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凯莱英(002821)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一)行业情况 专业医药外包服务公司是解决日益增长的新药高需求与逐渐增加的研发成本之间的矛盾,伴随着医药市场快速发展阶 段,依托医药产业链专业化分工加速趋势降低新药研发和生产成本。研发和生产的外包服务的需求更加突出,整体外包渗透率仍在提升。根据 Frost&Sullivan报告预测,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将由2023年的 2,606亿美元增长至2028年的3,592亿美元,复合年增长率约 6.6%。全球医药研发投入外包比例将由2023年的49.2%提升至2028年的58.2%。受益于制药公司的研发投入增加及外包渗透率持续提升的影响,全球CDMO行业处于持续放量发展的趋势,根据Frost&Sullivan报告预测,全球CDMO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到1,243亿美元,2030年将达到2,310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达13.2%。以中国为代表的新兴市场国家正处于医药外包行业的快速发展期,已成功切入全球创新药企供应链体系,尤其具备工程师人才红利、供给端工艺与工程化平台竞争优势的CDMO企业,持续提升在全球CDMO市场的占有率。 (二)行业地位 作为全球行业领先技术驱动型的CDMO公司,为国内外制药公司、生物技术公司提供贯穿药物研发至商业化的药物全生 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加快创新药的临床研究与商业化应用。公司始终以高要求、高标准、高质量的工作规范执行各项标准,坚持贯彻国际一流标准的 cGMP质量管理体系、EHS管理体系,不断提升生产管理与项目管理能力,并在已经成形多年并日趋完善的全球合作化制药业网络结构中,确立了“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导向,奠定了“值得信任和依赖的CDMO合作伙伴”的行业地位,能够为全球需求各异的新药研发客户协同创造价值,满足客户多样化的需求。公司通过技术营销建立了覆盖全球主流制药企业的市场营销网络,并有能力同时承接诸多重磅药物订单,与国际制药巨头、生物技术公司形成深度嵌入式合作关系,致力于成为多家跨国制药公司的长期战略合作伙伴。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参见本章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医药行业 销售量 Kg 286,469.58 536,719.57 -46.63%生产量 Kg 288,105.65 548,429.46 -47.47%库存量 Kg 13,345.96 11,709.89 -13.97%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本报告期销售收入下降,产品生产量及销售量随之下降。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产品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详情参见本报告第十节财务报告-八、合并范围的变更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展,增加市场开拓相关费用 管理费用 825,216,243.05 788,472,309.49 4.66% 不适用财务费用 -330,750,448.17 -148,402,400.10 122.87% 主要系利息收入增加及汇率波动所致研发费用 614,490,327.59 707,863,601.38 -13.19% 不适用 4、研发投入 适用 □不适用 主要研发 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高通量脂质体技术平台的开发 面对制剂研发相关技术难题以及市场对脂质体等高端制剂的迫切需求,通过建立药物递送和制剂研发中心,并致力于创新药物递送技术、制剂新技术平台和新剂型的研发。通过打通药剂学、流体工程学、有机化学、信息技术等多方面的专业壁垒,扩展脂质体制剂开发的方向,破解脂质体制剂开发难度高、稳定性控制难度大、放大生产困难等不同难题。 优化放大生产的流控系统组件与流程,解决工艺放大难题。建立脂质体信息平台,提升制剂开发效率,从处方工艺开发、放大量产、高通量模拟、高速计算等实验步骤,从而提升纳米制剂开发效率,并确保工艺信息安全。 基本完成项目立项目标 突破制剂瓶颈,提供更多制剂方案选择,解决脂质体制剂载药浓度偏低、稳定性较难控制、开发难度高、放大生产困难等难题。 脂质体纳米技术的开发将助力凯莱英制剂业务在高端制剂领域的拓展和延伸。增强公司在高端制剂市场的竞争力。未来将以更具行业竞争力的制剂服务能力赋能国内外客户持续发展。多肽全自动生产系统的开发 多肽类药物生产工艺复杂,后期涉及结晶、纯化和冻干等步骤,人工操作难以保证每一步骤的一致性和精准性,自动化生产是提高多肽生产效率、保证质量的必要途径。借助先进模拟手段及实验验证确定固相合成仪设计方案及搅拌桨放大后的结构特性,优选搅拌桨结构,实现固相合成仪结构放大。开发固相合成仪单元操作自动化程序,自主开发上位软件系统与控制系统无缝连接,基于配方自动控制实现无人化生产。结合 DCS 系统对后续各工段进行大量自控优化设计,开发并优化连续高效浓缩系统。 基本完成项目立项目标 攻克设备放大难题,实现固相合成仪配方系统,优化后续工段自控设计,实现多肽类药物的规模化生产。 项目将有效提升公司多肽固相合成产能,从几百升规模迅速扩大到上万升,是公司在化学大分子合成领域的重大突破,为公司在该领域积累了核心技术和经验。在更多业务领域为客户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赋能全球药品研发生产及商业化进程,有助于提升公司在全球医药研发生产服务市场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亚胺还原酶催化合成替尼类药物关键中间体项目 替尼类产品市场需求和应用前景广阔。手性肼作为许多药物、农药、天然产物的重要结构单元及生物活性杂环化合物合成的重要中间体,传统获取方法(外消旋体拆分、不对称加氢等)存在收率低、使用贵金属催化剂或手性配体、反应条件苛刻等问题,且大多需保护和脱保护步骤,导致反应复杂耗时,工业化放大生产应用价值低。 基本完成项目立项目标 开发一种高效、简便且具有工业化放大生产价值的获取手性肼类化合物的方法,特别是针对某替尼药物中间体的合成。 在亚胺还原酶催化合成领域取得的重要进展,使凯莱英在合成生物技术方面的技术领先优势进一步巩固,提升了公司在全球合成生物技术领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通过 AI 构建类过渡态并预测有益突变,对相关物质进行蛋白质工程改造,最终获得催化活性、化学选择性优异的突变体,实现某替尼类药物中间体的高效合成。 通过建立的酶工程和细胞工程技术平台,能够为更多客户提供全面的服务,满足不同客户在产品创新开发到生产上市全流程的需求,有助于拓展业务范围。抗体下游全膜层析开发平台的应用研究项目 膜层析技术相比传统柱层析,具有大孔径结构,能让大分子及病毒进入膜内并结合至内孔表面,且具有易于操作处理、高流速、传质扩散效应低、高载量、非特异性吸附低、硬件投资更少、缓冲液消耗更少、易于放大等诸多优势,在生物制药生产工艺的下游纯化环节应用越来越广泛。搭建实验室规模的抗体下游全膜层析开发平台,在多个单抗以及双抗分子上对该平台进行验证,验证工艺可行性和应用潜力。 基本完成项目立项目标 开发一种在抗体下游纯化中更加高效且成本更低的全膜层析平台。