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兴铸管(00077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的行业情况 2024年是钢铁行业深度调整的关键一年,国际环境不利因素增多,我国经济总体平稳、稳中有进,但国内需求不足, 风险隐患仍然较多。钢铁行业在预期中下行、调整中分化,面临着产能过剩、需求下滑的“双重”挑战,钢材和原料价格大起大落、无序反复,行业运行持续呈现高产量、高成本、高出口、低需求、低价格、低效益的“三高三低”局面,“减量发展、存量优化”阶段的特征日益明显,“内卷式”恶性竞争扰乱市场秩序,部分企业生产经营非常艰难。1月2日,国家发改委修订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其中提到,鼓励绿色技术创新和绿色环保产业发展,推进重点领域节能降碳和绿色转型,坚决遏制高耗能、高排放、低水平项目盲目发展。其中,涉及钢铁鼓励类7项;钢铁限制类21项;钢铁淘汰类28项。引领钢铁行业减污降碳协同推进。1月19日,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推动实施焦化企业(含半焦生产)超低排放改造。到2025年底前,重点区域力争60%焦化产能完成改造;到2028年底前,重点区域焦化企业基本完成改造,全国力争80%焦化产能完成改造。进一步淘汰落后焦化产能,引领行业减污减排。3月7日,国务院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行动方案》提出支持建设一批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等再生资源精深加工产业集群。引领钢铁产业链优化,促进行业绿色低碳转型。炉、电炉等全流程开展超低排放改造,争创环保绩效A级。引领钢铁行业绿色低碳转型发展。5月29日,国务院印发《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其中提及,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严控低附加值基础原材料产品出口;到2025年底,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6月7日,国家发改委等部门制定了《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其中提及,2024年继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到2025年底,钢铁行业能效标杆水平以上产能占比达到30%;废钢利用量达到3亿吨,电炉钢产量占粗钢总产量比例力争提升至15%。引领行业节能降碳、绿色转型发展。6月25日,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国家标准化管理委员会)批准《钢筋混凝土用钢第1部分:热轧光圆钢筋》等18项强制性国家标准,并于2024年9月25日实施。进一步规范行业标准,推动高质量发展。9月9日,生态环境部公开征求《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工作方案(征求意见稿)》意见。其中提到,水泥、钢铁、电解铝行业中年度温室气体直接排放达到 万吨二氧化碳当量的单位作为重点排放单位,纳入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10月24日,国家发改委、生态环境部等八部门联合印发《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工作方案》,开展钢铁等重点行业领域碳排放核算。引领行业节能降碳、绿色转型发展。11月1日,工信部就《钢铁行业规范条件(2024年修订)(征求意见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征求意见要求,所有冶炼设备须具备完备的项目建设手续,现有主体工艺技术及装备须符合《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要求,不存在淘汰类工艺技术及装备。2026年起须完成全流程超低排放改造并公示。引领行业减污降碳,转型升级发展。12月17日,工信部等四部门印发《标准提升引领原材料工业优化升级行动方案(2025—2027年)》。其中提及,开展电炉短流程炼钢、氢冶金等低碳工艺以及相关技术装备、管理评价等标准研制,鼓励绿电—绿氢—石化、煤化工耦合技术标准预研。重点研制石化化工、钢铁、有色金属、建材等行业重点排放单位碳排放核算方法,钢铁、电解铝、水泥、尿素、氢等重点产品碳足迹核算规则等碳达峰碳中和标准,对实施效果好的团体标准按程序采信为行业标准或国家标准。进一步淘汰落后产能,优化钢铁产业结构布局。供需方面,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国内粗钢产量10.05亿吨,同比下降1.7%;钢材产量14.00亿吨,同比增长1.1%;折合粗钢表观消费量8.92亿吨,同比下降5.4%。整体看,钢铁消费降幅明显大于产量降幅,市场供强需弱的态势未改。