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唐源电气(300789)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3-12-31
信息来源2023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
  求
  (一)行业所属分类
  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为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中的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I65)。
  根据国家统计局2018年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国家统计局令第 23 号),公司所处行业属于“2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之“2.4 轨道交通装备产业”中的“2.4.1 铁路高端装备制造”。根据《“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加快发展智能制造的重点任务包括工业现场多维智能感知、装备与生产过程数字孪生、质量在线精密检测、生产过程精益管控、装备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复杂环境动态生产计划与调度等关键核心技术的突破;5G、人工智能、大数据、边缘计算等新技术在典型行业质量检测、过程控制、工艺优化、计划调度、设备运维、管理决策等方面的适用性技术的突破。
  公司基于在机器视觉、机器人控制、图像智能识别、数字孪生、嵌入式处理、边缘计算、轨道交通装备故障诊断与预测性维护等技术领域的深厚积累与融合应用,深刻把握轨道交通行业发展趋势及客户的核心需求,通过自主研发创新开发了轨道交通牵引供电车载接触网检测系列、车载接触网高清成像监测系列、接触网地面检测监测系列、工务工程轨道和隧道检测监测系列产品、接触网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系统、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信息化管理系统、高铁智能站台门、智能巡检机器人等,是国家重点支持和发展的高端装备智能制造战略新兴产业。
  (二)行业基本情况与发展阶段
  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命脉和交通运输的骨干网络,轨道交通不仅承担了绝大部分国家战略、经济物资的运输,还承担着客运运输职能,在促进我国资源输送、加强经济区域交流、解决城市交通拥挤等方面发挥了巨大作用。轨道交通作为典型的设备设施资产密集型行业,设备设施数量巨大,涉及领域广、专业多,按照服务范围,轨道交通主要分为国家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两类。
  在国家铁路领域,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023年统计公报,2023年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铁2776公里。截至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达到 15.9万公里,其中高铁 4.5万公里,我国已建成世界最大的高速铁路网和先进的铁路网。
  201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仅为10.3万公里,2023年底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已增加至15.9万公里。根据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工作会议,2024年主要目标为铁路安全保持持续稳定;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8.55亿人、货物发送量39.31亿吨;全面完成国家铁路投资任务,投产新线1000公里以上;完成运输总收入 1万亿元,同比增收 359亿元、增长3.7%;坚持铁路绿色发展,务实稳妥推进铁路碳达峰、碳中和。
  数据来源:国家铁路局
  在城市轨道交通领域,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公布的数据,自2013年以来,我国开通城轨交通的城市数量逐年攀升,已由2013年的19个增加至2023年的59个。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同样保持增长态势,已由2013年的2746公里增加至2023年的11224.54公里。其中,地铁运营线路8543.11公里,占比76.11%;其他制式城轨交通运营线路2681.43公里,占比23.89%。随着国家发改委批复的《2022年新型城镇化和城乡融合发展重点任务》等文件发布,必将助推我国城市群、都市圈轨道交通业务在“十四五”期间实现快速稳定发展。2023年,中国内地城轨交通运营线路规模持续扩大,日均客运量突破 8000万人次大关,再创历史新高,城轨交通建设进入平稳发展期,预计未来两年新投运线路与2023年基本持平,“十四五”末城轨交通投运线路总规模趋近13000公里。
  数据来源: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
  城市群一体化及四网融合:轨道交通区域发展优化的新引擎
  随着国家关于城市发展系列政策的相继发布,中心城市、都市圈和城市群已成为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平台。在轨道交通领域,我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要推进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即推动干线铁路网、城际铁路网、市域(郊)铁路网、城市轨道交通网“四网融合”,打造轨道上的城市群都市圈。随着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等城市群的建设步伐不断加快,不仅促进了区域内经济的高效运行,也为周边地区带来了丰富的发展机遇,城际高铁与城际轨道交通的快速发展为轨道交通行业带来了广阔的增量空间,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规划建设将成为提升轨道交通系统的整体效能、优化城市空间布局、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架大修期:轨道交通智能运维市场的新机遇近年来,我国轨道交通建设取得了显著成就,八纵八横高速铁路网和 50 多个城市地铁线网正逐步完善,列车保有量持续迅猛增长。随着车辆运行里程的累积,早期投入运营的高铁和城轨车辆逐渐进入架修和大修的关键期,意味着轨道交通行业正迈入一个建设与运营维护并驾齐驱的重要阶段。我国对于各类轨道车辆的投资始终保持在高位,运营维护需求的激增预示着轨道交通后市场的巨大潜力。特别是在我国自主创新能力日益增强的背景下,庞大的运维市场将为轨道交通后市场企业带来崭新的发展机遇和前所未有的业务增长空间。一带一路: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为中国高铁走向世界保驾护航作为我国的国际战略框架,“一带一路”不仅为中国经济带来了多重发展机遇,也为高铁等高端装备走向世界提供了广阔舞台。其战略愿景可分为远近两大层次,近期着眼于“基建互通、进入互通、产业对接、资源引进”,远期则致力于“商贸文化互通、区域经济一体化和共同繁荣”。在战略目标的引领下,中国高铁承载着高端装备走出去的重任。随着一带一路国家和地区加大高铁建设投资力度,中国高铁有望在国际市场上发挥更大作用,相应地我国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企业也将为中国高铁在海外的安全运营保驾护航,促进全球交通基础设施的互联互通和经济发展。数字化、智能化:轨道交通运维的智能化转型在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深度与自主学习、机器视觉、智能视频分析等技术高速发展的背景下,轨道交通运维产业正由传统以人工为主的运维管理向数字化、智能化的现代监测维护方式转变。随着运营里程的增加,以及智能铁路的推广,对保障轨道交通安全的基础设施正常、高效地运行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对轨道交通行业牵引供电、工务工程、车辆工程检测监测及运维信息管理系统的智能化、数字化需求也将快速增长。