验证全膜层析平台在抗体生产下游工艺中的可行性和应用潜力,包括收率、质量以及成本等方面,为其在生物制药领域的广泛应用提供依据。 公司通过提高流速、降低硬件投资、减少缓冲液消耗等方式实现成本节约,将显著提升公司在抗体生产业务上的成本竞争力。有助于公司进入更多相关细分市场,引领行业在抗体下游纯化技术方面的发展方向。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变动-25.71%,主要系收入减少所致。 2、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变动-62.81%,主要系本年银行理财产品累计到期赎回金额减少所致。 3、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同比变动-62.21%,主要系本年银行理财产品累计购买金额减少所致。 4、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小计同比变动-100.00%,主要系上年同期收到员工持股计划款项所致。 5、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小计同比变动171.84%,主要系回购股票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2024年12月31日,本集团人民币61,670,232.17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8,957,194.86元)的货币资金受限,主要为活期信用保证金人民币 7,645,823.61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 7,450,804.86元),定期保证金人民币 47,123,900.00元(2023年12月31日:人民币0元),成立凯莱英卢森堡公司验资款人民币6,900,508.56元(2023年12月31日:成立凯莱英日本株式会社验资款人民币1,506,390.00元)。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期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已累 计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2) 报告 期末 募集 资金 使用 比例 (3) = (2) /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用途 及去 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20年度 非公 开发2020年10 231,0 57.20 227,4 96.07 25,02 8.55 156,7 专项报告》。 (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 截至 期末 投资 进度 (3) = (2)/ (1) 项目 达到 预定 可使 用状 态日 期 本报 告期 实现 的效 益 截止 报告 期末 累计 实现 的效 益 是否 达到 预计 效益 项目 可行 性是 否发 生重 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2020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 202年10月16日 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创新药一站式服务平台扩建项目 生产建设 是 35,000 2,20400%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2020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 202年10月16日 生物大分子创新药及制剂研发生产平台建设项目 生产建设 是 30,000 6,55100%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不适用 2020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 202年10月16日 凯莱英药业(江苏)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变更前:药物综合性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 生产建设 是 100,000 60,000 2,385.58 6,02一期工程因) 注1:鉴于2023年大订单已全部执行完毕,整体小分子产能可以支持集团近几年的业务发展需求,综合考虑分阶段推进泰兴项目建设,以进一步提高募集资金效率,公司于2024年6月26日召开的第四届董事会第五十二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四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投资金额变更、延期暨新增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议案》,拟对凯莱英药业(江苏)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的承诺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金额及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进行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额从人民币10亿元中调减人民币4亿元,拟分别投入至新增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药物研发中心项目”、“天津凯莱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制剂中试及产业化项目”和“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连续反应技术服务平台设项目一期工程项目”。凯莱英药业(江苏)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2024年9月延期至2026年6月;注2: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化学大分子项目和天津凯莱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投资总额分别为人民币5亿元和人民币4亿元,投入募集资金的金额分别为人民币4亿元和1.33亿元,剩余由自有资金补足。由于设备安装调试和效验等周期长,项目尚未达到稳定运营期,暂无法以募集说明书披露的项目建设完成后预计的年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净利润或内部收益率等指目一期工程”,实施地点由吉林省敦化市变更至江苏省镇江市; 2022年9月26日,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变更实施主体、项目名称及实施地点的议案》。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由“药物综合性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变更为“凯莱英药业(江苏)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实施地点由江苏省镇江市变更至江苏省泰兴市;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适用报告期内发生2022年9月26日,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暨新增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议案》。