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T星农(603789)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一、经营情况讨论与分析 公司始终锚定战略规划与经营计划,稳健推进各项业务布局,在稳固主营产品竞争力的基础上,在农业服务、加工业务领域开展创新探索与实践,不断完善营销网络,拓展优质客户资源,布局海内外市场,但受行业周期性波动、市场新增需求相对疲软等多种因素影响。2024年度,公司营业收入26,939.30万元,主营业务收入25,637.15万元,分别较去年同期下降12.65%和13.10%,实现净利润-18,719.11万元,经营业绩亏损且亏损有所扩大。 从区域上而言,国内业务收入20,223.84万元,同比下滑25.74%,国外业务(含委托出口)收入5,413.31万元,较同期上涨138.37%。从产品和业务上来看,公司积极推进海外市场战略布局,针对出口国家农业生产特点,对产品进行适应性改造,通过优质产品和完善服务激发了潜在需求,带动海外市场对公司产品的需求增长,公司稻麦联合收割机出口量大幅增长;随着公司优化销售渠道、加强区域经销商合作,公司旋耕机、压捆机、烘干机等产品销量有所上升;国三产机、插秧机等产品销量有所下降。除农机业务外,公司农事服务收入886.58万元,同比下滑85.54%,加工业务收入2,110.46万元,为本年度四季度新增业务。 2024年度,在销量下降的背景下,公司厂房、土地、设备的折旧费用,以及人员工资等固定支出仍然较大,导致单台产品的成本分摊持续处于高位,在公司固定成本摊销费用居高不下的现实情况下,产品的综合毛利率依旧处于较低水平。此外,应收账款回款问题始终未能得到彻底解决,多重不利因素叠加之下,报告期内公司经营业绩持续亏损,利润总额为-16,880.71万元。 报告期内,公司根据年度经营计划以及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主要开展了以下重点工作:1、持续优化并开发新产品 公司始终以技术创新为驱动,在持续推进传统产品迭代升级的同时,积极开拓新兴产品领域。在传统优势领域,公司深耕稻麦联合收割机等核心产品的技术革新,针对不同国家和地区差异化的作业环境,开展精准化、适应性的产品研发工作,让经典产品焕发新的活力。面对山地丘陵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关键短板,公司布局特色农机研发赛道,以攻克山地复杂地形适应性难题为目标,进行轻型履带式拖拉机、轻型履带式旋耕机等各类山地丘陵类农机产品的技术研究、探索与推广运用,目前已推出再生稻专用收割机、自动高速插秧机等新型智慧农机具。 2、加快拓展新业务 在农事服务方面,在重庆、安徽、新疆、江西等多地全面布局,构建起覆盖旋耕、飞防、插秧、收割等全链条的作业服务体系,不断拓展业务区域、丰富服务种类,成功打破以往仅在四季度创收的局限。同时,公司积极推动智慧农业服务管理平台的搭建,旨在实现农业生产从耕种到收后处理的全流程数据化管理,加速数字技术与农事服务经营体系的深度融合。 在制造及加工业务方面,公司聚焦两大核心板块:一是以客户定制化的结构件、零配件需求为导向的自制销售业务,二是以涂装、组装、焊接等工艺需求为主的来料加工劳务服务。公司充分发挥技术与设备优势,依托先进的数控机床、激光切割机等专业加工设备,以及成熟的机械制造工艺,深度覆盖制造业全流程需求,致力于打造区域性装备制造共享中心,为各类企业提供专业高效、集约优质的制造及加工服务。 3、深耕开拓国内外市场 在国内市场,公司积极参加农机展会,与国内稳定优质客户、优秀企业展开深度合作,持续巩固既有市场份额,公司注重倾听客户需求,为客户量身定制服务方案,提供成套化解决方案,及时响应客户反馈,不断增强客户粘性,维护好客户关系。 在海外市场,公司坚持“走出去、引进来”的发展方针,尤其加大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市场开发力度,进一步提升了产品的国际市场占有率。报告期内,成功在乌兹别克斯坦、墨西哥等国家开发新经销商,为海外业务增长注入新动力。 在品牌推广与营销上,通过微信、抖音等社交媒体平台,参加展览直观展示产品优势,与战略合作伙伴合作推广等方式,全方位提升品牌知名度与曝光度,吸引更多目标客户的关注。 4、深化降本增效行动 公司全面推进精细化管理,将降本增效理念贯穿经营全流程。通过预算编制、执行审核、支出分析,实现成本管控常态化;积极盘活闲置、低效资产,有效提升资产运营效益。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公司构建起全流程风险防控机制,通过专人负责、动态跟踪、绩效挂钩等方式,综合运用分期还款、法律维权、向非关联经销商提供担保等多种手段加快资金回笼,持续优化现金流质量,降低坏账风险。 5、持续提升产品质量 通过系统化培训,强化全员质量意识,提升员工专业素养,并落实质量责任追溯制度,对出现的质量问题进行全流程倒查,明确责任主体,杜绝管理盲区。实行全程质量监控,对原材料入厂检验、生产制造、成品出厂及售后服务等环节进行严格把关。生产现场采取高频次巡检与随机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及时发现生产过程中出现的质量问题,同步建立售后服务快速响应机制,及时收集用户在实际应用中的反馈意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