  (三)行业政策
  2021年1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关于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指导意见》指出,要加快提升城市群、都市圈交通承载能力。以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为重点,加快构建以轨道交通、高速公路为骨干的一体化、多层次、便捷顺畅交通网。强化城市群重要节点城市间、都市圈中心城市与周边地区间的交通运输联系,推进运输服务同城化、一体化、城乡运输均等化。在具备条件的区域引导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四网融合”,建设城市轨道交通应急演练中心。完善快速公路网络,提升重要节点城市间、中心城市和卫星城市间、城市与郊区新城间以及人口稠密县域间的通达水平。强化部门协同,保障公路与城市道路顺畅衔接。建立健全城市群交通运输协同发展体制机制。
  2021年2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指出要建立完善现代化工程建设和运行质量全寿命周期安全管理体系,健全交通安全生产法规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交通基础设施预防性养护维护、安全评估,加强长期性能观测,完善数据采集、检测诊断、维修处治技术体系,加大病害治理力度,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推广使用新材料新技术新工艺,提高交通基础设施质量和使用寿命。完善安全责任体系,创新安全管理模式,强化重点交通基础设施建设、运行安全风险防控,全面改善交通设施安全水平。
  2021年8月,由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的《关于科技创新驱动加快建设交通强国的意见》指出,要突破特殊复杂自然条件下交通基础设施智能建造及健康保障技术,研发在役交通基础设施性能提升与扩能改建技术,突破全天候监测、智能化检测、自动化预警、无人化养护、快速化处置等技术与装备,推动基础设施数字化、网联化,实现重点领域交通感知网络全覆盖;加快新一代轨道交通、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高技术船舶、航空装备、现代物流装备等自主研发及产业化,推动突发事件交通运输应急处置、救助打捞、导航测绘、检验检测及监测等专用装备自主化智能化发展,加强智能高铁、智慧公路、自动化码头、数字管网等新型装备设施研发应用和产业发展。
  2021年 8 月,交通运输部发布《交通运输领域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行动方案(2021—2025年)》,指出要坚持创新驱动、智慧发展,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主线,组织推动一批交通新基建重点工程,打造有影响力的交通新基建样板,营造创新发展环境,以点带面推动新基建发展,促进交通运输提效能、扩功能、增动能,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2021年 11 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综合运输服务“十四五”发展规划》,提出要加快城市群都市圈运输一体化发展。优化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等重点城市群一体化轨道交通网,全面提高通勤化水平。推进城市轨道交通与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郊)铁路融合发展,构建运营管理和服务“一张网”,实现设施互联、票制互通、安检互认、信息共享、支付兼容。推动地方建立健全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管理协调机制,强化外部风险防控。推动重点城市建立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智能管理系统,加强对运营全过程、区域、关键设施设备监管力度。
  2021年11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等联合发布的《现代综合交通枢纽体系“十四五”发展规划》指出,要提升综合交通枢纽关键核心技术研发能力,积极推动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5G、区块链、先进感知等新技术与枢纽规划、建设、运行管理深度融合发展。发挥交通运输行业重点科技项目清单作用,积极争取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支持,开展枢纽集群资源优化与效能提升、物流枢纽协同优化与集成控制、多模式轨道交通枢纽协同运行、大型交通枢纽(近)零排放等技术研究。
  2022年1月,交通运输部、科学技术部联合发布的《交通领域科技创新中长期发展规划纲要(2021—2035年)》指出,要加强在役基础设施智慧维养技术研究。围绕在役基础设施性能提升,突破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健康智能监测、性能精准感知、风险自主预警等技术,开展基础设施智能化检测、数字化诊断、标准化评估、快速化处置技术与装备研发,开发基于建筑信息模型(BIM)和北斗的交通基础设施智慧管养系统,建立基础信息大数据平台,全面推广预防性养护技术。推动智慧快速维养技术研发应用,研究基础设施结构加固、耐久性提升、灾后修复等技术方法和标准体系。推动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交通基础设施全寿命周期质量管控体系及平台设计,加快建设重大基础设施安全与灾害风险管控及应急措施一体化平台。
  2022年 1 月,国务院发布的《“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指出,要建设交通基础设施结构健康监测系统,实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防护建设改造工程,建设网络安全风险监测和态势感知平台。开展青藏高原重大交通基础设施运行监测。
  2022年8月,科技部发布了《科技部关于支持建设新一代人工智能示范应用场景的通知》,提出要充分发挥人工智能赋能经济社会发展的作用,围绕构建全链条、全过程的人工智能行业应用生态,支持一批基础较好的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加强研发上下游配合与新技术集成,打造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标杆型示范应用场景。首批支持建设十个示范应用场景。
