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首钢股份(000959)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我国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全年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5%的增长,完成年初经济增长工作目标。国内钢铁行业有效满足了我国经济转型升级对材料的更高需求,高质量发展有序推进,但供需矛盾依然存在,行业整体呈现“供给保持高位、需求结构调整、出口增长强劲、价格持续下降、效益不断挤压”的特征。中钢协发布的数据显示,2024年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实现利润总额429亿元,同比下降50.3%;平均销售利润率0.71%,同比下降0.63个百分点。
  产品产量方面,国内粗钢产量同比下降,产品结构持续调整。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粗钢产量10.05亿吨,同比下降1.7%;钢材产量14.00亿吨,同比增长1.1%。钢铁产品结构调整仍在持续,根据中钢协统计数据,建筑业用钢占比下降至50%,制造业用钢占比从2020年的42%提高到2024年的50%。
  产品价格方面,全年钢材价格同比下降。根据中钢协统计数据,2024年,中国钢材价格指数(CSPI)平均值为102.47点,同比下降8.39%。其中,长材指数平均值105.22点,同比下降8.83%;板材指数平均值100.58点,同比下降10.09%。
  上游方面,原燃料价格震荡下行,原燃料价格降幅小于钢材价格降幅。根据中钢协统计数据,2024年我国进口铁矿石12.37亿吨,同比增长4.9%,进口均价为106.93美元/吨,同比下降7.08%。中钢协重点统计企业炼焦煤、冶金焦、废钢采购成本同比分别下降8.14%、11.28%、8.68%。
  下游方面,钢材消费结构进一步分化,呈现“工业强、建筑弱”格局,新能源汽车、造船、先进机械等高端制造业成为用钢需求的主要增长点,房地产等传统领域持续收缩。其中,绿色低碳驱动的新能源行业用钢需求呈现出快速增长的态势,2024年新能源汽车产量完成1288.8万辆,同比增长34.4%;船舶工业保持良好发展势头,2024年我国造船完工量同比增长13.8%,新接订单量同比增长58.8%;家电行业在政策激励、消费升级和出口增长等驱动因素下保持稳定增长,空调、冰箱、洗衣机、彩电全年累计产量分别同比增长9.7%、8.3%、8.8%、4.6%。
  进出口方面,钢材出口量在2024年大幅上升,进口量则保持下降趋势,出口呈现“量升价跌”的态势。据海关总署统计,2024年我国钢材累计出口量为1.1亿吨,同比增长22.7%,出口均价755美元/吨,同比下降19.3%。钢材累计进口量为681.5万吨,同比下降10.9%。
  总体来看,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支撑条件和基本趋势没有发生变化,宏观经济正在迈向以创新为驱动力、新质生产力增长为特征的新发展阶段。2024年是钢铁行业深度调整的关键一年,但优质企业结构性的发展机遇仍然存在。首先,行业供需格局长期有望改善,国家发改委提出“2025年持续实施粗钢产量调控,推动钢铁产业减量重组”,钢铁行业将进入存量优化、减量发展的阶段,供需矛盾有望缓解;其次,低碳转型将为行业发展带来新机遇,2024年5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五部门联合印发《钢铁行业节能降碳专项行动计划》,2025年3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覆盖钢铁、水泥、铝冶炼行业工作方案》,钢铁行业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管理,为行业绿色转型升级提出了更高要求;最后,促进消费升级与提升消费品质的政策实施,将为新兴产业如新能源汽车、高端制造业、人形机器人等带来新的高端用钢需求,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变量”有望成为推动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1)公司主要经营指标完成情况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1083.11亿元,同比降低4.79%;利润总额7.46亿元,同比降低17.18%;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净利润4.71亿元,同比降低29.03%;每股收益0.0607元,同比降低29.09%;总资产1318.56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所有者权益496.17亿元。