分品种看,建筑业用钢占比进一步下降至50%,制造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42%提高到2024年的50%,钢铁产品结构持续调整。利润方面,全年铁矿石价格下跌277元,焦炭价格下跌850元,螺纹钢价格下跌630元,利润下滑情况仍然明显。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4年1-12月份,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企业营业收入为81327亿元,同比下降2.43%;利润总额291.9亿元,同比下降54.6%;企业亏损企业数1963家,占比31.03%,亏损企业亏损总额1229.9亿元。报告期内,公司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国资委、集团公司决策部署,扎实推进“能力提升建设年”专项行动,积极应对困难和挑战,推进三大产品能力提升、加快国际化布局和战新产业培育,跑赢了行业大盘,夯实了高质量发展基础。铸管国内公开招标市场占有率逆势增长6%,铸管出口销量同比增长29%,钢格板新签订单量提升9%,产能利用率远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产品结构调整成效显著,优特钢比例同比增加24%;吨钢获利能力继续保持行业第一阵营。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1)贯彻“市场为王”理念,把抢抓订单摆在突出位置 铸管产品:国内公开招标市场占比增加6个百分点,“产供销研”四位一体争取重要项目订单超40万吨,国内公开招 标市场占比达到58%;差异化销量提高65%,顶管市场竞争倒逼成本和质量提升、销量同比提升38%;热力管国标实施,签单量、销量实现新突破;C级管占比20%,S级实现批量生产;出口销量提升29%,紧盯重点项目和目标市场。全年新签铸管合同超300万吨,年末合同储备量130万吨以上。钢材产品:紧贴市场形势,以效益最大化为目标,普优结构、生产策略快速调整,实现品种、规格、区域、模式四个维度优化增效25元/吨,增加高强合金、外贸等钢材新产品销量10万吨;芜湖新兴开发优特钢终端客户200余家,斗齿钢市占率国内前3,优钢比例同比提升25%;邯郸特钢低压涡轮轴挤压工艺开发成功,高附加值产品占比同比升高12%,轴类件销量增长148%。专精特新产品:钢格板利用新兴品牌影响和规模化保供能力,新签订单12.64万吨,同比增长9%;新兴全力持续开拓新产品,月度转换量突破500吨。 (2)深化系统降本控费,跑赢行业大盘 成本加工费:产与采购紧密联动,把控采购节点,借助大数据模型优化配料结构,工序协同降本,实现了铁水成本行业 前六,三级钢筋成本行业前三;铸管壁厚在线监测支撑壁厚均匀性提升,集约化生产支撑效率提升,成本竞争力进一步提升;管件对标行业竞争对手,生产效率、成本费用压降实现新突破。 (3)着力推进产业升级,发展新动能正在形成 传统行业转型升级:调整成立公司产品能力提升建设专项行动办公室,全面统筹协调铸管产品、钢铁产品及专业化产品 核心竞争力提升工作,在广泛调研、讨论的基础上,完成三大产品《2025-2030年能力提升行动方案》制定并稳步推进,铸管产品综合质量明显提升,优特钢产品销量创历史最好水平。战新产业稳步推进:邯郸特管完成CJ1000A轴锻件工艺固化,顺利通过民航局适航符合性验证,成为商发公司唯一一家单流水一级锻件供应商(最高级别供应商)。聚联智汇积极面向市场选聘人才,智慧水务软件研发有条不紊,经营资质不断完善,行业竞争力不断增强。非开挖修复以中试平台建设为抓手,打通了研发、制造、销售、施工产业链条,非开挖修复方案得到多家规划设计院和自来水公司的高度认可。新兴工程自主建立机器人运营管控平台,初步实现了远程运维操控,全年新增机器人116台套。全钒液流电池全产业链建设加速推进,成立了新兴绿色能源与新材料天津研究院。 (4)持续深化改革,能力活力不断提升 持续深化三项制度改革:强化刚性考核和硬性约束,2024年共提拔任用和进一步使用28人,调整17人。对履职不力 的8人免职或降职。普遍推行管理人员竞争上岗、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末等调整和不胜任退出56人,淘汰比例4.25%。加大领导人员薪酬差异化分配力度,2023年度所属企业主要负责人年薪差距达2.5倍以上,同一企业领导人员最高年薪涨幅39.82%,降幅26.17%。探索市场化经营机制改革:武安本级建立了“三级指标+契约化管理+三我清单+网格化管理”全级次绩效考核体系;广东新兴推动了全级次绩效改革,绩效目标分解落实到岗位。中国特色国有企业现代公司治理持续深化:开展派出董、监事考核评价,严格把关参、控股企业议案审核,董事会运作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得到进一步提升。 (5)强化科技创新,企业科技赋能稳步增强 科技创新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在集团“科15条”的指引下,完善科技创新管理制度,打通基层创新的激励通道,建设 具有自身特色的“1+4+N+ASI”全员科技创新体系。科技创新能力建设不断提升:市场化引进新型储能、智慧水务等高层次研发团队和领军人才,铸管研发中心、钢铁中试基地、机器人云管理平台、非开挖管道修复试验场等实验平台如期建成,公司高水平、高层次研发能力正在形成。