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隆利科技(300752)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LED产业链相关业务”的 披露要求 (二)同行业公司基本情况 1、瑞仪光电 瑞仪光电成立于1995年 7 月,是我国台湾地区第一家专业从事背光显示模组研发与制造的厂商,主要业务为背光 显示模组的设计、制造、组装和销售。瑞仪光电是世界领先的背光显示模组厂商,其股票于2002年4月在台湾证券交易所上市,并于2002年、2003年和2007年分别在我国大陆苏州、南京和广州设立厂区。瑞仪光电系苹果手机的二级供应商之一,为苹果手机的液晶显示模组供应商提供背光显示模组产品。 2、日本美蓓亚集团 日本美蓓亚集团为日本第一家微型、小口径滚珠轴承专业生产厂家,创立于1951年,并逐步扩展至机械加工、电 子设备加工领域。日本美蓓亚集团于1999年投产背光显示模组,并在我国苏州设有工厂,是国际上具备较高精密产品制作能力的厂商之一。日本美蓓亚集团已于日本证券市场上市,也是苹果手机的二级供应商之一。 3、东莞三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 东莞三协精工科技有限公司从事生产高亮度背光显示模组产品,成立于2003年7月,注册资本为8,156.80万元人民币,注册地址为东莞市高埗镇冼沙一坊工业区,为三协精工(香港)有限公司的全资孙公司。 4、伟志控股有限公司 伟志控股有限公司成立于1984年,注册于开曼群岛,其总部位于中国香港,并于2014年 11 月于香港联合交易所 主板上市,证券代码为 1305.HK。伟志控股有限公司是一家主要生产 LED 背光产品的公司,在深圳、惠州和宜昌设有工厂。 5、深圳市宝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宝明科技(股票代码:002992.SZ)成立于2006年8月,主营业务为LED背光源和电容式触摸屏(主要工序深加工)等新型平板显示器件及锂电池复合铜箔的研发、设计、生产和销售,产品主要用于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数码相机、车 载显示、医用显示仪、工控显示器等领域。 6、深圳市南极光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南极光(股票代码:300940.SZ)成立于2009年1月,主营业务为以背光显示模组为核心的手机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产品应用于智能手机和车载显示、医疗显示仪、工控设备显示器、家电显示器、其他消费电子显示器等各种 专业显示领域。 (三)公司目前所处LED产业链的环节及业务模式 公司位于 LED 产业链的中游环节,目前处于中国大陆生产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前列。隆利科技是一家专注于整体背光 显示模组解决方案的提供商,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布局,形成了:1)以手机/平板/NB 等消费电子作为基本业务,2)快速增长的车载显示业务和即将进入量产阶段的 LIPO 业务为两大核心业务,3)以新型智能硬件终端相关的 AR/VR 显示、新型精密结构件等N个具有未来增长潜力业务的“1+2+N”多元化布局,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方向。公司在方案设计、量产和客户基础等方面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具有核心竞争力,是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荣获“广东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深圳市企业技术中心”等称号。 1、采购模式 公司的采购模式以“以产定购”为主,部分通用材料会根据需要合理备料,将原材料采购过程和产品生产过程进行 有效结合,以达到降低库存风险、控制成本和产品质量的效果。在选择供应商时,公司采购部联合其他部门对供应商进行筛选、询价、验证、评估、议价、检测、评审、签约等工作,通过上述流程的供应商进入公司合格供应商名录,并由公司对其进行月度和年度评审。公司同种生产物料均由 2 家以上供应商供应,且公司一般会与已经确定的供应商维持长期合作关系,以确保原材料品质和供应量的稳定。 2、生产模式 由于公司客户对背光显示模组产品的尺寸、性能、参数等要求不同,公司的生产具有“定制化、批量化”的特点, 因此公司采取“以销定产”的生产模式。