  (2)公司经营亮点
  2024年,公司经营生产顺稳,在产品结构、技术创新、绿色低碳、智能制造、内部降本、ESG管理方面成绩显著。
  ①产品结构持续优化
  公司紧盯下游需求变化,以效益为中心,持续推进产品结构优化升级,提升战略及重点产品占比。
  报告期内,重点产品、战略产品产量、占比均创历史最佳。
  报告期内,三大战略产品(电工钢、汽车板、镀锡(铬)板)及九类重点产品(冷轧专用钢、热轧酸洗板、耐候钢、能源用钢、汽车结构钢、高强工程机械用钢、管线钢、桥梁钢、船板海工钢)合计产量1727万吨,占公司钢材总产量的74%,同比提高5个百分点。
  ②技术创新全面推进
  公司以技术创新为引领,着力锻造关键核心技术长板,在新产品研发、关键工艺技术方面持续取得新突破,推动企业发展质量向更高效率更有韧性更可持续转变,报告期内完成首发产品6个,首创工艺2项。持续推动“替代进口”国产化项目19项,形成供货1.5万吨。
  新产品研发方面,实现低噪声取向电工钢、自粘结涂层无取向电工钢、1500Mpa级热成形用钢等6款新产品首发。其中,低噪声取向电工钢产品是为风电、光伏等新能源发电直流汇集新技术提供关键核心材料,满足变压器新国标降低空载损耗、电网公司降低噪声的要求,噪声较传统产品降低10%;自粘结涂层无取向电工钢产品,通过自主创新烘烤工艺,大幅缩短粘接时间,在实现铁芯刚度和导热能力显著提升的同时,铁芯铁损降低30%,为新能源汽车能效升级提供全新材料支撑;1500MPa级热成形用钢,通过优化纯锌镀层成分和工艺创新,使材料具有更好的防腐蚀与焊接性能,降低了直接热成型工艺下裂纹敏感性,满足车身安全结构件高强度、高耐蚀性能的行业发展需求。
  关键工艺技术方面,首创基于碳氧重构的低碳、绿色烧结新工艺,实现大型烧结机在极低工序能耗、极少外排废气量下的稳定、经济、高效、连续生产,相比传统工艺,二氧化硫排放量降低39%,氮氧化物排放量降低31%,吨烧结矿外排废烟气量降低37%;首创汽车板能量调配电阻点焊技术,解决超高强钢、锌基镀层产品电阻点焊工艺窗口窄、虚焊、飞溅问题,焊接效率大幅提升,能耗显著降低。
  ③绿色低碳标杆引领
  公司积极推进落实《首钢股份低碳行动规划》,推进低碳管理体系建设,打造绿色低碳生态供应链,开展低碳产品生产销售,稳步形成产品差异化竞争优势。京唐公司深入推进固废高效循环利用,入选工信部“无废企业”典型案例。
  推进低碳管理体系建设。建立低碳管理推进组织机构,形成动态跟踪及定期总结评价管理机制;建立智慧碳管理平台,具备各生产基地碳排放数据可视化展示功能,确保碳数据可追溯,满足钢铁行业进入全国碳交易市场后对数据的要求。
  打造绿色低碳生态供应链。公司推进重点供应商制定双碳规划及具体降碳措施,推动上游13家供应商开展重点物料的碳足迹认证工作,逐步建立上游物料实景数据因子库;开展汽车板、电工钢等产品降碳基准值认证与低碳技术认证,形成《首钢绿色低碳产品价格体系》和首钢绿色低碳产品系列企业标准,申请6个绿色低碳产品商标;报告期内,与华晨宝马签署《打造绿色低碳钢铁供应链合作备忘录》,与吉利汽车签署《汽车钢材循环经济与闭环回收价值体系合作备忘录》,与沃尔沃、浙江弋云共同打造钢闭环循环回收体系,实现跨领域协同减碳,为绿色可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提升低碳产品生产能力。公司为落实双碳规划、满足核心客户低碳产品需求,推进近“零”碳排放冶炼高品质钢示范项目,为生产更大幅度减碳产品奠定基础;持续推进高炉大比例球团冶炼技术应用,京唐公司保持55%球团矿比例稳定运行,实现转炉工序50%大废钢比多炉连浇,吨钢二氧化碳排放降低40%以上,为长流程大幅度降低碳排放提供重要支撑;开展高炉富氢冶炼研究,完成实验装置设计并实现喷吹焦炉煤气;进行高炉喷吹生物质富氢微粉百吨级工业试验,成为我国生物质能用于钢铁冶金的一次突破。
  ④数智赋能持续深化
  公司推动数字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以数字化、信息化带动管理提升、制造升级和成本压降。设立数智化转型中心,制定了《2024—2026年首钢股份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重点围绕“冷轧灯塔工厂建设”、“铁前一体化”、“京唐智慧物流管控平台”推进数字化转型及智能制造水平提升。
