅读活动,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融合创新步伐不断加快。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快推动读者融媒体生态圈建设,以《读者》内容为依托,打造新媒体矩阵,“读者”公众号、头条号持续打造优质新媒体品牌形象,不断提升宣传营销质效。2024年,“读者”公众号用户数增长至766万,全年阅读量达1.1亿,获评“大众喜爱的阅读新媒体号”,位列微信公众号CMI指数排行榜第1名。“读者”头条号用户数增长至609万,累计阅读量增长至12.70亿,品牌宣传话题阅读量增长至2.90亿。“读者”百家号用户数增长至131.90万,人民号用户数增长至32.20万。2024年,持续推进电商直播业务,共直播299天1471场,总观看人次超800万,直播端口合计成交额658.22万元。全力推进直播、短视频与电商的深度融合,全年实现收入6128.00万元,同比增长28%。 2.数字出版融合发展深入推进。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甘肃省“八个一”文化品牌建设项目之一的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化工程建设,项目数据处理基本完成。实施文溯阁《四库全书》数字资源文创IP库建设,在读者抖音、视频号平台制作发布一系列中国传统优秀文化题材短视频,逐步形成一批传播广泛的“文溯四库•微短剧”优秀作品。积极推动国家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敦煌书坊”融合出版平台启动第二阶段建设;“读者•新语文”平台以数字资源为依托,加强合作,积极开拓业务,数字产品开发与销售取得初步成效。“读者•新语文”5门音视频课程成功入选部分省市中小学2024年秋季电教教材推荐目录,为近千所中小学提供了阅读与写作相关内容资源。 3.全力构建阅读服务体系。报告期内,公司积极加强与政府、社区、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合作,持续推进“书香社会”“书香校园”建设。充分发挥各方优势,圆满完成“阅享新时代,共绘新图景”世界读书日暨第四届“陇韵书香季”等活动;圆满举办读者•领读者大会,合作举办读者•领读者大会(广州站),推出“读者•领读者十百千万计划”。积极拓展数字阅读产品市场,持续开展“读者小站•阅读成长俱乐部”等业务。同行政机关、银行等企事业单位进行战略合作,积极开展阅读活动,实现付费阅读。全年共在十余个城市举办线上线下百余场阅读活动,活动得到央广网等多家主流媒体报道。 4.品牌运营管理质效提升。“读者”品牌连续21年被世界品牌实验室评为“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 成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文化品牌之一,2024年“读者”品牌价值达513.62亿元,较2023年增长39.93亿元,增幅8.43%;《读者》杂志入选甘肃省“陇字号”首批认证产品,“读者”第16类商标入选第一批甘肃省重点商标保护名录。充分发挥读者品牌和内容资源优势,建成读者小站、读者书房等18个,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紧扣“读者”文化脉络,公司开发特色文创产品40余种,联名产品正式上市。 (四)推动机制革新和规范管理,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通过改革激发动力,从管理中挖掘效益,强化内部管理,持续推动管理创新,提升管理效率,助力公司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1.不断提升资本运营管理效能。为推动资本运营提质增效,公司成立资本运营工作领导小组,举办资本运营研讨会,积极考察调研、储备项目,纵深推进相关工作。有序推进天水商务印刷产业园项目建设,目前已完成前置性审查、批复以及项目公司注册登记、立项备案和土地证等前期手续办理工作。不断优化管理制度体系,提升子公司投后管理成效。上海公司实施全员营销和目标责任制策略,进一步健全项目化工作管理机制,轻资产转型初见成效。天津公司拓展新能源汽车充电等新业务,进一步促进业务创收。 2.不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进一步健全完善人才引进、人才培育、人才管理等工作机制,筑牢人才支撑,赋能公司发展。积极组织开展校园招聘,储备优秀人才。紧密联系职工群众,加强基层工会建设,更好地维护职工群众合法权益,发挥工会组织在公司发展中的促进作用。 3.不断强化风险抵御能力。进一步加强内控管理,完成《内部控制手册》修订,切实筑牢风险防控壁垒。严格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加强安全生产检查工作,制定实施《公司安全生产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着力推动解决历史遗留问题,对历史遗留问题进行梳理排查,督促指导相关单位形成解决方案、完成内部决策、履行报批程序等,进一步优化风险抵御能力,已初见成效。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