  2022年9月,交通运输部发布的《综合交通运输标准体系(2022年)》提出,要加快推动科技创新成果和先进运输组织方式及时转化为标准,推进综合交通运输领域新装备、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等方面标准有效供给,加强标准体系动态调整和更新,以高质量标准引领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展。
  2022年 12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指出,要加快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千兆光网建设,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布局建设大数据中心国家枢纽节点,推动人工智能、云计算等广泛、深度应用,促进“云、网、端”资源要素相互融合、智能配置。推动 5G、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与交通物流、能源、生态环保、水利、应急、公共服务等深度融合,助力相关行业治理能力提升。
  2023年 1 月,工业和信息化部等十七部门发布的《“机器人+”应用行动实施方案》指出,到2025年,制造业机器人密度较2020年实现翻番,服务机器人、特种机器人行业应用深度和广度显著提升,机器人促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能力明显增强。聚焦 10 大应用重点领域,突破 100 种以上机器人创新应用技术及解决方案,推广200个以上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创新应用模式和显著应用成效的机器人典型应用场景,打造一批“机器人+应用标杆企业,建设一批应用体验中心和试验验证中心。推动各行业、各地方结合行业发展阶段和区域发展特色,开展“机器人+”应用创新实践。搭建国际国内交流平台,形成全面推进机器人应用的浓厚氛围。
  2023年4月,交通运输部、国家铁路局等联合发布了《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全国铁路营业里程将达到17万公里,其中高铁5.3万公里,普速铁路11.7万公里。
  2024年 1 月,中央提出“发展新质生产力是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和重要着力点,必须继续做好创新这篇大文章,推动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它由技术革命性突破、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产业深度转型升级而催生,以劳动者、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及其优化组合的跃升为基本内涵,以全要素生产率大幅提升为核心标志,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
  2024年 3 月,国务院发布的《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要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制定支持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积极推进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深化大数据、人工智能等研发应用,开展“人工智能+”行动,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推进服务业数字化,建设智慧城市、数字乡村。深入开展中小企业数字化赋能专项行动。支持平台企业在促进创新、增加就业、国际竞争中大显身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大力推动数据开发开放和流通使用。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加快形成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培育算力产业生态。
  2024年 3 月,国务院发布的《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指出,要实施设备更新、消费品以旧换新、回收循环利用、标准提升四大行动,大力促进先进设备生产应用,推动先进产能比重持续提升。到2027年,工业、农业、建筑、交通、教育、文旅、医疗等领域设备投资规模较2023年增长25%以上。
  (四)行业竞争格局与壁垒
  (1)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
  中国已经成为全球拥有最长运营里程和最密集线路网络的轨道交通大国。在管理和维护这一庞大系统时,面对日益增加的复杂性,如何有效应对成为了关键问题。本公司专注于提供智能化的轨道交通运维解决方案,近年来业务呈现出稳健增长的势头。随着国内轨道交通里程的不断延伸,以及人工智能、机器人技术等前沿科技的迅猛发展,叠加《数字交通“十四五”发展规划》等国家政策的支持,轨道交通客户对数字化及智能化运维设备和系统的需求日益增长。这一趋势不仅促进了行业市场的持续扩张,也吸引了众多新企业加入竞争。但是,轨道交通行业的项目通常以公开招标方式进行,对企业的技术实力、研发能力、交付速度、服务质量以及项目经验提出了较高要求,从而构成了相对较高的市场准入门槛。因此,虽然市场竞争者数量不断增加,竞争愈发激烈,但能够持续创造稳定业绩的企业仍然较少。
  基于优胜劣汰的原则,行业内部持续优化调整,使得整个行业的竞争格局保持了一定的稳定性,这为行业中具备强大技术创新能力和丰富专业经验的企业提供了稳定且有利的发展环境。
  (2)行业壁垒
  ①技术壁垒
  本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产业,产品大部分为定制产品,并向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网络化、集成化方向发展。产品涉及电气、力学、材料、机械、计算机等多学科融合、交叉的综合性应用,并需要丰富的应用实践积累,新进企业很难在短时间内掌握,面临较高的技术壁垒。
  ②人才壁垒
  本行业需要技术人员对客户的业务流程、管理体制、系统应用环境有深入了解,需要复合型的技术人才,能持续对产品进行研发和改进,为客户提供优质产品与服务。这些知识和经验需要在为客户的长期服务中不断总结和积累形成,因此新进入企业面临较高的人才壁垒。
  ③市场壁垒
  轨道交通对安全稳定运行的要求很高。客户在招标时通常要求供应商拥有相关产品成功运行的经验和类似的历史业绩,只有已经成功进入该行业并有历史业绩的企业才有可能达到此项要求,因此新进入者在招投标时具有较大的劣势。良好的市场信誉需要较长时间的积累,新进入者无法在较短时间内建立,市场壁垒较高。
  ④资质壁垒
  轨道交通行业对智能装备制造企业要求其提供的产品应具备严格的资质认证,如 CRCC 认证、自愿性产品认证、SIL 功能安全等级认证。客户在招标时通常要求供应商拥有合格的产品认证,只有拥有较强资本实力与规范管理能力以及合格产品生产制造能力的企业才能达到资质认证机构的产品认证要求,因此,本行业具有较高的资质壁垒。
  ⑤品牌壁垒
  在轨道交通行业中,品牌知名度和声誉对于企业的竞争力也非常重要。知名品牌通常拥有更高的市场认可度和客户忠诚度,在满足客户项目技术要求的情况下,品牌知名度较高的企业更容易赢得客户的认可,但与此同时也让新进入者在品牌建设方面面临较大的挑战。
  ⑥资金壁垒