  冷轧公司凭借5G、大数据、AI、机器视觉和机器人等工业4.0先进技术的广泛应用成功入选第13批全球“灯塔工厂”名单,成为全国钢铁行业第3家、全球钢铁行业第7家“灯塔工厂”。围绕质量管理智慧化、生产过程自动控制、设备维护数字化、仓储物流智能化、能源环保智能化、危险岗位少人化无人化6个方向,部署67个数字化应用案例,显著提升了产线效率,有效降低了质量损失。
  迁钢公司完成“铁前一体化”信息化系统建设,打破信息孤岛,完成数据资源整合、信息融合,实现供应、生产、质量各业务紧密衔接。搭建铁前智慧管控中心,推行“大岗位、大工种”作业模式,让运营管理更高效、更精准,实现炼铁作业管控提效。
  京唐公司统筹推进智能制造体系建设,报告期内,转炉智能炼钢、2230镀锌智能产线、中厚板智能排程、智慧物流管控平台及无人仓储项目建成投用。其中,通过智慧物流管控平台,重塑业务管理模式,厂内物流打破传统包月、包项目固定用车模式,实行“开放式”运力竞争,物流效率整体大幅提升,用车费用显著降低。
  ⑤内部降本持续发力
  公司在生产顺稳的基础上强化与标杆企业对标对表,深挖全流程、全要素降本潜力,构建可持续降本体系,滚动推进重点降本任务,有效对冲外部市场减利因素,消耗降本、技术降本、协同降本工作再上新台阶。
  消耗降本方面,强化铁前一体化平台运行,迁钢公司、京唐公司坚持经济用料,资源协同互备,聚焦配煤配矿成本、钢铁料消耗等关键指标对标对表,大力推进固体二次资源高效利用,铁、钢工序成本持续降低;打破工序界面,铁钢系统协同经济控硫,铁钢协同降低铁水温降,报告期内,迁钢公司铁水较上年低13℃,创历史最好水平。
  技术降本方面,持续开展合金替代、优化产品材料设计工作,推进锰系合金最优化应用,稳步降低合金消耗;大力推进降低全流程金属损失工作,通过技术攻关降低炼钢工序转炉吹损,提高轧制工序产品成材率,全面金属损失控制实现新跨越。
  协同降本方面,形成产供协同机制,开展全方位、全要素物料降本;加强设备费控制,通过协商降费、国产转化、自主修复等措施,降低运行成本;坚定追求极致能效,实现煤气“全量回收、高效利用”,提升能源全体系平衡优化能力。
  ⑥ESG管理体系显著提升
  公司高度重视ESG管理工作,搭建了由董事会,董事会战略、风险、ESG与合规管理委员会及ESG工作小组构成的ESG治理架构,通过制定ESG相关制度、开展ESG培训等举措,持续提升ESG管理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17号——可持续发展报告(试行)》更新评估方法,在覆盖交易所要求披露信息的全部议题基础上,识别出30项高相关度重要议题,对重要环境合规管理、能源利用等双重重要性议题,按照治理、战略、风险和机遇管理、指标和目标4个维度向资本市场进行高质量披露。
  报告期内,公司承办钢铁行业内首个ESG专题论坛—ESG中国·创新年会(2024)“钢铁业的ESG革新与探索”分论坛。
  公司ESG评级提升明显,报告期内标普ESG评分为39分,跃升至行业第四位,富时罗素ESG评分由1.1分提升至2.4分,跃升至行业第三位;公司获评“第二届国新杯ESG金牛奖百强”企业,2024企业ESG“金责奖”最佳社会责任奖,入选2024中国企业ESG100指数名单,“打造绿色低碳发展的科技先锋发展绿色生产力”获评北京市属国有控股上市公司ESG十佳案例,《完善低碳管理信息化体系,让绿色低碳“看得见”》被收录“低碳品牌100佳”案例等多个荣誉奖项。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适用□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冶金 销售量 吨 23,538,522 23,291,347 1.06%生产量 吨 23,297,612 23,175,391 0.53%库存量 吨 1,065,385 1,004,500 6.06%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适用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大球比冶炼条件下综合炉料冶金性能优化研究 本项目针对大球比冶炼所用炉料,优化大球比冶炼的炉料结构,探究球比增大后煤气分布等的变化情况,为高炉进行大球比冶炼提供参考。 研发阶段 开发新技术 项目的开展,有助于明确原燃料条件下大球比冶炼炉料性能的变化规律、煤气流分布的影响因素与规律,为今后迁钢公司进行大球比冶炼提供数据指导。连铸浇注过程结晶器液面检测与控制优化研究 通过连铸浇注过程结晶器液面检测与控制优化研究,实现IF钢等汽车板边部卷渣缺陷导致的卷渣现货量占卷渣现货总量降低。 