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九洲集团(300040)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电力供应业”的披露要求 1、智能配电网业务
  公司在报告期内从事的智能配电网业务主要是输配电设备的制造。输配电设备制造业处于电力行业的中间部位,衔接着电力生产和电力消费,是影响国民经济健康、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行业。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包括电力电子元器件制造,配电开关控制设备制造,变压器、整流器和电感器制造,电容器及其配套设备制造,其他输配电及控制设备制造。行业的上游主要包括有色金属和塑料等行业,下游则包括电力、轨道交通、能源、通讯、城市建设等行业,与电力行业关系最为密切。公司智能配电网作为重要的公共基础设施,在保障电力供应、支撑经济社会发展和服务改善民生方面发挥重要作用。集团三大生产制造基地可提供110kV以下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气体绝缘开关柜、变压器、封闭母线、高压变频器、高压无功补偿装置(SVG)、光伏逆变器、直流电源系统、UPS、超级铅碳蓄电池、储能PCS/EPS、快速充电桩和智能电气元件等产品。公司还与罗克韦尔自动化、西门子、施耐德、ABB公司等国际著名电气制造商紧密合作,在技术、制造、产品、市场、品牌和供应链上进行了深入广泛合作,使公司产品与技术保持国际先进水平。
  (1) 政策回顾
  ①大规模设备更新与能效提升
  2024年3月7日,国务院发布《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明确重点推进发输配电设备更新改造,要求到2027年工业领域设备投资较2023年增长25%以上,支持特高压、智能电网等领域技术升级。淘汰超25年老旧变压器,推广非晶合金变压器等高能效产品,目标2025年高效节能电力变压器占比提升10%以上
  ② 特高压建设提速与新型电力系统发展
  2024年8月,国家能源局、国家电网提出,加速“三交九直”特高压项目核准进度,重点推进金上-湖北、陇东-山东等直流工程,确保“十四五”内投产。国家电网规划2025年建成“三交九直”特高压工程,带动换流阀、GIS设备需求激增。推动柔性直流输电网络建设,研发±800kV直流套管、超导电缆等高端设备。③配电网高质量发展与新能源消纳能力提升
  2024年2月6日,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新形势下配电网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式光伏、风电项目配套储能设施,提升电网对新能源波动的适应性。④电力安全治理与电网韧性强化
  2025年3月24日,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发布《关于开展电力安全治理体系建设专项行动的通知》,要求强化特高压输电和配电网安全管理,淘汰不达标设备,推动电网企业全面升级老旧变电站和输电线路。⑤数字化转型与智能电网建设
  2024年10月23日,工信部发布《电力装备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实施方案》要求输配电设备企业加快数字化改造,到2030年实现生产制造全环节智能化,推动AI、数字孪生技术在电网运维中的应用。
  (2) 行业发展状况
  ①国内政策驱动与能源转型加速
  “双碳”目标深化。根据国家能源局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可再生能源装机容量预计突破14亿千瓦,风电、光伏新增装机超1.6亿千瓦,推动输配电设备需求持续增长。
  电网投资高位运行。2024年国家电网计划投资超6200亿元,重点投向特高压、配网智能化及抽水蓄能领域,其中“五交五直”特高压项目设备招标规模同比增长25%,带动智能开关柜、配电自动化设备需求激增。
  ②全球市场需求分化
  受能源危机影响,欧洲加速电网改造,IEA数据显示,2024年欧洲智能电网投资增长18%;同时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订单增长超30%。根据IEA数据,2024年欧洲智能电网投资增长18%,主要受能源危机推动电网改造加速。欧洲近年来加速推进电网现代化,以应对可再生能源并网需求及地区冲突导致的电力设备损坏问题。与此同时,东南亚、中东等新兴市场电网订单增长超30%。中东地区因储能需求爆发成为全球增长极,东南亚市场则受益于电力基础设施重建需求,中国企业通过环保产品认证实现高端市场突破,多家中企参与到国际市场。