为切实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并进一步提升公司战略新兴业务板块的服务能力,公司变更“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创新药一站式服务平台扩建项目”及“生物大分子创新药及制剂研发生产平台建设项目”的用途,并将上述项目剩余募集资金金额为人民币53,257.10万元中的人民币40,000.00万元和人民币13,257.10万元分别用于新增募集资金项目“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大分子项目”和“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建设; 2023年10月30日,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四十二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变更实施主体的议案》。为进一步优化管理和业务架构,提高经营管理效率,拟对“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大分子项目”及“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实施主体进行变更。其中“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大分子项目”变更后的实施主体为其子公司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变更后的项目名称为“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化学大分子项目”;“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变更后的实施主体为其子公司天津凯莱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的项目名称为“天津凯莱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2024年6月26日,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五十二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四十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投项目投资金额变更、延期暨新增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议案》。为把握市场机遇,顺应公司发展战略,切实提高募集资金使用效率,公司拟对凯莱英药业(江苏)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的承诺使用募集资金投资金额及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进行变更。募集资金投资额从人民币10亿元中调减人民币4亿元,拟分别投入至新增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药物研发中心项目”、“天津凯莱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高端制剂中试及产业化项目”和“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连续反应技术服务平台设项目一期工程项目”。凯莱英药业(江苏)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预定可使用状态日期由2024年9月延期至2026年6月。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不适用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适用 (1)2021年度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公司于2021年7月30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八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在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50,000万元的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截至2021年11月26日,公司已将上述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人民币50,000万元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该笔资金使用期限未超过12个月;公司于2021年11月29日召开第四届董事会第十八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十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使用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议案》。同意公司在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建设的资金需求、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正常进行的前提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12亿元的部分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补充流动资金的期限自董事会审议通过之日起不超过12个月。截至2021年12月31日,公司使用闲置募集资金补充流动资金人民币12亿元; (2)2022年度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截至2022年11月15日,公司已将2021年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募集资金人民币12亿元全部归还至募集资金专用账户,该笔资金使用期限未超过12个月。综上所述,截至2022年12月31日,公司已使用且尚未归还的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金额为人民币0亿元; (3)2023年度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已使用且尚未归还的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金额为人民币0亿元; (4)2024年度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不存在已使用且尚未归还的用于暂时补充流动资金的闲置募集资金的情况。