开发阶段 开发新工艺、新技术 项目的开展有助于IF钢的表面质量提升,减少因表面缺陷造成的现货损失量及质量异议损失量,同时对于提升整体用户体验及品牌效应影响具有巨大的间接效应;通过项目研究提升企业首钢汽车板表面质量缺陷的认知水平和控制水平,为首钢汽车板的品牌升级和国际化进程提供保证和支撑。二热轧带钢厚度均匀性提升控制技术开发 项目以减小带钢本体厚度波动为研究目标,基于生产数据、工艺机理和经验知识等多源过程信息融合,提高对于复杂工况和边界条件变化的厚度控制能力;采用基于速度和机架间带钢厚度的样本跟踪方法,建立机架的厚度计算模型,对带钢纵向厚度偏差进行控制;开发基于傅立叶变换的偏心补偿模型,消除轧辊偏心的干扰,提高板带厚度控制精度。 研发阶段 开发新技术 项目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厚度控制精度,减小厚度波动,实现同板差的高精度控制。低温余热用于污泥干化技术研究 通过对使用低温余热情况下污泥干化过程进行仿真与实验研究,明晰不同余热资源下污泥的干化速率及含水率变化规律,设计使用低温余热作为热源的污泥干化设备及污泥干化工艺。该技术的开发可实现低温余热有效利用与污泥干化的协同实施,达到节能、减排的目的。 开发阶段 开发新工艺、新技术 项目的开展有助于提升公司低温余热资源的有效利用,提高能源利用率,降低公司能耗。
  同时,项目的实施还将开发新的污泥干化技术和设备,将对未来低耗污泥干化工艺和干化设备的升级改造奠定基础。高炉喷吹氢基气体工艺开发及技术研究 提出适宜高炉喷吹氢基气体的工艺技术规范和操作制度,确定氢基气体与固体燃料的置换比;建立首钢股份2#高炉等尺寸数学模型,系统并科学评估高炉喷吹氢基气体的技术可靠性、经济性和碳减排效果,为判定长流程减碳技术方向、确定长流程减碳技术方案及工程优化设计提供依据。 研发阶段 开发新工艺、新技术 项目的开展,有助于降低长流程高炉炼铁碳排放水平,明确高炉富氢冶炼和大球比操作之间的匹配关系,提升技术人员对炉内冶炼规律的认识,推动股份公司铁前系统绿色低碳发展。镀锡板附着力机理研究 进行镀锡板附着力技术的研究,横向对比71钝化和311钝化机理、钝化膜差异对附着力的影响,对标验证71钝化工艺改善的可行性,对提高产品的性能和用户的体验感、持续占有市场比重、保持行业领先具有重要意义。 完结 开发新技术、新工艺 此项目的成功将大幅提升京唐公司镀锡板的品质,形成的附着力控制技术和71钝化生产技术可应用于其他品种的镀锡,从而整体提高京唐公司镀锡板的制造水平,提升镀锡板的质量,大幅提高镀锡板行业的竞争力,达到创品牌、树优质产品形象的战略目标。镀锌汽车板横向厚度均匀性控制 客户对具有高横向厚度差均匀性的热镀锌汽车板的需求日益增长,使得该指标成为衡量带钢质量的关键。对此进行深入研究在提高产品全流程厚度控制精度,稳定产品质量的同时,对企业降本增效、提高产品附加值和提高高端汽车外板的市场占有率具有重要的意义。 完结 开发新技术 提高带钢横向厚度能够提高成材率,降低生产成本,从而减少钢铁材料制造过程中的浪费。项目技术研究成果预计进一步促进冷轧热镀锌家电外板、高强钢和焊接专用板等产品的开发和拓展,为市场提供更高品质的产品的同时,进一步降低再加工过程中的能源、材料消耗,有利于产业链上下游的整体降耗。DI材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及推广应用 冲拔两片罐用镀锡钢卷,简称DI(Drawn&Ironed)材,又称为DWI(DrawnandWallIroned)材,是镀锡板生产难度最大的产品,被誉为碳钢薄板三大精品(取向硅钢、DI材、高等级汽车板)之一,应用于钢制两片罐。因深冲拉拔的制罐特点,对钢材纯净度、力学性能、表面粗糙度等关键质量特性要求苛刻。DI材的开发及应用,能促进钢铁行业减碳和环保治理。 完结 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DI材产品的研制与开发及推广应用项目工艺路线和过程工艺关键参数点设计合理,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为企业首钢集团首发产品,产品实物质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绿色环保高级别管线钢的研发 在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驱动下,氢能发展方兴未艾。从技术先行方面考虑首钢有必要参与试制,开展绿色环保高级别管线钢的研发。 完结 开发新技术 绿色环保高级别管线钢的研发项目在工艺路线和过程工艺关键参数点设计合理,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各项技术指标达到设计要求,能够满足用户使用要求,完成绿色环保高级别管线钢的认证供货,能够在市场上提高竞争力及市场占有率。