  ③风险与挑战
  国际政策壁垒。欧盟碳关税(CBAM)提出2024年试运行阶段增加电力设备出口认证成本、美国《通胀削减法案》要求55%组件本土化等国际贸易政策倒逼企业提升绿色制造能力。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多年来一直是国家电网多个省公司的集中采购供应商,并相继与罗克韦尔自动化、西门子、施耐德、ABB等国际智能电气制造商建立了稳定合作关系。公司目前已构建了研究、制造和营销三大运营支撑平台,形成了“铁三角”营销服务网络,覆盖30个省市自治区,依托公司的核心技术与客户基础,各业务板块协同并进,相互促进,共同铸就了公司的市场竞争力。
  2、新能源业务
  公司在报告期内从事的新能源业务主要是风力和光伏发电。2024年,中国新型能源体系呈现“规模扩张、技术迭代、机制创新”三位一体发展特征,以风光储氢为核心驱动,通过特高压输电、智能微网、多能互补等技术重构能源版图,能源系统从“高碳锁定”向“零碳韧性”转型。
  (1)报告期内政策回顾
  2024年2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加快新型储能发展的实施意见》,要求到2025年新型储能装机规模突破1亿千瓦,推动储能参与电力市场交易。同时,绿证市场实现跨省交易,全年核发绿证超1亿个,绿电交易电量占比提升至15%。新型储能与绿证市场加速发展,多种辅助形式政策出台,促进新能源高质量发展。
  2024年3月18日,国家能源局关于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的通知,坚持积极有力推进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深入践行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坚定不移落实双碳目标,把握好节奏和力度,着力加强供需协同,强化系统消纳,保持清洁能源高质量较快发展势头。巩固扩大风电光伏良好发展态势。
  稳步推进大型风电光伏基地建设,有序推动项目建成投产。统筹优化海上风电布局,推动海上风电基地建设,稳妥有序推动海上风电向深水远岸发展。做好全国光热发电规划布局,持续推动光热发电规模化发展。因地制宜加快推动分散式风电、分布式光伏发电开发,在条件具备地区组织实施“千乡万村驭风行动”和“千家万户沐光行动”。开展全国风能和太阳能发电资源普查试点工作。自此,农村能源革命试点扩围,《农村电网巩固提升工程实施方案》相继落地,推动农光互补、渔光互补项目,要求分布式电源渗透率不低于30%,并配套智能微电网技术,提升农村新能源消纳能力。
  2024年8月,国家发改委等三部门联合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碳达峰碳中和标准计量体系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5年)》,明确到2025年发布70项“双碳”国家标准,覆盖钢铁、光伏等重点行业,推动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完善,并启动100家企业和园区碳排放管理标准化试点。该方案提出“三步走”路径:2025年前完善统计核算体系,2025-2030年实施强度控制为主、总量控制为辅的碳排放双控,2030年后转向总量控制为主,支撑碳中和目标。
  2024年11月,国家能源局发布《关于支持电力领域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支持新型经营主体创新发展。新型经营主体应当持续提升技术管理水平和调节能力,更好适应新型电力系统需要。鼓励虚拟电厂聚合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新型储能、可调节负荷等资源,为电力系统提供灵活调节能力。支持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工业园区等开展智能微电网建设,提高新能源就地消纳水平。探索建立通过新能源直连增加企业绿电供给的机制。
  (2)行业发展状况
  2024年风电光伏行业实现“量质双突破”:装机规模与发电量占比大幅提升。风电光伏装机量保持稳步增长,发电量占比进一步提高。根据国际可再生能源署(IRENA)统计数据,2024年全球光伏新增装机达490GW,中国贡献230GW,累计装机突破840GW;风电新增装机75GW,累计装机达510GW,风光合计装机容量占比提升至全球电力装机的41%(中国占全球增量的53%)。中国可再生能源总装机达1350GW,提前6年完成2030年风光总装机1200GW目标,占全国总发电装机的41%,其中光伏占比25.5%,风电占比15.5%。