公司市场部在接受客户订单后,通过 ERP 系统下达订单需求,并由物控部根据产品物料清单计算生产物料需求,同时制定周计划生产表和日生产指令单。公司生产部确认日生产指令单后,领料制作首件,交由品质部进行判定。首件由研发部与PM部确认之后通知工程部调试设备,调试完成后通知生产部投入生产。品质部进行产品巡检和检验以及相关ORT实验投入。针对公司的生产和品质管理过程,公司制定了一整套生产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包括《生产过程管理程序》《产品检验管理程序》等,以确保生产的产品满足客户质量标准及人员安全保证,实现信息化、智能化、自动化的产品生产和管理水平。 3、销售模式 公司采用直接销售的模式,客户主要为液晶显示模组企业和 Tier 1 厂。公司根据市场行情和自身议价能力与客户 确定销售价格,并根据客户的经营实力及信用等级分别确定信用期限。公司设有市场部,分终端销售和模组销售,终端销售主要负责终端客户的相关市场信息收集、行业发展趋势研究、新项目立项和评估等工作;模组销售主要负责落实执行,完成销售、回款、客户关系的管理、销售合同及账目管理等工作。公司客户液晶显示模组企业和 Tier 1 厂在选择供应商时均要经过严格、复杂及长期的认证过程,会实地考察供应商的研发、品质、生产等各项体系,并通过打样、试产、检验等程序,最后才以合格供应商的形式与公司开展合作;此外,液晶显示终端应用产品厂商也会对公司进行认证。因此,公司一旦通过液晶显示模组企业的供应商资格认定,则会与客户之间形成较紧密、稳定且长期的合作关系。 (四)公司市场地位及变化情况 公司主营产品为背光显示模组,经过十多年的行业深度耕耘,凭借良好的品质和领先的技术,公司获得了国内外大 型液晶显示模组企业、Tier1厂、VR企业等的认可,目前处于国内背光显示模组行业前列。 (五)公司重大技术创新、重大研发成果及其对公司生产经营和未来发展的具体影响 在重大技术创新方面,自设立以来,公司一直以提升技术实力作为培育公司核心竞争力的关键。公司经过多年的技 术积累,自主研发并掌握了超薄超高亮度LGP压缩模技术、超短光程背光模组技术、线光源(COB)背光模组技术、异形背光模组(U槽和开孔项目)技术、LGP光学设计和微结构设计加工技术等,不断升级超薄、高亮、窄边框、高色域及全面屏、异型屏等显示技术,提升产品的性能,满足产品升级的要求。为提升公司的整体竞争力,公司积极布局新技术研发,公司早在2016年开始在Mini-LED领域进行技术研发,基于公司在新型显示的光学效果处理方面深厚的积累,目前公司布局了全系列应用领域的技术,已取得了一定的先发优势,并且积累了丰富的客户、人才、技术、专利等方面的储备。现阶段研究的Mini-LED技术可应用于车载显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显示器以及智能穿戴等。目前公司已经向部分车载客户、VR 客户、消费类客户等批量出货。公司也布局了行业前沿技术Micro-LED技术,也储备了相关的专利技术。同时,公司也储备了与 OLED 面板相关的超窄边框技术(LIPO 技术),该技术提升了 OLED 模组与整机的结构强度及密封性,进一步提升屏占比,实现一体化,更轻薄化,同时大幅提升产品跌落可靠性,这一技术的研发提升了公司在OLED面板相关领域的竞争力。未来公司将继续保持创新理念,进一步增强公司的竞争实力。另外,为了把握新智能硬件发展趋势,公司整合了现有的十五年以上的精密模具设计及精密加工能力、五金冲压、胶框注塑、光学注塑能力等的竞争优势,于2024年成立了精密工业事业部,积极布局智能新型硬件终端,如 AI 端侧产品的精密结构件研发等。随着国际化发展战略的顺利实施,在业内赢得了良好的口碑,与国际一流企业的合作也将进一步促进公司技术的创新升级和产品质量的提升,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的竞争力。这有利于公司未来开拓产品应用领域,优化公司的业务结构,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保持竞争力。 (六)行业政策信息 公司所处行业为液晶显示行业下的重要细分行业。我国政府高度重视液晶显示行业的发展,颁布了一系列法律法规 及政策文件,为液晶显示行业和背光显示模组行业的发展建立了良好的政策环境,提出了大力支持产业发展、提升和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的具体政策措施,具体行业主要法律法规及政策如下: 1、2024年 6 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农业农村部、商务部、文化和旅游部、市场监管总局等发布了《关于打造消费新场景培育消费新增长点的措施》,提出通过推动文旅体育消费新场景、购物消费新场景的建设以及创新技术和数字化应用的发展等方面,为LED显示屏行业带来了利好影响。 