陆地罐9Ni钢在中板产线的研制与开发 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提出,能源结构产生重大变革,液化天然气需求量与日俱增。陆地罐9Ni钢作为超低温用钢的主打产品,在整个LNG产业链中发挥着无可替代的作用,市场前景广阔。同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9Ni钢产品更具有市场竞争力,各钢厂也纷纷优化成分及生产工艺,在保证降低生产成本的前提下,达到优异的使用性能。 完结 开发新技术、新产品。 陆地罐9Ni钢在中板产线的研制与开发, 其项目工艺路线和过程工艺关键参数点设计合理,化学成分、力学性能等各项技术指标均达到设计要求,为首钢股份首发产品,产品实物质量处于国际先进水平,提高了产品声誉及竞争力。析出强化高强低铁损无取向电工钢制备关键工艺技术研究 开发高强度低铁损无取向电工钢产品,进一步降低现有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损耗。 研究阶段 开发新产品 该产品若批量投放市场,可建立明显性能优势,助力首钢高强度产品在市场竞争中占据新发优势。基于突载旋转关节无框力矩电机的高性能硅钢应用研究 突载旋转无框力矩电机的应用工艺,为产品在该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技术路径。 研究阶段 产品应用 研究高品质硅钢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对解决我国人口老年化、劳动力短缺问题产生深远意义,有助于推动首钢提升在人形机器人领域的应用品牌效益。无取向硅钢热粘性环保涂层附着性及冲压性研究 为解决涂层热粘性与附着性和冲压性的矛盾,开展特殊性环保涂层热粘性涂层配方及干燥工艺的优化研究。 研究阶段 开发新工艺 实现首钢产品形象的提升,提高首钢电工钢在不同领域的市场占有率提供稳定的支撑,能够实现首钢电工钢在不同应用领域的突破。无取向硅钢产品精密冲压性能研究与工艺优化 对比使用首钢不同牌号和尺寸规格的电工钢,在研究材料力学性能模型基础上,探索定转子冲压的产品外观质量和电磁性能演变规律,建立多场耦合仿真模型。 研究阶段 产品应用 为产品在该领域的大规模应用提供支撑,具有良好的经济效益和巨大的开发潜力。变速抽水蓄能电机用高强度无取向硅钢研发及应用 开发变速抽水蓄能电机用高强度无取向硅钢产品。 研究阶段 开发新产品 占领绿色储能行业高端制造领域市场份额,填补国内变速抽水蓄能电机空白,扩大公司无取向硅钢社会影响力。高硅法制备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研究 开发产品性能接近新日铁高强度电工钢产品水平的高硅高强度电工钢。 研究阶段 开发新产品 提升高强度无取向电工钢产品整体性能水平,为“碳达峰,碳中和”目标顺利实现提供助力。低温取向硅钢脱碳渗氮行为对氧化膜形成的影响及控制研究 获得渗氮条件对氧化膜的影响规律,指导DCL工艺优化,改善底层类缺陷比例。 小试阶段 开发新工艺 提升取向硅钢成品表面质量,增强取向硅钢产品市场竞争力和盈利能力。镀锌合金化汽车板酸洗方法研究及应用 调整酸洗段拉矫机参数,改善板形和提高破磷效果,同时增加重刷工艺,分阶段调整清洗的工艺参数,改善酸洗后带钢表面质量,为镀锌合金化产品质量奠定基础。 试生产 开发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有效减少了原料卷渣翘皮类缺陷,同时减少带钢表面色差缺陷,提升镀锌汽车板产品整体质量。热镀锌含磷高强钢外板表面质量提升研究 通过含磷高强钢选择性氧化机理研究,分析退火炉炉辊结瘤成因,制定镀锌退火工艺优化措施(含结构优化),改善镀锌退火炉生产含磷高强钢出现的镀前划伤问题,提高了产品质量同时,达到批量稳定生产含磷高强钢的目的。 中试阶段 改善表面质量,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含磷高强钢炉辊结瘤机理研究,使镀前划伤缺陷发生率降低至0.15%以下,改善镀锌退火炉生产含磷高强钢出现的镀前划伤等表面质量问题,实现批量稳定生产含磷高强钢目的,每批次连续生产≥200吨。首钢顺义冷轧光整机组智能板形控制技术研究 建立基于数据与数据机理融合的适用于光整机组的专用轧制力预测模型。建立光整机组退火前后板形遗传和演变规律的数学模型。基于轧制机理与实际生产数据搭建虚拟板形仪,将虚拟板形仪用于板形预设定控制,提高板形预设定精度,有效减少现场操作工劳动,提升板形质量。 中试阶段 智能板形控制 通过轧制力预测模型精度提升以及板形预设定控制模型的改进,可以有效减少轧制过程中的板形缺陷,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益,可增加产品的附加值。