  作为能源转型的重要支撑之一,我国风光大基地建设进一步提速。今年以来,我国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加快推进建设进度。2024年,基地建设作为国家“双碳”战略的核心抓手,继续以沙漠、戈壁、荒漠地区为重点,规划到2030年实现总装机4.55亿千瓦的目标。截至2024年,第一批9705万千瓦项目已全面投产,第二批开工率达85%,第三批规划装机超1亿千瓦,形成“沙戈荒+水风光储”多能互补的开发模式。2030年总目标要求规划风光“沙戈荒”地区基地总装机占比超60%。
  风电光伏度电成本持续走低。随着全球能源转型趋势及中国风电、光伏产业发展,风电、光伏度电成本的持续下行已成为不可逆的产业规律。技术进步带来的效率跃升与制造工艺革新是成本下探的根本动力,规模化生产与市场化竞争形成的正向循环构成持续降本的基础框架,而全球能源结构转型的政策红利则为成本压缩提供了战略支撑。
  (3)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构建了覆盖全国的新能源资产网络,在黑龙江省形成了显著的规模化开发优势。风电方面,黑龙江省地处中高纬度西风带,风功率密度达300W/m²以上的区域占比超60%,技术开发量达6.3亿千瓦,位列全国前五。其松嫩平原、三江平原等区域年平均风速6.5-8m/s,具备建设500万千瓦级风电基地的天然条件。光伏方面,作为II类光伏资源核心区,全省年有效日照时数达2400-2800小时,年太阳总辐射量4400-5028MJ/m²,等效满发小时数超1400小时。依托该省内得天独厚的风光资源禀赋以及公司所搭建的完备的工程建设团队、运维团队,使得项目单位建设成本较行业平均水平低15%,运营效率提升20%,已形成突出的成本竞争力。
  3、综合能源服务
  公司的综合能源业务范围广泛,涵盖了能源的生产、传输、分配、存储以及消费等环节,可提供全面的综合能源服务。通过整合包括可再生能源在内的多种能源资源,如电力、热力、冷能、蒸汽、燃气和氢能等,构建能源转换和供应网络,实现可再生能源的替代,以及不同能源形式之间的互联互通和协同互补。目前公司的综合能源服务主要为分散式风电及新能源供暖、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及热电联产项目,在黑龙江省内县区、工业园区、城市综合体、乡镇以及居民社区等能源供应网络中得到广泛应用。
  (1)国家支持政策回顾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规划》提出分散式风电与集中式开发协同推进,要求中东南部地区因地制宜布局项目。国家能源局首次将分布式光伏纳入与大型基地、光热发电并列的战略任务,提出“积极发展分布式光伏、分散式风电”,推动能源就地消纳与乡村振兴结合。开展配电网承载力提升专项行动,实施《配电网高质量发展行动实施方案(2024—2027年)》,要求2025年配电网具备5亿千瓦分布式新能源接入能力,投资超2,000亿元。分散式风电自此被定位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支撑和重要组成部分。
  2024年3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农业农村部联合印发《关于组织开展“千乡万村驭风行动”的通知》明确支持乡村分散式风电建设,探索“村企合作”新模式,并简化审批流程,以各地农村风能资源和零散空闲土地资源为基础,统筹经济社会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电网承载力和生产运行安全等,合理安排风电就地就近开发利用的规模、项目和布局,能建则建,试点先行。分散式风电从“政策驱动”转向“需求驱动”,聚焦乡村、工业园区等场景,通过大型化风机与智能化运维提升经济性。
  2024年7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国家数据局联合制定发布《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行动方案(2024—2027年)》,将虚拟电厂列为关键新型经营主体,明确其调节资源定位。结合电力保供、新能源发展等需求,利用当地源荷储资源,建设一批虚拟电厂。建立健全虚拟电厂技术标准体系,完善虚拟电厂的市场准入、安全运行标准和交易规则,常态化参与系统调节,提升电力保供和新能源就地消纳能力。首批虚拟电厂国家标准发布,覆盖技术规范、市场准入等核心环节为虚拟电厂、零碳产业园的发展奠定政策基础和技术导向。