  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企业在研发、生产和销售中需要较大的前期投入,同时项目实施周期较长,也需要投入较多的流动资金,对企业的资金实力提出了较高要求。对于新进入者而言,不仅需要面对巨大的初始资金投资压力,还需要在生产服务过程中垫付大量的运营资金,进而形成行业进入的资金壁垒。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报告期内,我国宏观经济在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改革发展稳定任务的背景下,展现出了较强的韧性和发展潜力。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23年我国 GDP 超过 126万亿元,国内生产总值(GDP)同比上年增长5.2%,增速较2022年加快了2.2个百分点,表明中国经济在经历了前期的挑战后,实现了稳健的回升。在产业分布上,第三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54.6%,显示出服务业在经济中的主导作用。同时,高技术产业和装备制造业增长较快,体现了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成效。在对外贸易方面,中国货物进出口总额实现增长,特别是在共建“一带一路”国家间的贸易合作增长显著,显示出中国对外经济合作的深化和拓展。固定资产投资保持平稳增长,其中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较快,显示出投资结构的优化和对未来发展的战略布局。
  报告期内,在国家铁路方面,全国铁路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645亿元、同比增长7.5%;投产新线3637公里,其中高铁 2776 公里,圆满完成了年度铁路建设任务。铁路客运创历史最好水平,高峰日发送旅客突破2000万人,全年国家铁路完成旅客发送量36.8亿人,全年和高峰日旅客发送量均创历史新高;铁路货运实现持续增长,全年国家铁路完成货物发送量 39.1亿吨,再创历史新高;经营效益大幅提升,国家铁路完成运输总收入 9641亿元、同比增长39%,利润总额创历史最好水平。在城市轨道交通方面,继续保持稳步增长的发展态势,行业规模进一步扩大,技术创新和服务质量持续提升。截至2023年底,中国大陆地区共有59个城市开通了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达到11224.54公里,不仅刷新了中国城轨交通的历史记录,也在全球范围内占据了领先地位。2023年,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在技术创新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果,智慧城轨的建设不仅提升了乘客的出行体验,也为运营管理带来了革命性的变革。例如,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推广的无人驾驶地铁列车,不仅提高了运行效率,还极大地降低了安全风险。与此同时,多个城市开始探索绿色城轨的建设与运营,例如北京、南京等地的城轨交通企业发布了绿色城轨行动方案,通过采用节能技术、优化运营管理等措施,有效降低了能耗和碳排放。
  在国家经济稳健回升,轨道交通行业稳步增长的背景下,公司在董事会领导下,管理团队对宏观经济环境和行业发展情况进行了深度分析,密切关注客户需求,紧跟技术发展前沿,将市场需求与产品深度融合,在此基础上不断迭代优化产品功能,丰富产品种类,力求为客户提供更为高效、智能、便捷、绿色的轨道交通智能运维解决方案,助力轨道交通行业的持续创新与发展。报告期内,公司秉承“坚持主业,创新发展”的经营理念,通过“1+N”的创新业务发展模式,取得了积极成果,连续三年实现了营业收入与净利润的持续稳健增长,其中净利润规模首次突破 1亿元大关。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63,942.93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47.48%;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0,788.11万元,较上年同期增长18.26%。报告期内,公司重点工作完成情况如下:
  1.新技术与新产品开发: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牢固占领行业技术领先地位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以高研发投入为引擎,以推动既有产品升级和新产品创新为目标,不断开展对既有产品的研发升级,使其始终处于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又主动开展针对新领域的前瞻性产品开发,为快速切入新的行业领域做好技术储备,取得成果如下:
  在既有产品方面,公司紧贴客户需求,缩短产品周期,降低产品上线时间成本和管理成本,做精做细做优既有在研产品,完成了车辆 360°动态图像在线监测装置、步巡综合检测系统、轨道状态在线巡检系统、接触网悬挂状态检测监测系统等产品的研发升级。同时公司基于智能识别技术构建了“神源”智能识别产品集,内含1C-6C的全系列智能识别产品,智能识别技术迈上新台阶;在新产品研发方面,继续加大公司的新产品、新技术研发力度,同时在牵引供电、工务工程、车辆工程专业方向外开拓了电务工程新方向。公司自研的升降式安全防护站台门系统在彭山北站成功落地实施,钢轨探伤电动平台、网轨隧一体化综合检测系统、隧道风机状态监测及远程控制系统、大机实训仿真平台等新产品均已完成研发并成功落地实施,在性能、设计和用户体验方面都达到了行业领先水平;隧道高清成像、道岔智能综合监测诊断系统、车载障碍物检测装置系统、高铁沿线监控、嵌入式计算机、视频交通事件检测系统等新产品也已经处于攻坚阶段;道岔室外设备智能监测系统和JKM进路控制设备已完成样机开发,实现了公司在电务工程专业领域的新突破。
  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智谷耘行在积极推动新产品研发与市场推广方面也取得了积极成果。智谷耘行研发了基于大数据的数据预处理平台、算法与调度管理平台、综合展示平台及基于微服务的数据中心,在此研发平台基础上完成了多个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产品开发,多项新产品验证取得实质性进展,成功中标南京地铁、青岛地铁、台州地铁等多个智能运维项目,实现了在轨道交通领域智能运维领域新的突破;同时通过自主研发的流媒体平台、VR 应用平台,完成了供电作业监控与应急指挥平台、铁路沿线巡防作业监控系统项目的实施与交付及铁路运营单位智慧培训 VR 产品科研项目的研发与结题。与此同时,为充分利用公司在轨道交通供电、工务、智能运维与信息化管理领域积累的行业优势地位,智谷耘行在铁路职业教育领域,创新研发了职教供电实训系统,已在郑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广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完成系统交付,并与郑州铁道职业技术学院签订了合作协议,共建“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教师企业实践流动站”。
  2.市场营销与客户开拓:加大全国重点市场开拓力度,同步实现海外市场协同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不仅继续保持在轨道交通基础设施、机车车辆检测监测与智能运维领域的市场领先地位,还通过优化和调整现有业务和产品布局实现了进一步的发展。公司实现了从供电、工务到车辆机电设备(车辆检修)、电务全专业的横向一体化布局,其中在车辆检修领域,公司首次取得新产品“列车能耗及故障诊断综合监控系统、轮对在线监测装置、车辆 360°动态图像在线监测装置、车底智能巡检机器人”的市场开拓业绩。同时,公司持续培育布局“京津冀”“粤港澳 ”“杭州湾”等全国重点市场,并加大了主导产品、新产品的市场推广和销售力度,以巩固并提升公司在行业中的竞争力和影响力。公司紧抓国外轨道交通市场的良好发展契机,积极布局,新开辟了墨西哥等美洲国家的轨交业务,实现国内国外市场的协同发展。