提高带钢清洗质量的方法研究 通过新增反射率测量装置开发PLC控制系统来实现全自动的方式对清洗工艺中关键工艺参数进行动态调整;研究不同浓度的脱脂剂、消泡剂对清洗效果的影响,通过实验和测试,确定最佳的脱脂剂浓度范围,以达到清洗质量要求。 试生产 开发新工艺,提高产品质量 稳定的清洗质量保障了生产流程的顺畅运行,减少了因清洗问题导致的生产中断和延误,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同时,为企业优化产品结构、开发新产品提供了技术支持,有助于企业进一步拓展业务领域,实现可持续发展。酸洗五连轧轧制稳定性数字化模型与智能优化研究及控制应用 围绕粗精调厚度控制、厚度补偿控制、机架间张力控制、厚度-张力协调优化控制等方面开展研究,应用数据与算法领域先进智能理论与技术,开拓探索厚度质量控制智能化方案,实现质量控制智能化。 中试阶段 厚度质量自动控制 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冷连轧机轧制稳定性控制核心技术,提高厚度控制精度和生产过程的稳定性,以达到提高产品质量、减少废品率和提高作业率的目的,从而提高企业的市场竞争力,扩大产品的市场占有份额。
  5、现金流
  1.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减少主要是2023年收回投资款以及2024年收到的分红款减少影响。
  2.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减少主要是2023年支付球烧收购款以及2024年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现金支出减少影响。
  3.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主要是2024年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减少影响。
  4.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主要是2023年智新公司收到股东注资款以及2024年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减少影
  响。5.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减少主要是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影响。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适用□不适用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63.29亿、净利润5.95亿,相差57.34亿元。产生差异主要因素为资产减值准备与信用减值损失5.94亿元,折旧及摊销80.36亿元,财务费用11.88亿元,经营性应收项目的增加-11.19亿元,经营性应付项目减少-41.97亿元,存货减少7.95亿元,投资损失3.07亿元,其他1.30亿元。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公司应收款项融资全部是银行承兑票据,增减变动是收、付的变动。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是 否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报告期投资额(元) 上年同期投资额(元) 变动幅度
  3,847,317,002.84 3,977,367,822.54 -3.27%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
  □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解答。 详见公司于2024年4月23日在互动平台发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
  2024年04月25日 公司会议室 电话沟通 机构 长江证券赵超,易方达基金何进阳、涂程亮、胡致远,广发证券李莎,大成基金孙泽元 就投资者关注的公司产品发展规划、汽车板需求、降本措施、出口情况、资本开支等问题进行解答。 详见公司于2024年4月26日在互动平台发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
