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奥股份(300923)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的主营业务为轨道交通车辆电气设备的研发、生产、销售及检修,根据中国证监会《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属行业为“C37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根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 (GB/T4754-2011),公司所属行业为“C3720城市轨道交通设备制造行业”。近年来,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和业内企业的不断努力下,城市轨道交通行业持续良好发展势头,市场规模持续扩张,经济效益显著。根据中国城市轨道交通协会披露信息,截至2024年底,中国内地累计有 58个城市投运城轨交通线路 362条,线路长度累计 12168.77公里。其中,2024年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 953.04公里,核减运营线路 8.81公里。大运能系统(地铁)9281.37公里,占比 76.27%;中运能系统(含轻轨、跨座式单轨、市域快轨、磁浮交通、自导向轨道系统)2063.63公里,占比 16.96%;低运能系统(含有轨电车、电子导向胶轮系统、导轨式胶轮系统、悬挂式单轨)823.77公里,占比 6.77%。2024年无新增城轨交通运营城市,全年有城轨交通新线、新段或延长线开通运营的城市共计 25个,新增城轨交通运营线路 953.04公里。新增运营线路 25条,新开后通段或既有线路的延伸段 26段。2025年中国内地新开通城轨交通运营线路长度将有望再超 1000公里,至“十四五”期末,城轨交通运营线路总长度将达到一万三千两百公里左右,“十四五”五年间,年均新投运运营线路长度将超一千公里。2025年全年城轨交通年客运总量预计将超过 350亿人次,日均客运量逼近 1亿人次大关,“十四五”期末的年客运总量相比“十三五”期末翻一番。我国城市轨道交通行业发展前景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家“十四五”规划,对城市轨道交通做出了战略规划;二是智慧城市的发展,加快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基建的重要组成,在《“十四五”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发展规划》中,城轨交通将从重建设逐渐转变为建设、运营并重,并且在2025年城市轨道交通运营里程达 10,000公里,平均每年新增 680公里。同时,我国规划了 19个城市群,从其具体交通运输规划来看,除京津冀、长三角、大湾区的 1万公里预期开工里程之外,成渝、山东半岛等城市群都市圈陆续出台,城际市域建设将向更多地区延伸,长期发展空间可期。《中国城市轨道交通智慧城轨发展纲要》提出一手抓智能化,强力推进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信息技术和城轨交通业务深度融合,推动城轨交通数字技术应用,推进城轨信息化,建设智慧城轨;一手抓自主化,增强自主技术创新能力,自主品牌创优能力,不断开发新技术,新产品和新品牌。《辽宁省“十四五”综合交通运输发展规划》提出构建以城市轨道、城际铁路为主体的快速化、智能化、一体化城市群交通网,推动辽中南城市群城际铁路互联互通,引领支撑新型城镇化布局。《广州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十四五”》提出推动轨道交通产业智慧化建设内容。《加快建设交通强国五年行动计划(2023—2027年)》提出,到2027年,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取得阶段性成果,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取得新突破,“四个一流”建设成效显著,现代化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国 123出行交通圈”和“全球 123快货物流圈”加速构建,有效服务保障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局起步。2023年6月14日,交通部提出要加大交通运输对外开放力度,提升全球产业链韧性。构建便捷畅通、经济高效、绿色集约、智能先进、安全可靠的现代化高质量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坚持生态优先,加快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让交通更加环保,出行更加低碳。大力发展智慧交通、智慧物流,将深化交通领域新兴技术交流合作,提升交通科技创新能力,推动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运输的深度融合,以数字化赋能交通可持续发展。近年来,国家密集出台轨道交通相关利好政策及规划,进一步确定轨道交通在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的骨干作用及突出地位,轨道交通日益成为促进各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一方面,“双碳”背景下,对绿色、智能铁路车辆的需求进一步增长,而轨道交通作为典型的绿色出行方式,降低碳排放具体路径主要从提高能源利用转换效率、降低车辆重量、使用节能环保能源或介质、新技术应用等方向实施;另一方面,智慧城市轨道交通建设是新基建的重点领域,随着物联网、云计算、5G、AI、大数据等新技术不断成熟与普及,智慧城市和轨道交通也受益新技术而不断升级与发展。目前,城市轨道交通智能化系统在轨道交通智能化、信息化、发展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将成为未来智慧城市中轨道交通发展的必然趋势。随着各类轨道交通线路持续增长,车辆保有量屡创新高,存量市场需求不断放大,运营维保业务将随着保有量市场的增长而增长,十三五期间投入运营的高铁动车组车辆和城市轨道交通车辆近几年分别步入检修期和架修期。增量释放叠加存量更新,轨道交通运营维保后市场发展空间巨大。轨道交通装备是我国在高端制造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自主创新程度最高、国际竞争力最高的行业之一。未来发展趋势,一是技术驱动向智慧化与绿色化升级,深度融合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推动全自动运行系统、智能检测装备及轻量化材料应用,提升能源效率和运维智能化水平;二是政策引导下的高端化与标准化发展,依托“双碳”目标和数字铁路规划,强化自主可控技术链,形成中国标准民族品牌,覆盖高铁、市域快轨等多元化场景;三是市场需求倒逼高效化与多样化创新,高铁网络扩容、动车组更新替换及城轨维保需求增长,驱动装备向高可靠性、定制化方向延伸。这些趋势共同推动轨道交通装备行业向“智慧、绿色、高效、安全”的高质量发展转型。