  3.组织变革与人才培养:优化人才队伍建设,打造集团化管理新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优秀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内部培养和外部引进,不断提升公司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经营管理水平,以满足集团化管理对资源整合、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方面的要求。完成的重点工作如下:根据公司战略发展规划,有针对性地引进具有实战经验的优秀高端人才;制定职业经理人培养计划,通过系统化的培养措施,选拔经验与管理能力俱佳的人才在管理实践中不断历练,持续建立高素质的管理团队;优化子公司管理架构设置与管理制度体系建设,逐步完善集团化管理体系。
  4.资质与认证:深化质量管理体系建设,达到行业领先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在产品质量管理控制方面主要完成以下重点工作内容:产品认证方面,公司深度解读CRCC产品认证规则要求,将其与公司管理体系深度结合,进一步夯实各项基础管理,保证1C、2C、4C、5C、6C、6C数据中心等认证产品顺利通过CRCC复评检查,巩固公司在国家铁路领域的市场地位,同时公司还获得了3C产品的CRCC试用证书。资质认证方面,公司通过了欧洲铁路行业协会UNIFE的IRIS认证监督审查,获得并连续3年保持IRIS银牌证书,表明公司质量管理水平达到行业领先水平;通过了CMMI-DEV2.0 软件成熟度评级 5 级复评认证,ISO20000、ISO27000 管理体系,EN15085 焊接管理体系顺利通过监督审核,证实公司具备高质量的软件组织能力、软件开发能力、软件项目管理能力、信息安全管理能力及焊接设计能力。公司助力国家双碳目标,践行节能减排,通过了GB23331能源管理体系认证,为公司节能减排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产品质量提升方面,重点优化了检验人员配置、建立了多项自主化模拟检验平台、制定了多项检验标准,为产品高质量发展创造了坚实的基础和先决条件。5.创新与发展:积极培育新的业绩增长点,实现高质量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及各子公司扎实推进各项创新业务发展,取得积极成果,具体情况如下: (1)铁路公交化与智慧车站报告期内,公司及控股子公司唐源智控积极推动铁路公交化与智慧车站业务的产品研发创新与市场推广工作,完成了国内首条时速350km的天府机场地下高铁车站站台门建设项目——成自铁路天府机场站智能站台门项目的商业化落地,该项目的成功落地标志着公司铁路公交化与智慧车站业务从新产品研发到实验验证、市场推广形成了完整的商业闭环。四川省技术市场协会以中国工程院何华武院士为组长的同行专家对高铁自适应站台门关键技术进行了认定,认为该成果发明了“移动门体设计、机电协调控制、主导安全保障”的站台门自适应技术与装备,解决了高铁站台门和车门位置不匹配的问题,整体达到了国际领先水平。
  (2)智慧应急与智慧城市
  报告期内,公司全资子公司智谷耘行结合在高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形成的产品研发与技术创新优势,研发了煤矿、非煤矿山、危化企业生产安全风险综合监测系统系列产品,并在四川省内多个市州应急管理部门及矿山企业安装部署、实施。同时,为多个城市不同城区对智慧应急的不同场景需求,针对性地编制了个性化的应急系统解决方案,并与各地智慧城市建设规划有效结合,形成市、区(县)城运中心智慧城市应急指挥联动的系统性解决方案,实现了在应急与智慧城市领域的新产品开发与市场突破,至今已完成 3 个省级平台,7 个市州平台系统,40余家非煤矿山/煤矿企业在线监测系统的研发及应用。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福蓉轨道积极推动低碳运行管控平台、智能防淹装备等新产品的研发和市场拓展工作。其中,基于现阶段城市内涝的普遍性,在暴雨极端天气下能有效避免人身伤亡和财产损失的防洪应急装置——出入口智能防淹装备,已经过严格的断电检查、通电、就地及远程控制等功能测试,并完成了无故障连续运行 1000 次以上的上升密封和下降试验,成功取得了第三方型式试验报告,充分保障了产品的可用性及可靠性。福蓉轨道以“智能、绿色”为内核,致力于成为国内安全智能管控与绿色高效节能技术领域的领先者。
  (3)新材料
  报告期内,公司控股子公司唐源新材料针对轨道交通客户所遇到的各种问题与痛点,打造了一系列个性化的新材料整体解决方案。具体成果如下:①针对地铁杂散电流泄漏导致的埋地金属线路、燃气管道、钢轨、道床以及隧道内结构钢筋的腐蚀问题,开发出了纳米绝缘涂层材料解决方案。目前,该方案已在青岛地铁和武汉地铁应用,不仅实现了从 0 到 1 的突破,更为向全国地铁推广奠定了坚实的业绩基础;②针对地铁站台门放电问题,开发出了一种透明耐磨绝缘材料解决方案,通过对站台门门体表面进行绝缘喷涂或涂刷处理,可有效防止意外放电,避免客户投诉和保障运营安全。目前,正积极布局全国地铁客户,以期实现更广泛的应用;③针对沿海、沿湖地区接触网支柱及腕臂易受锈蚀导致寿命下降的问题,开发出了接触网专用重度防腐蚀涂层材料解决方案,该方案能有效延长接触网支柱和腕臂的使用寿命,目前已在福建、浙江等沿海地区进行推广;④针对钢轨扣件腐蚀问题,开发出了钢轨扣件绿色防腐材料解决方案。该方案采用“气体多元共渗+表面封闭涂层”技术原理,具备绿色环保、防腐性能优越以及成本低廉等优势。目前,已与多家设计院和产业公司建立了深度合作关系;⑤针对冬季普遍存在的接触网覆冰异常现象,开发出了接触网防覆冰材料整体解决方案。该方案旨在解决目前人工和热滑除冰方式存在的劳动强度大、除冰不彻底、成本高等问题,正积极向轨道交通客户进行推广,以期提高铁路运营的安全性和效率。
  (4)机器人与智慧工厂
  报告期内,公司与天津地铁共同合作推动车底智能巡检机器人在行业的应用。针对既有列检库中部署巡检机器人存在的无法适应平交道口等特殊环境、无法在台阶、斜坡等环境实现高精度自主导航定位工作等问题,结合运动底盘技术、机器视觉技术、路标导航技术等技术手段,设计完成第二代车底智能巡检机器人——高运动性能的四轮八驱巡检机器人,可轻松完成平交道口、台阶、斜坡等路况下的自主导航工作,可节约施工成本 80%,缩短施工周期 4 周以上,极大提高了巡检机器人的部署及使用效率。公司致力于为轨道交通用户开发更多优质的智能机器人产品,持续为产业发展贡献唐源力量。
  报告期内,公司新设控股子公司永力为智能,致力于打造为国内机器人与智慧工厂领域拥有领先技术与创新产品的高科技企业,开启公司在机器人与智慧工厂产业发展的新篇章,为公司的可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机器人与智慧工厂以研发、设计、制造及管理为牵引,以智能装备、智能产线、智能车间、智慧管控四项关键业务作为核心驱动力,以提升工厂供产销整体效能为抓手来助力工厂实现批量化、定制化、智慧化。永力为智能将聚焦消费、半导体、新能源等核心赛道的机器人与智慧工厂业务领域的发展,其中在消费领域,以玻瓶后道加工自动化生产线集成、关键装备等智慧工厂业务相关的研发、生产及销售,玻瓶后加工及喷涂代工服务以及高端玻瓶工艺智能化生产线设备、产品生产、销售及出口为主。
  (5)钒钛资源开发与利用