高质量创新成果快速涌现:“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实现历史突破,首次触发集团董事长特别奖。“非开挖修复用球墨铸铁管”项目成果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手册》;4项科技成果技术水平国际领先;新一代高强高塑球墨铸铁管研发项目,成功开发在线自动壁厚测量设备和离心机自动浇铸控制软件,全年创效过亿元;成功开发连铸生产大断面圆坯热作模具钢H13;硫系易切钢突破工艺技术难点,月销量达2000吨以上,国内市占率超20%。非开挖修复完成产品设计定型,配套开发了混凝土管道铣削扩径装备和带水带压检测机器人,引领管道修复行业变革。标准引领保障作用进一步凸显:主持参与标准制修订12项,其中主持发布国际标准1项,参与编制国际标准2项,通过标准布局设置了产品技术壁垒,牢牢掌握了市场主动权,实现标准行业引领。 (6)推进数智化建设,数智化提效取得新进展 数字化管控体系日趋成熟:多基地协同数字化系统高效运营,自主可控的数字化管理、建设能力持续增强,全年自主建 设数字化项目58项,系统优化升级900余项。数字化成果赋能生产经营:武安本级垂直大模型采用行业主流的卷积神经网络和线性回归算法等前沿技术,融合先进管理经验,深挖大数据价值,构建焦化、烧结、球团、高炉配料大模型,极大降低生产和管理成本。广东新兴打造智能产线标杆项目,设备自动化率达到整个车间布局的75%,人均劳效提升了27.5%。数字化水平步入行业领先梯队:在智能工厂、工业互联网等数字化转型关键领域成绩斐然,荣获工信部“数字领航”企业等国家级荣誉3项,省级荣誉5项。 (7)深化精细管控,企业效率不断提升 运营效率:持续完善经营数字化系统,实现日成本、日利润、日库存实时监控,异常干预更加及时。经营管理从事后评 价型向事前谋划、事中控制型转变,进行日跟踪、周评价、月考核,管控穿透力进一步增强。管控效率:通过数字化建设、管控机制调整、精细化管理来解决研产销之间不协同、不高效的矛盾。通过调整绩效考核办法和末位退出等手段,不断提高公司管控效率、效能,构建完善的现代化公司治理体系,不断提升对抗下行周期和推动企业发展的新活力。 (8)强化防范风险,基础管理不断夯实 安全生产攻坚克难见实效:通过压责任、严诊断、优服务,点面结合,治本攻坚,扎实巩固风险防控“硬屏障”,创新 应用“服务赋能”机制,促进岗位安全达标,获评“河北省安全文化实践单位”荣誉称号。深入推进质量全流程管理:借助数字化手段,推动质量系统化、全环节精准管理,健全质量信息化系统,从原材料管理、过程管控到出入库把关,铸管综合成品率和实物质量持续提升。持续巩固提升环保绩效:全面推行标准化管理,确保环保设施合规运行并发挥最大能效,武安本级获评“A级领跑者企业”,全年高炉满负荷生产、烧结机生产负荷保持在85%以上。健全风险防范,合规管理长效机制:以“一业一标一图”为抓手,持续强化合规管理体系建设和流程管控。将法律审核、合规审查嵌入重大决策、重要业务管理流程,推进法律合规审查全面覆盖。 (9)凝心聚力、锐意进取,企业党建引领保障更加有力 持续加强党的建设:创新开展“以党员为核,管理网格化”工作,全力构建“党委—党支部(党总支)—党小组—网格” 四级科学化管理体系,进一步激发党员的“阵地意识”、“争先意识”和“模范意识”。“以党员为核”党建品牌入选第五届国企党建创新优秀案例。持续强化品牌建设:公司新质生产力新闻刊登于《人民日报》头版。获评中央企业品牌引领行动首批优秀产品品牌。首次获评国资委中央企业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功勋号”离心机获评国家文物局、工信部“共和国印记”见证物荣誉称号。持续加强人才队伍建设:举办第四期青年后备人才培训班,前三期118名学员中已提拔使用26人、轮岗29人。新增1名技术人才和1名技能人才入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发挥群团作用汇聚发展合力:持续开展“军钢杯”管理大奖赛,五家单位完成9项阶段性指标,落实奖励86万。组织“军钢杯”品牌的职工乒乓球、篮球、羽毛球等文体活动。开展小改小革1084次,收集“五小”成果项目240个,征集合理化建议1125条,累计落实奖励39.6万元。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常态化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纠治“四风”问题专项监督检查,从严整治基层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进一步促进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铸管及其他铸造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不适用报告期内,公司加强精益化生产组织,加大市场开拓力度,持续压降产成品库存,普钢库存同比降低52%。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适用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否 2024年本公司新设新兴绿色能源与新材料研究院(天津)有限公司、新兴铸管(埃及)股份有限公司。