2、2024年 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教育部、科技部、交通运输部、文化和旅游部、国务院国资委、中国科学院等 部门发布了《关于推动未来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打造标志性产品。在新型显示方面,要加快量子点显示、 全息显示等研究,突破 Micro-LED、激光、印刷等显示技术并实现规模化应用,实现无障碍、全柔性、3D 立体等显示效果,加快在智能终端、智能网联汽车、远程连接、文化内容呈现等场景中推广。 3、2023年 8 月,国家标准委印发了《新产业标准化领航工程实施方案(2023-2035年)》,研制新型显示器件、超 高清显示设备标准:开展量子点显示全息显示、视网膜显示等先进技术标准预研。研制 Micro-LED 显示、激光显示、印刷显示等关键技术标准,新一代显示材料、专用设备、工艺器件等关键产品标准,以及面向智慧城市、智能家居、智能终端等场景的应用标准。 4、2023年 6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五部门印发了《制造业可靠性提升实施意见》,重点提升 LED 芯片可靠性水 平,提升新型显示专用材料、新型显示电子功能材料性能。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公司继续坚持以盈利能力为基础,以利润为目标的高质量的长期发展战略,积极拓展多元化业务布局,形成了:1)以手机/平板/NB等消费电子作为基本业务,2)快速增长的车载显示业务和即将进入量产阶段的LIPO业务为 两大核心业务,3)以新型智能硬件终端相关的AR/VR显示、新型精密结构件等N个具有未来增长潜力业务的“1+2+N”多元化布局。 2024年是“1+2+N”多元化布局初见成效的一年,主要聚焦于消费电子和车载显示领域,2024年手机/平板/NB背光模组等消费电子基本业务随着经济的复苏稳步恢复,盈利能力持续改善;车载显示随着智能座舱和智能驾驶的不断渗透呈现出快速增长态势,Mini-LED车载显示技术得到了更多客户的认可;OLED显示相关的LIPO技术经过不断地验证也将进入成果转化阶段。 2024年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不断深化Mini-LED、Micro-LED、OLED屏相关的LIPO工艺等技术,还积极布局智能新型硬件终端,如AI端侧产品的精密结构件等研发,研发支出比上年同期增长7.75%。2024年在“1+2+N”多元化布局下,经营质量不断提升,实现营业收入约 13.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 10,637.62万元,同比增长132.9%。报告期内,公司的重点工作如下: 1、搭建“1+2+N”多元化布局 (1)手机/平板/NB等消费电子业务稳步恢复,盈利能力持续改善 报告期内,随着宏观经济和消费需求逐步恢复,消费电子延续了复苏的态势,公司的手机/平板/NB等消费电子业务也处于逐步恢复阶段,凭借出色的品质和技术能力,公司获得了京东方、TCL华星、长信德普特等客户的高度认可, 业务收入稳步增长。同时,2024年公司进一步优化产品结构,智能手机业务占比持续降低,中大尺寸业务(平板/NB/PC)业务占比持续提升,消费电子业务的整体盈利能力持续改善,稳步向好。 (2)车载显示业务快速增长,Mini-LED车载显示技术渗透加速 随着智能座舱渗透率的逐步加速,车载显示智能化、大屏化、多屏化、高清化、交互化的趋势日益显著,以Mini-LED技术为代表的新型显示技术因极具亮眼的显示效果和节能特点,满足了车载显示屏对新型显示的需求。公司作为 Mini-LED车载背光显示技术的头部企业,在技术储备、专利权利及量产方面具有显著的优势,公司充分利用Mini-LED技术方面的先发优势,不断加大拓展力度。报告期内,公司和小鹏、吉利、极氪、蔚来、理想等知名车企合作的多款新车型案子顺利量产交付。凭借全面的智能座舱显示的整体方案解决能力,赢得了更多业务机遇,车载显示业务快速增长。 (3)OLED显示相关的LIPO业务多方验证通过,进入成果转化阶段 近年来OLED显示技术在智能手机、手表、平板等显示领域快速渗透,为了应对OLED显示技术对公司背光显示模组业务的冲击,公司于2022年开始布局OLED显示相关的工艺创新技术LIPO,不断提升公司在OLED显示领域的竞争力。 经过三年的研发积累和客户的多方验证,2024年LIPO技术得到了客户的高度认可,逐步进入成果转化阶段。 