  报告期内,公司完成对原全资子公司唐源能源的产业投资者引进、更名(现更名为攀西钒钛)、迁址及业务重组工作,重组后的攀西钒钛具备独立的钒钛磁铁矿尾矿生产加工能力,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实现营业收入9,993.92万元,净利润775.81万元。报告期内,攀西钒钛基于规范管理、技术创新、稳步发展的经营思路,坚持技术创新提升企业发展水平,获得了《一种从钒钛磁铁矿总尾矿中回收微细粒级钛精矿的方法》国家发明专利和《一种钒钛磁铁矿总尾矿的预分选装置》实用新型专利;建设了一条尾矿微细粒矿物回收暨环保生产方法试验生产线,将现有选厂工艺及装备进行整合,为申报新的各项专利提供数据支撑,同时为后续产业化实施提供工艺路径,进而为产品的提质增效创造条件;启动了“选矿装备升级并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改造”项目,主要针对现有尾矿处理给料系统以及球磨机出入料控制系统进行升级改造,同时对现有厂内电机进行智能化监测升级,对厂区中控室进行远程监测及控制升级改造,该项目的实施将直接提高选矿生产效率并进一步实现节能减排,助力实现建设环境友好型的绿色选矿企业目标;另一方面针对现有产线流程研发了泵料环节全自动检测监测装置,并将数据接入系统平台,同时依据原料变化及行业技术发展趋势,通过积极对接市场需求,拓展下游客户市场。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公司项目受轨道交通建设周期影响较大,很多项目实施时间跨度大,产品从交付到验收周期长,特别是需要在最终用户现场完成安装、调试和验收的项目较多。由于各个项目规模差异大、周期长短不一,导致公司各类产品收入在各季度之间呈现不均衡性。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
  求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3年2022年 同比增减
  城市轨道交通 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销售额 元 268,181,176.63 287,188,247.78 -6.62%电气化铁路 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销售额 元 254,080,242.11 144,379,470.89 75.98%废固资源综合利用业 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销售额 元 99,939,161.69其他 销售量生产量库存量销售额 元 17,228,753.51 2,013,988.55 755.45%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电气化铁路和其他销售额同比大幅增长主要是业务大幅增长所致。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本集团本年度合并范围因新设增加5个子公司,分别为:西交信测、福蓉轨道、永力为智能、源铁智蓉、华创金蓉,其中截至报告期末,永力为智能、源铁智蓉、华创金蓉尚未开展业务,本公司也未实际出资。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控股子公司攀西钒钛主要针对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尾矿开展钒钛提纯加工生产业务。因行业特性和业务发展的需要,攀西钒钛开展了钒钛类产品的贸易业务。
  控股子公司唐源智控研发的高铁智能站台门成功解决了高速铁路复杂运营条件下的自适应难题。该产品采用了高强度材料和先进的异物检测系统,大幅提升了安全性能和通信可靠性。该产品已在四川自贡高铁站及成都天府机场站落地应用。
  公司将进一步赋能控股子公司的业务发展,在发展战略、组织与人才、技术研发、市场开拓等各个方面逐步提升专业化的运作能力,打造公司的第二、第三增长曲线,为公司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秉承“坚持主业,创新发展”的经营策略,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整合产业链优质资源,以实现公司的持续健康稳健发展。为加快实现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布局,公司重组设立了控股子公司攀西钒钛(公司持股比例 57%),其业务目前主要针对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尾矿开展钒钛提纯加工生产业务。重组后的攀西钒钛已具备独立的钒钛磁铁矿尾矿生产加工能力,并取得了可观的经济效益,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 9,993.92万元,净利润 775.81万元。报告期内,因攀西钒钛业务发展,新增 4 名供应商,供应商名称及采购金额分别为攀枝花市和瑞工贸有限公司(采购金额:1,661.71万元)、盐边县益质钒钛有限公司(采购金额:1,327.45万元)、攀枝花元晶科技有限公司(采购金额:908.36万元)及盐边易宏钒钛矿业有限公司(采购金额:876.90万元)。
  3、费用
  张,人工薪酬及差旅增加所致管理费用 48,204,544.38 38,934,312.59 23.81%财务费用 -3,203,821.47 -4,827,807.99 33.64% 主要系支付银行贷款利息、租赁房产确认的融资费用所致研发费用 74,917,399.71 61,897,690.67 21.03%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智能运维:大规模成网运营条件下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与移动装备智能运维关键技术与应用 面向高速铁路、普速铁路、重载铁路、市域铁路、城市轨道交通领域,研发建立覆盖牵引供电、工务、车辆、机电等不同专业融合的运营维护成套技术与装备。 推广阶段 国际领先 构建大规模成网运营条件下轨道交通基础设施与移动装备状态智能感知、智能传输、智能管理、智能诊断、智能决策的成套技术与装备,支撑轨道交通智能运维的发展。智慧车站:综合立体交通枢纽智慧车站关键技术与装备 瞄准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国家建设重大需求,构建集客流预测、无感安检、候车引导、便捷换乘、站台防护、语音播报与信息推送多功能为一体的车站客运组织解决方案,支撑智慧车站关键技术与装备的落地示范应用。 推广阶段 国际领先 形成面向国家综合立体交通枢纽建设配套服务的高端机电装备与信息化产品线,建立信息互联互通的旅客候车与行车组织模式,实现传统业务向客运产品与服务的有效延伸。智慧应急:轨道交通与特种行业安全生产与应急管理关键技术与装备 面向轨道交通、煤矿与非煤矿山等领域,结合智能感知、智慧物联、数字孪生、大数据分析等先进技术,研制数字化、自动化、智能化的安全 产品和过程确认阶段 国内领先 为轨道交通、煤矿与非煤矿山领域提供安全与应急整体解决方案,以科技创新为支撑,打造现代信息技术与安全生产、安全监管深度融合的智慧生产、应急管理技术与装备。     应急产品体系与生态链。智能制造:智慧工厂智慧管控系统及智能装备 针对当前传统制造行业的数字化转型、降本增效的需求,构建涵盖工厂人、机、料、法、环、测六要素的智慧化工厂产品体系,研制智慧决策系统及智能装备。 推广阶段 国内领先 形成面向酒瓶后道加工细分领域的智慧工厂产品体系,覆盖工厂规划设计,施工建设、运营维护的全生命周期管理过程,建立以精益生产、数据驱动、智能决策为核心的生产运营模式,构建智慧工厂技术体系、纵向延伸至酿酒、 灌装等应用场景,横向拓展至其它瓶装食品及半导体等行业。新材料:轨道交通极端恶劣冰灾天气下超双疏防覆冰材料技术与应用 针对轨道交通突发冰雪灾害对铁路安全运营造成列车晚点、停运、旅客滞留等社会不良影响,研究基于纳米氧化硅接触网超双疏防覆冰涂层材料技术,解决接触网、隧道等基础设施覆冰带来的巨大危害。 推广阶段 国内领先 突破轨道交通特殊应用场景下超双疏防覆冰涂层材料配方配比和制备技术,掌握关键材料研制工艺并形成规模生产能力,实现新材料等关键技术在轨道交通领域的创新推广应用。新能源:融通型轨道交通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与装备 面向轨道交通列车牵引再生制动能量回收、能量存储、能量再生利用,构建“源-网-车-储”融通型轨道交通能源互联网络及配套装备。 开发阶段 国内领先 掌握融通型轨道交通能源互联网关键技术,研制牵引供电系统能量回收、存储、再生利用成套装备,形成面向轨道交通“源-网-车-储”应用场景的规模化产线。