项目实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 不适用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公司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按规定存放于募集资金专户,具体见公司《关于募集资金年度存放与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之募集资金存储情况描述。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化学大分子项目和天津凯莱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后注销其募集资金账户,项目余募集资金利息分别为人民币87,321.94元和人民币14,379.77元转回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基本户77050155300000280。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无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报告 期实际 投入金 额 截至期 末实际 累计投 入金额 (2) 截至期 末投资 进度 (3)=(2 )/(1) 项目达 到预定 可使用 状态日 期 本报告 期实现 的效益 是否达 到预计 效益 变更后 的项目 可行性 是否发 生重大 发行A 股股票 发行 合性研 发生产 基地项 目一期 工程 CDMO生 产基地 建设项 目 2020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 非公开发行 凯莱英制药(江苏)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 药物综合性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发行A股股票 非公开发行 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化学大分子项目 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大分子项目 40,000 - 40,000 100.00%2023年12月31日 附表1注2 附表1注2 注3 2020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 非公开发行 天津凯莱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 13,257%2024年06月30日 附表1注2 附表1注2 注3 2020年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 非公开发行 凯莱英药业(江苏)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 凯莱英药业(江苏)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 60,000 2,385.58 6,021.28 10.04%2026年06月30日 不 注4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江苏)有限公司药物研发中心项目20,000 9,021.25 9,021.25 45.11%2026年06月30日 不天津凯莱英生物科技有限公10,000 3,624.39 3,624.39 36.24%2026年06月30日 不司高端制剂中试及产业化项目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连续反应技术服务平台建设项目一期工程项目10,000 9,997.33 9,997.33 99.97%2025年06月30日 不合计 -- -- -- 153,257.1 25,028变更原因、决策程序及信息披露情况说明(分具体项目) 注1:2021年5月18日,经公司2020年度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暨新增募投项目的公告》,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由“创新药CDMO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变更为“药物综合性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实施地点由吉林省敦化市变更至江苏省镇江市,变更前后项目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0亿元(公告编号:2021-039);注2:2022年9月26日,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变更实施主体、项目名称及实施地点的议案》。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由“药物综合性研发生产基地项目一期工程”变更为“凯莱英药业(江苏)有限公司生物医药研发生产一体化基地项目”,实施地点由江苏省镇江市变更至江苏省泰兴市,变更前后项目投入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10亿元(公告编号: 2022-078); 注3:2022年9月26日,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三十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二十二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变更部分募集资金用途暨新增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议案》。公司变更“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创新药一站式服务平台扩建项目”及“生物大分子创新药及制剂研发生产平台建设项目”的用途,并将上述项目剩余募集资金金额为人民币53,257.10万元中的人民币40,000.00万元和人民币13,257.10万元分别用于新增募集资金项目“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大分子项目”和“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的建设(公告编号:2022-077);2023年10月30日,经公司第四届董事会第四十二次会议和第四届监事会第三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变更实施主体的议案》。“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化学大分子项目”变更后的实施主体为其子公司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变更后的项目名称为“凯莱英生命科学技术(天津)有限公司化学大分子项目”;“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变更后的实施主体为其子公司天津凯莱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变更后的项目名称为“天津凯莱英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绿色关键技术开发及产业化项目”(公告编号: 2023-064); 注4:见附表1中未达到计划进度或预计收益的情况和原因(分具体项目)注1。 