同时,2024年苹果公司最新手机使用的 LIPO 超窄边框技术,引领了市场潮流,成为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创新标杆, 目前各大终端品牌正在积极跟进这一技术,LIPO超窄边框技术成为了消费者需求不断升级的必然趋势,这将有望带动LIPO技术进入快速发展阶段。 (4)积极布局AR/VR显示、新型精密结构件业务 生成式 AI技术在内容创作领域内展现出巨大潜力,为 VR虚拟现实、MR 混合现实产品等内容依赖度较高的智能硬件的未来发展带来了想象空间。根据 IDC最新预测数据,至2028年,全球 VR虚拟现实、MR混合现实设备出货量有望 达到 1,530万部,全球 AR增强现实设备出货量有望达到 690万部,2025年至2028年的年平均复合增长率分别有望达到约 24%、78%。在全行业推动下,新兴智能硬件产品有望在未来持续健康发展,并推动与之相关的光学、显示器件、精密结构件等产品性能提升和市场需求增长,进而为公司带来新的发展机会。在 VR领域,公司布局的 Mini-LED背光显示技术产品获得了 Meta、Pico等客户的高度认可;同时,公司还布局了AR显示关键的技术路径 Micro-LED显示技术。另外,为了把握新智能硬件发展趋势,公司整合了现有的十五年以上的精密模具设计及精密加工能力、五金冲压、胶框注塑、光学注塑能力等的竞争优势,于2024年成立了精密工业事业部,积极布局智能新型硬件终端,如AI端侧产品的精密结构件研发等。 2、坚持“技术驱动”,加快技术推广 公司始终坚持“技术驱动”的经营理念,根据“1+2+N”多元化布局,聚焦核心产品,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 (1)不断进行Mini-LED技术的创新和升级,通过方案的不断创新及原材料国产替代的不断验证,持续推出更具有成本优势的Mini-LED背光显示方案,加速Mini-LED技术向车载、VR、显示器等各个领域的渗透,渗透率逐步提升。 (2)加速推进LIPO工艺创新技术的验证和成果转化,不断提升OLED模组与整机的结构强度及密封性,进一步提升屏占比,实现一体化,更轻薄化,同时大幅提升产品跌落可靠性。 (3)积极拥抱AI+带来的新型智能硬件发展趋势,积极投入研发并探索新兴产品技术方向,如Mini-LED/Micro-LED显示技术、新型精密结构件的硬件技术,持续巩固核心竞争力。 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累计申请专利543 项(含发明专利155项),已获授权417项,其中发明专利50项,国际专利3项;软件著作权11项,商标7项,PCT 2项;在Mini-LED相关领域有效申请专利共计167项,其中发明专利76项,已获得的专利共115项,其中国内发明专利27项,美国发明专利1项。在Micro-LED 相关领域,有效申 请专利共计26项,其中发明专利24项,已获得的专利共13项。 3、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精细化管理,在采购端,公司通过加强市场调研、现场考察等方式,引入新供应商,强化 供应链管理,发挥公司集中采购优势。在生产环节,以科学的考核机制为抓手,提升精细化生产管理水平,并注重加强员工培训,确保产品交付品质。同时,公司进行人员结构优化调整,优化资源配置,根据业务布局,公司对车载显示、LIPO业务、中大尺寸业务等进行人员等资源倾斜,优化人力资源,保证新业务人才供给,满足新业务拓展需要,为公司后续的高质量发展提供动力。 4、维护广大投资者利益,注销部分回购股份 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对公司价值的认可,为有效维护广大股东利益,增强投资者信心,报告期内公司实施 完成了约4,000万元现金股票回购并实施部分注销,提高了公司长期投资价值,提升了每股收益水平,以实际行动维护广大投资者的利益。未来,公司将结合经营需要及市场情况实施公众股票回购计划,并根据相关规定及时履行信息披露义务。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背光显示模组行业 销售量 万片(pcs) 8,317.86 7,793.63 6.73%生产量 万片(pcs) 8,402.77 7,646.44 9.89%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LED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LED产业链相关业务”的 披露要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