  5、现金流
  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主要系本报告期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增加以及智谷耘行冻结资金 100,000,000元解冻
  所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增加,主要系本报告期购买理财产品减少及在建工程投资减少,同时赎回理财产品增加所致。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减少,主要系本报告期分配股利增加所致。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增加,主要系本报告期经营活动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增加以及智谷耘行冻结资金 100,000,000元解冻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加,营业收入增长所致合同资产 35,366,349.6增加所致存货 202,984,197.期对外出租办公楼,由固定资产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所致固定资产 141,625,502.转为投资性房地产所致在建工程     2,904,509.91 0.23% -0.23% 主要系本报告期在建工程达到预定使用状态转为固定资产所致使用权资产 5,090,425.46 0.34%     0.34% 主要系本报告期新增租赁房地产所致短期借款 13,850,000.0款减少所致租赁负债 2,554,527.54 0.17%     0.17% 主要系本报告期新增租赁房地产所致应收票据 11,583,381.9汇票结算的货款有所减少,且上年末商业承兑汇票到期托收所致预付款项 101,280,868.长,原材料采购量增加,预付采购款增加所致应付票据 165,792,013.加所致增加所致交易性金融资产 42,290,094.5存款减少所致应收款项融资 29,128,990.6银行承兑汇票结算的货款较上期有所增加所致证金增加所致增加所致股本 109,369,397.增股本所致少数股东权益 29,740,045.6资入股所致其他非流动资产 100,905,625.单增加所致其他权益工具投资 1,000,000.00 0.07%     0.07% 主要系本报告期非交易性投资增加所致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负债 2,635,012.67 0.18%     0.18% 主要系本报告期房屋租赁业务确认租赁负债所致境外资产占比较高□适用 不适用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截至报告期末,公司资产受限制总额为14,990,938.3元,主要为:1、保函保证金及银行承兑汇票保证金6,990,938.30元;2、应收票据8,000,000.00元。除此之外,无其他资产受限。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募集资金专户已于2023年2月14日销户。 经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关于核准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的批复》(证监许可[2019]1479 号)核准,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本公司”或“公司”)向社会公开发行人民币普通股股票(A 股)11,500,000 股,每股面值人民币1.00元,发行价格为每股人民币35.58元,募集资金总额为人民币409,170,000.00元,扣除发行费用人民币59,111,700.00元(不含税)后,募集资金净额为人民币350,058,300.00元。上述募集资金已于2019年8月20日到位,经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进行审验,并出具XYZH/2019CDA60289号《验资报告》。公司已对募集资金采取了专户存储管理,并且公司与开户银行、保荐机构签订了《募集资金三方监管协议》。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募集资金已使用完毕,募集资金专户已于2023年2月14日销户。(2) 募集资金承诺项目情况适用 □不适用
  (3)=
  (2)/(1
  ) 项目达
  到预定
  可使用
  状态日
  期 本报告
  期实现
  的效益 截止报
  告期末
  累计实
  现的效
  益 是否达
  到预计
  效益 项目可
  行性是
  否发生
  重大变
  化
  承诺投资项目                     
  高速铁
  路和城
  市轨道
  交通供
  电安全
  检测监
  测系统
  与高端
  技术装
  备研发
  生产基
  地建设
  (含 1、2020年,受外部及宏观环境影响,使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有所延缓,公司结合“轨道交通检测监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实际进展情况,对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时间进行变更,由2020年9月30日变更为2021年9月30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和202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变更相关事项的议案》,对以上募投项目达到可使用状态时间变更进行了审议,公司独立董事就该事项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保荐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公司上述事项无异议。
  2、“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与高端技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虽经过充分的