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参见“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二、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 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轨道交通设备制造业 销售量 件(台) 53,434 42,089 26.95%生产量 件(台) 55,023 43,230 27.28%库存量 件(台) 12,449 10,861 14.62%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 30%以上的原因说明适用 不适用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不适用 (5) 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分类 无。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否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轨道交通站台屏蔽门系统控制柜 研发一款轨道列车屏蔽门系统专用的中央控制柜 完成研发样柜并通过测试 1.模块化设计,采用标准机柜及功能布局优化,实现结构及系统功能的模块化设计;2.优化系统模式优先级,提高设备安全性和可靠性。 公司产品谱系由车载系统向地面系统延伸,实现产品多元化,提高市场竞争力。带翻转装置无人驾驶司机操作台 研发迭代产品用于技术储备 完成研发样品并通过测试 1.罩板实现侧翻转设计结构;2.机械循环寿命≥5万次;3.优化产品密封性能;降低噪音指标。 研发新一代产品能够丰富公司产品系列,提供多元化的解决方案,提高市场竞争力。继电器自动化测试检修试验台 开发测试检修试验台,实现操作程序化、记录平台化,最大限度提高测试和检修效率 完成研发样机并应用 1.实现操作程序化,减少人为操作流程,提高测试效率;2.通过平台化设计,推升设备通用性能。 设计开发继电器自动化测试检修试验台,能够提升公司自主检修业务能力。轨道列车平台化司机操作台 推进司机操作台平台化和轻量化设计,完善平台化统型规范 完成研发样柜并通过测试 1.完成平台化统型设计;2.通过新材料应用,进一步实现轻量化设计。 通过平台化统型和轻量化设计,实现产品升级迭代,进一步提升市场竞争力。多功能车载电力能耗监测控制单元 联合开发一款适用于轨道列车用能耗监测单元,实现电压状态和能耗监测 完成研发样品生产,测试验证中 1.能够实现电压质量和能耗监测;2.满足 EN50155等相关铁路行业标准。 开发铁路专用型能耗监测单元能够提升产品使用寿命和可靠性,提升公司市场竞争力。轨道列车空调通风变频器控制单元 研发一款高度集成通风变频器,满足轨道交通轻量化、集成化、智能化趋势需求; 完成研发,样品测试 1.模块化设计,集成空调通风及应急通风功能;2.RS485、CAN等多样化通讯方式;3.过欠压、过温、过流、缺相等多重保护机制。 公司现有风机变频器的基础上技术拓展升级,丰富公司同类产品类型,确保该类产品持续竞争力。轨道列车低压电器检测系统-II型 系统梳理广州 2、3号线实际装车过程中的技术痛点,形成需求驱动型研发方案,着力提升产品可靠性及工况适应能力。 完成研发,样品测试。 1、实现智能底座功能,通过底座集成监控模块,省去大量检测线束; 2、软件,硬件进行重 新优化设计。 产品升级实现核心参数与工程成熟度的双维突破,通过量产可行性优化与标准化能力构建,形成规模化市场推广的完整技术支撑体系。站台用锂电池后备电源系统 研发一款适用于地面服务系统的站台后备电源。 完成研发,样品测试。 1.集成锂电池系统、光储一体机、消防系统、空调系统、EMS管理等于一体;2.多场景-备用电源/削峰填谷/新能源接入;3.多功能-均衡控制/支持多种工作模式; 4、多种通信-以太网 /4G/WIFI。 项目是在公司从轨道交通车载系统转向地面服务系统的一个全新拓展,具有重要里程碑意义。第二代列车铅酸电池检测装置 蓄电池实时监测、故障诊断和健康预测等方面都做了软硬件性能优化。 实现量产。 1、采样半分布式,一个采样盒兼顾 12个单体; 2、各项性能指标提 升,电压、内阻精度都得到较大提升; 3、双冗余通信机制, 集成芯片采样,可靠性大幅提高。 构建蓄电池监控全场景解决方案矩阵,通过技术纵深延伸与产品谱系完善,形成差异化市场竞争力护城河,进一步提升公司产品竞争力。电力载波二总线技术 研发一款基于电力载波通信通用模块,该模块可以应用于公司现有产品系列,以提升公司产品性能。 完成研发,样品测试。 1.模块化设计,实现收发模块独立;2.实现电力载波通信功能。 深度兼容公司技术生态底座,赋能蓄电池监控系统、照明调光控制器等核心产品系列,实现产品性能的跃迁。轨道列车低压检测系统测试台 研发一款针对公司低压电器检测系统产品专用测试台,实现量产环节的快速质量筛查与性能验证。 完成研发,样品测试。 1、通用化设计,适配同类产品不同接口; 2、测试验证过程形成 数据报表,方便出厂数据追溯。 构建低压电器检测系统全流程品控矩阵,驱动量产产品良率基准与市场竞争力双维提升。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增加 15,216.15万元,增幅 128.51%,主要系本期销售商品、提供劳务收到的 现金增加及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减少所致。产品减少及募投项目结项投资减少所致。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同比减少 270.89万元,降幅 7.86%,主要系本期现金分红同比增加以及上期发生 股份回购但暂未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所致。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不适用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适用 □不适用 益。 否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 310,972.60 0.68% 否资产减值 -3,902,578.40 -8.48% 主要系存货跌价准备及合同资产减值准备。 否营业外收入 95,167.22 0.21% 否营业外支出 97,534.59 0.21% 否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 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 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募集资金总体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1) 本期 已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已累 计使 用募 集资 金总 额 (2) 报告 期末 募集 资金 使用 比例 (3) = (2) / (1) 报告 期内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 累计 变更 用途 的募 集资 金总 额比 例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总额 尚未 使用 募集 资金 用途 及去 向 闲置 两年 以上 募集 资金 金额 2020 首次 公开 发行2020年12月24日 55,570.2 49,829.08 7,181.94 37,50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