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不适用 2024年,公司加快推动新产品与工艺装备创新赋能企业高质量发展,截至2024年底,科技创新取得了多项重大成果, “饮用水安全保障技术体系创建与应用”项目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邯郸新材料荣获国家工信部颁发的“制造业单项冠军产品(钢格栅板)”,自主开发的非开挖修复用球墨铸铁管工艺成功入选《中央企业科技创新成果产品目录(2023年版)》,“超大口径铸管数智化柔性生产线工艺装备关键技术”与“热力球墨铸铁管开发与应用”两项成果经中国金属学会评价技术水平达到国际领先。公司拥有专利总数2669项,其中发明592项,7件PCT国际专利在50余个国家和组织获得发明授权。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非开挖修复用球墨铸铁管产品开发 为满足市场对球墨铸铁管非开挖管道修复的需求,开发适用于穿管法施工技术的新型球墨铸铁管产品及配套施工装备,为国内外老旧管道非开挖修复提供更加安全可靠的修复方法。 1.针对DN1000、DN2000混凝土管修复,开展非开挖修复专用铸管产品开发与型式试验验证,完成产品定型; 2.配合管道施工完成了管道无 水无压与带水带压检测机器人 开发,以及配套的铣削扩径装备开发,目前已具备工程应用条件。 结合穿插法施工工艺,开发出市场需求的球墨铸铁管产品用于老旧管道的非开挖修复施工,并进行相应标准、规范的编制。 提升公司在球墨铸铁管行业领航地位。球墨铸铁热力管道应用拓展研究 开辟球墨铸铁管在新的供热工程领域应用市场,解决当前供热钢制管道在二次网施工过程中焊接质量控制难度大、管线适应沉降能力差、耐腐蚀性能差导致的寿命短等一系列设计难题,形成球墨铸铁管在供热领域应用的全覆盖,降低管线周期性维护和更迭对生态环境造成的破坏,保障冬季民生取暖。 完成了供热工程用钢牙自锚接口产品设计及认证,开发了二次网应用钢牙胶圈产品,确立了核电体系抗震试验方案。 助力供热工程用球墨铸铁管向二次网工程、核电供热领域应用,实现小、中、大口径供热管网全体系建立。 规范和提升供热管网供热效率和质量,提升公司市场占有率和影响力。在世界范围内引领行业发展。球墨铸铁管纤维水泥外涂层产品研发 丰富球墨铸铁管外涂层产品类别,细分市场,为市场提供不同应用环境条件下的防腐涂层提供产品保障。进一步提升产品在非开挖托拉法施工、沿海敷设或架空等极为恶劣的环境中的市场竞争力,扩展产品应用范围。 已完成研发项目任务,形成了产品标准、工艺规范,并实现批量化生产及市场应用。 获取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纤维水泥涂层配方及产品,形成稳定的产品体系。 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占有率。铸管用新型环氧密封层涂料 为实现高品质健康引水,研发新型配方,掌握涂料核心技术,进一步提升公司铸管密封层质量。 已完成研发任务,并确定涂料批量制备工艺技术,正陆续实现批量应用。 通过研发及成果转化实现整体涂料产品成本降低30%,并掌握了材料的核心技术。 支撑公司高品质健康引水内衬产品系列化拓展应用,进一步引领行业健康稳定发展。球墨铸铁管壁厚在线无耦合无损检测 研发具有在线实时检测功能的壁厚无损检测技术和装备,能够做到铸管产品管身壁厚100%进行检测,形成可采集的数字化铸管管身壁厚数据及 完成常温与高温在线测厚检测装备的设计、制作,并完成现场安装及应用,应用效果良好。 研发一种(台)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在线非接触式无损壁厚检测装备,可应用于全规格 加强产品质量在线检测,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装备研发 壁厚变化曲线。 铸管。 力。第三代高效喷锌枪研发 采用喷斑可调技术以提高不同管径的吸附率;采用新型送丝机构,降低喷枪质量并提高其易维护性,降低耗材用量。 已完成喷锌枪装备的开发并在内部企业推广应用。 第三代喷锌枪设备定型,并满足锌铝合金喷涂要求,最终具备工业化应用,耗材降低3%以上。 降低生产成本,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机器人云管理平台 通过数据采集,网络传输以及大数据算法分析等前沿技术,将公司各基地生产线分散的机器人状态信息进行集中接入、监控、维护及管理。实现远程对各基地的机器人进行设备管理、可视化监控、故障指导、预测维护、数据挖掘等功能,解决机器人在应用和管理方面的痛点。 已完成机器人在线管理、监控和运维系统的开发,实现了股份各基地机器人的统一管控。 平台建成后,为机器人管理运维提供一种高效的管理方式,以提升机器人使用率和机器人设备管理水平。 实现全公司机器人设备的统一监管。同时将成为铸管行业的首个机器人管理平台。耐蚀钢系列化产品开发 研发高强低合金耐腐蚀螺纹系列、耐应力腐蚀型锚杆系列、耐应力腐蚀型高性能低合金螺栓钢系列产品,满足市场需求。 完成了耐蚀钢筋、耐海洋腐蚀钢筋HRB400cE、耐蚀紧固件15CrNiCu、耐应力腐蚀油套管27CrMoNbTi系列化产品开发,并实现了工程示范应用。参加编制了《耐工业大气腐蚀抗震钢筋》和《跨海跨江大桥用耐蚀钢筋》团体标准。 