  可行性论证,但实际执行过程中,土建和房屋装修原材料价格变化较大,土建和装修实际发生费用将超过预算金额,又因2020年宏观环境的影响,使公司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建设有所延缓。“是否达到预计效益”选择“不适用”的原因) 为推动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好地实施该募投项目,切实保障股东利益,公司审慎研究后拟调整“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与高端技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内部科目金额并延长项目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期限至2022年9月30日。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十三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调整相关事项的议案》,同意公司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调整相关事项。公司独立董事就该事项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保荐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公司上述事项无异议。项目可行性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说明 无超募资金的金额、用途及使用进展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地点变更情况 适用以前年度发生经过近几年的持续快速发展,公司现有场地已无法满足公司募投项目“轨道交通检测监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的建设需求,为推动公司主营业务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公司整体战略目标的实现,更好地实施该募投项目,切实保障股东利益,公司拟将“轨道交通检测监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实施地点进行部分变更,司以募集资金支付。本次变更部分募投项目实施地点后续若需履行相关备案、环评手续,公司将严格按照国家法律法规规定执行。公司第二届董事会第十一次会议、第二届监事会第九次会议和2020年第二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关于部分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变更相关事项的议案》,对以上募投项目实施地点变更进行了审议,公司独立董事就该事项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保荐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公司上述事项无异议。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实施方式调整情况 不适用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先期投入及置换情况 适用截至2019年8月31日,本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与高端技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 14,567,750.77元。2019年9 月6 日,信永中和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成都分所出具《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截至2019年8月31日止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的专项审核报告 》(XYZH/2019CDA60296)对本公司以自筹资金预先投入募投项目情况予以审核确认。本公司2019年9月9日第二届董事会第四次会议和第二届监事会第三次会议决议,同意以募集资金置换预先已投入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自筹资金14,567,750.77元,公司独立董事就该事项发表了明确同意的独立意见,保荐机构国金证券股份有限公司对公司上述事项无异议。用闲置募集资金暂时补充流动资金情况 不适用项目实 不适用施出现募集资金结余的金额及原因尚未使用的募集资金用途及去向 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募集资金已按照募集资金使用计划使用完毕,专户已注销,募集资金余额为0。募集资金使用及披露中存在的问题或其他情况 无注1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与高端技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实际投资额大于承诺投资额,主要系本公司将闲置募集资金取得的利息收入及理财产品投资收益扣除手续费支出后的净额继续投入该项目所致。根据《成都唐源电气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创业板上市招股说明书》所述,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供电安全检测监测系统与高端技术装备研发生产基地建设项目建成达产后,预计实现新增年均销售收入20,000.00万元,年新增利润总额6,514.45万元。该项目于2022年9月转固,本报告期内该项目产生销售收入33,835.31万元和利润总额9,948.27万元。截止本报告期末该项目累计产生销售收入39,800.11万元和利润总额11,904.13万元。注2轨道交通检测监测技术研发中心建设项目不产生直接的经济效益。
  (3) 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募集资金变更项目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 □不适用
  1、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和物联网等数字技术的飞速发展,人类社会已经步入数智时代,未来数字化和智能化仍将继续驱动社会可持续、绿色、高质量发展,数智化转型升级已经成为时代的主旋律。在此背景下,轨道交通智能运维也面临快速发展,并朝着数字化、智能化、标准化、集成化、互联互通化方向发展,公司为顺应时代潮流,成立了全资子公司智谷耘行。智谷耘行致力于研发、生产和销售围绕数字经济、信息化和智慧物联行业相关的城市安全、应急管理、职业教育、智能运维、信息化管理系统,通过深入洞察行业场景,理解客户需求,并与合作伙伴建立共赢、共生的智慧物联网生态平台,为客户提供一体化的数智化安全应急及智能运维解决方案。智谷耘行的目标是为城市数字化安全创新和企业安全数智化升级提供服务,助力经济社会的可持续、绿色和安全、高质量发展。
  2、公司秉承“坚持主业,创新发展”的经营策略,通过“引进来,走出去”的方式,积极整合产业链优质资源,以实现公司的持续健康稳健发展。为加快实现在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的布局,公司重组设立了控股子公司攀西钒钛(公司持股比例 57%),其业务定位于以钒钛产业为核心的新材料、新能源业务,目前主要针对攀西地区丰富的钒钛磁铁尾矿开展钒钛提纯加工生产业务,未来将依托公司技术背景优势,逐步研究拓展面向轨道交通应用场景的全钒液流电池储能等技术开发业务。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登记表
  适用 □不适用
  谈论的主要内
  调研的基本情
  一路海外市场 14 日投资者关
  的业务拓展情 系活动记录
  况、今年 8 月 表》
  份发生的大事记等巨潮资讯网
  2023年半年度(www.cninfo.十三、“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是 否
  

转至唐源电气(300789)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