  2024年05月06日 公司会议室 实地调研 机构 光大证券戴默、刘伟丽,新华资产李明生,华夏基金黄 就投资者关注的电工钢价格、汽车板需求、战略产品及重点 详见公司于2024年5月7日在互动平台发布的投资者活宗贤、时赟凯、彭锐哲 产品未来规划、出口情况、减碳计划等问题进行解答。 动记录。
  2024年05月23日 公司会议室 电话沟通 机构 广发证券李莎、陈琪玮、宴希赟,交银施罗德基金刘鹏,信达澳亚基金何思璇、徐阳杰 就投资者关注的电工钢价格、行业政策、资本开支等问题进行解答。 详见公司于2024年5月24日在互动平台发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
  2024年06月04日 公司会议室 电话沟通 机构 广发证券陈琪玮,中欧基金郑思恩 就投资者关注的降本措施、电工钢需求及未来高端电工钢占比等问题进行解答。 详见公司于2024年6月5日在互动平台发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
  2024年07月03日 公司会议室 电话沟通 机构 广发证券陈琪玮,兴证全球基金刘洋、张睿、李跃、吴钊华、乔迁 就投资者关注的电工钢优势及需求、汽车板情况等问题进行解答。 详见公司于2024年7月4日在互动平台发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
  2024年08月23日 全景网直播间(https://rs.p5w.net/html/143757.shtml 其他 其他 全体投资者 就公司2024年上半年生产经营及业绩情况进行说明,并对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详见公司于2024年8月26日在互动平台发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
  2024年08月23日 公司会议室 电话沟通 机构 中金公司张树玮,光大证券戴默,国泰君安证券李鹏飞、魏雨迪、王宏玉,华泰证券王鑫延,华创证券马野,招商证券贾宏坤,广发证券陈琪玮、沈涛、宫帅,浙商证券沈皓俊,民生证券仁恒等 就投资者关注的产量调控、电工钢产量、汽车板需求、资本开支等问题进行解答。 详见公司于2024年8月26日在互动平台发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
  2024年10月30日 全景网直播间https://rs.p5w.net/html/144979.shtml 其他 其他 全体投资者 围绕公司2024年前三季度生产经营及业绩情况,对投资者关心的问题进行解答 详见公司于2024年10月30日在互动平台发布的投资者活动记录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否
  《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估值提升计划》已经公司八届十四次董事会会议审议通过,其主要内容为:结合公司发展战略及经营情况,为促进公司高质量的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升公司投资价值,增加投资者回报,公司将在以下方面着力开展工作:(1)持续提升盈利能力,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2)重视投资者回报,共享发展成果;(3)加强投资者沟通,传递公司价值;(4)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回应市场关切;(5)贯彻ESG管理理念,提升治理水平;(6)探索多元化激励形式,推进长效激励机制;(7)鼓励主要股东增持,提振市场信心。具体内容详见2025年3月1日公司董事会公告。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否
  2024年9月30日,公司披露《北京首钢股份有限公司关于“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的公告(以下简称“《行动方案》”)》。主要包括以下5个方面的内容:(1)聚焦主业,推动公司高质量发展;(2)创新驱动,培育新质生产力;(3)技术先行,绿色低碳标杆引领;(4)体系搭建,提升ESG管理水平;(5)股东为本,逐步提升投资回报。公司贯彻落实《行动方案》具体举措、行动方案及取得的成绩详见本节之“主营业务分析概述”等相关内容。
  

转至首钢股份(000959)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