未达到计划进度或预计收益 的情况和原因(分具体项目) 见附表1中未达到计划进度或预计收益的情况和原因(分具体项目)注1和注2。 变更后的项目可行性发生重 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不适用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吉林凯莱英医药化学有限公司收入及利润变动较大主要原因系上年同期有大订单收入,今年不在有相关订单所致。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 □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 地点 接待 方式 接待对 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 内容及提供 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01月29日 公司 实地调研 机构、个人、其他 深圳证券交易所、汇添富基金、国泰君安、中金财富、东方证券、中信建投证券、雪球网、中小投资者等共计33人。 实地参观公司研发中心,了解公司经营情况。 详见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凯莱英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2024-001)。 2024年03月28日 通讯召开 电话沟通 机构 中信证券、国盛证券、中欧基金、汇添富基金、招商基金、富国基金、易方达基金、嘉实基金、建信基金、兴全基金、高盛证券、中信里昂证券、中信建投证券、中金公司、华泰证券、广发证券、西南证券、平安医药、太平洋医药、野村证券、摩根士丹利、贝莱德资产、红杉资本、HSBC、UBS、Macquarie、Point72、高毅资产等 100 余家机构,共计 180余人。 公司2023年料》。 2024年04月22日 全景网 网络平台线上交流 机构、个人 公司通过全景网“投资者关系互动平台”采用网络远程的方式召开业绩说明会 公司2023年度经营情况 详见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凯莱英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2024-003)。 2024年 通讯 电话 机构 中金公司、兴业证券、中信证券、中2024年第一 详见巨潮资讯网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04月26日 召开 沟通 信建投证券、国盛证券、浙商证券、华泰证券、西南证券、平安证券、中欧基金、上投摩根基金、银华基金、华宝基金、招商基金、建信基金、富国基金、鹏华基金、华夏基金、嘉实基金、LMR、RBC Global、3W Asset、Springhill Fund、贝莱德资产、AIHCCapital、Point72、高毅资产等 100余家机构,共计 300 余人。 季度经营情况 www.cninfo.com.cn《凯莱英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2024-004)及《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附件之凯莱英2024年4月26日特定机构调研演示资料》。 2024年08月29日 通讯召开 电话沟通 机构 浙商证券、平安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华泰证券、中信证券、广发证券、兴业证券、海通证券、国盛证券、上海东方证券、野村证券、中欧基金、中金基金、银华基金、汇添富基金、兴证全球基金、鹏华基金、嘉实基金、招商基金、富国基金、摩根士丹利基金、红杉资本、上海高毅资产、贝莱德基金、Capital、3WFund、Fidelity、POINT72、余家机构,共计 246 人。2024年上半年经营情况 详见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凯莱英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2024-005)及《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附件之凯莱英2024年8月29日特定机构调研演示资料》。 2024年10月30日 通讯召开 电话沟通 机构 海通证券、民生证券、中信证券、国盛证券、浙商证券、平安证券、中信建投证券、兴业证券、中欧基金、汇添富基金、鹏华基金、嘉实基金、华宝基金、招商基金、富国基金、上海高毅资产、贝莱德基金、GoldmanSachs、Willing Capital、3W Fund、Fidelity、Morgan Stanley、Springhill Fund、RBC Global、JPMorgan、HSBC 等 100 余家机构,共计240 余人。2024年前三季度经营情况 详见巨潮资讯网www.cninfo.com.cn《凯莱英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编号:2024-006)及《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附件之凯莱英2024年10月30日特定机构调研演示资料》。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为了进一步加强公司市值管理工作,维护公司及广大投资者合法权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公司章程》,并结合公 司实际情况,于2025年3月28日审议通过了《关于制定〈市值管理制度〉的议案》。该制度中明确公司应当聚焦主业,持续提升经营效率和盈利能力,同时结合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并购重组、股权激励和员工持股计划、现金分红、投资者关系管理、信息披露、股份回购及其他合法合规的方式提升公司投资价值,增强投资者信心。具体内容详见公司于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披露的《凯莱英医药集团(天津)股份有限公司市值管理制度》。根据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上市公司监管指引第10号——市值管理》第九条“市净率低于所在行业平均水平的长期破净公司应当就估值提升计划执行情况在年度业绩说明会中进行专项说明”,公司不存在市净率低于所在行业平均水平的情况,因此并未披露估值提升计划。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公司于2024年3月8日在巨潮资讯网(http://www.cninfo.com.cn)披露了《关于推动落实“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关于公司主营业务及未来发展详见本报告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关于2024年回购情况请关注公司已披露的有关回购进展、完成及注销完成暨股份变动的公告;关于分红情况详见公司披露的《关于2023年年度权益分派实施的公告》以及《2024年度利润分配预案的公告》;为稳定市场预期、增强投资者信心,公司部分董事、高级管理人员以及核心技术和业务人员增持公司A股股份,具体情况见公司2025年3月11日披露的《增持公司A股股份实施完成的公告》;关于强化与投资者互动交流的情况,公司高度重视投资者关系管理,加强与投资者的互动交流,切实提高公司经营管理的透明度,请关注公司已披露的《投资者调研记录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