耐腐蚀钢产品质量达到国内领先水平,耐蚀钢系列产品(耐氯离子腐蚀钢筋、耐应力腐蚀锚杆钢等)实现批量供货。 开拓耐蚀钢市场,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加快优特钢转型升级。高品质斗齿钢产品系列化开发与产业化应用 斗齿作为挖掘机中的重要配件,在高硬度、高腐蚀性能介质等恶劣环境下作业,传统的铸造工艺不能满足客户诉求,因此研发新的斗齿成型技术对于提高挖掘机寿命、降低使用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已完成研发任务,项目重点研究斗齿钢强韧化处理工艺,斗齿钢强度达到1700MPa,AKv2达到30J,耐低温冲击斗齿钢-40℃冲击达到30J;同时通过开展碳偏析攻关,C极差控制在0.04%以内,斗齿产品硬度极差控制在3HRC以内,产品性能达到行业领先。已实现中、大棒各个规格组距的量产及市场供应,市场占有率超40%。 开发保低温冲击性能斗齿钢;开发140mm以上规格斗齿钢;斗齿钢产品系列化。 产品进入斗齿行业龙头企业。超临界、超超临界锅炉管开发 锅炉行业使用特种无缝钢管用量大,本项目旨在研发超超临界锅炉用新材料,主要开发锅炉用超级304、HR3C等,同时与热工院合作开发其研制的HT700T系列材料,研究材料的挤压、冷轧及热处理特殊要求,以满足超超临界锅炉中长时700℃恶劣工况要求。 已完成工艺开发与验证,初步具备量产条件,目前正在进行小批量试制,产品表面硬度等性能达到预期。同步参与了团标《TCSEE0406-2023电站锅炉用GH4070T合金无缝管》编制工作。 产品性能达到行业内领先水平,攻克国家650机组末端换热器管材生产中热处理、冷轧、表面质量等技术难题。 为公司开拓一个新的市场方向,提升企业的市场竞争力。 5、现金流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主要是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现金减少;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主要 流量净额和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导致。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适用□不适用本年计提信用减值和资产减值4.24亿元,同时存在营业外支出2.52亿元等非付现事项,导致经营活动流量净额与净利润差异较大。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不适用 金额 占利润总额比例 形成原因说明 是否具有可持续性 投资收益 83,437,186.69 75.01% 权益法核算计提的投资收益等 权益法核算计提的投资收益具有可持续性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0.00 0.00%资产减值 377,327,648.91 339.24% 计提减值准备 否营业外收入 91,486,967.67 82.25% 罚款收入等 否营业外支出 252,235,940.14 226.77% 违约金、滞纳金等 否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不适用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 方式 接待对 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的资料 调研的基本情况索引 2024年5月31日 通过全景网网络远程 其他 其他 通过全景网参与公司2023年度暨2024年一季度业绩说明会的投资者 针对投资者关心的生产经营情况、股价情况、等问题进行了详实的答复。(详见2024年6月4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巨潮资讯网《投资者关系活产部,就公司基本情况进行介绍。随后现场就公司采购模式、市值管理、国际化布局等问题进行互动交流(详见2024年7月2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巨潮资讯网《投资者关系活答复。(详见2024年9月11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巨潮资讯网《投资者关系活复。(详见2024年10月18日披露的《投资者关系活动记录表》) 巨潮资讯网《投资者关系活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否 公司股票已连续12个月每个交易日收盘价均低于最近一个会计年度经审计的每股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为提升公 司投资价值和股东回报能力,推动公司投资价值合理反映公司质量,增强投资者信心、维护全体股东利益,促进公司高质量发展,公司制定了2025年度估值提升计划。估值计划详细内容请详见2025年4月11日巨潮资讯网披露的《2025年度估值提升计划》。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