  2024年1月22日,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交易市场在重启。有利于推动形成强制碳市场和自愿碳市场互补衔接、互联互通的全国碳市场体系,从而促进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目前已知单个装机规模为30兆瓦的农林生物质发电项目每年至少可以获得12万吨以上的自愿碳减排量,同时,从近年来欧美碳交易市场价格的稳定上涨可以推测,公司经营的农林废弃物在内的生物质热电联产业务在CCER重启后、加入碳排放指标的交易,即将迎来新的增长。
  (2)行业发展状况
  分散式风电位于用电负荷中心附近,所产生的电力可以就近接入当地电网进行消纳,在电网对新能源消纳容量有限、不时出现限电的情况下,其就地消纳的优势凸显,可满足工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油气矿区及周边地区,以及农村等不同场景的用电需求。
  随着政策调整,相关审批流程得到优化,同时通过技术进步和规模化发展,分散式风电盈利性逐步提升,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期。据前瞻研究院统计2021年至2024年分散式风电装机总量复合增长率达到24.76%, 预计2025年中国分散式风电市场依旧呈增长趋势,累计装机总量将达到2497万千瓦,2030年有望达到6245万千瓦。
  2024年虚拟电厂与零碳产业园行业呈现“政策驱动、技术突破、市场扩容”三大特征,虚拟电厂从试点迈向规模化运营,聚合资源类型从单一储能扩展至分布式光伏、充电桩等,市场机制逐步完善;零碳园区依托“风光储充”一体化和数字化管理,成为企业绿色转型的核心载体。全国虚拟电厂聚合可调节资源超1.2亿千瓦,山西、广东等试点省份通过现货市场交易实现单日最高补偿超千万元;深圳前海、苏州工业园等20个零碳园区入选国家级示范项目,强制实施建筑光伏覆盖率100%政策,绿电采购占比提生物质能国家政策以“双碳”目标为核心,通过财政补贴、技术升级、市场机制创新三方面推动生物质能发电规模化发展。重点政策包括可再生能源替代行动、绿证交易全覆盖、补贴拖欠清理及税收优惠,同时强化区域协作;未来将更注重产业链整合与市场化机制完善,推动生物质能从“政策驱动”向“市场驱动”转型。
  (3) 公司所处行业地位
  公司较早布局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经验丰富,依托本地化优势,与地方政府及电网企业建立深度合作。在分散式风电与供暖等综合能源领域具备“全产业链+区域深耕+技术多元”的独特优势,在东北地区及多场景融合项目中表现突出。至“十五五”规划期末,公司致力于打造100个“零碳”乡镇及“零碳”产业园区。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公司始终专注于创新驱动发展,形成了智能配电网、新能源和综合能源服务三大核心业务。广泛的产品、解决方案和服务涵盖发电、输电、配电,以及充电、储能、多能转化等整个电力和能源工业应用价值链。包括新能源技术,如风力发电、光伏发电、生物质能发电、地热能,以及电力电子和开关与变压器成套产品。
  公司在智能配电网领域积累了三十多年的行业经验,目前拥有哈尔滨松北区零碳产业园、哈尔滨南岗区哈平路生产基地、沈阳昊诚生产基地,公司产品涵盖 35kv以下各类电开关和变电设备、高频电源及高压变频器、高低压无功补偿、新能源用变流器和逆变器、铅碳储能蓄电池、固体蓄热电锅炉、交直流电动汽车充电桩等,多领域为城市智能配电网和新能源提供关键电气设备,在行业内具有技术优势和核心竞争力。
  2024年,公司聚焦在资源、环境、气候、可持续发展上,公司加大新能源产业布局,新增核准梅里斯 20MW分散式风电项目、哈尔滨市松北区 25MW分散式风电项目、齐齐哈尔富拉尔基 48MW分散式风电项目、齐齐哈尔铁锋区 32MW分散式风电项目;稳妥推进电力主业发展、积极与各方进行沟通,与多个央企、国企在新能源发电业务上展开合作。同时,公司积极转变发展方式,大力拓展运维服务、新型电力系统配电系统,培育新的利润增长点,充实、丰富适合企业自身特点的经营模式。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 148,119.67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22.09%;营业总成本 144,013.03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 20.05%;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4,480.84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678.26%;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 12,628.96万元,比上年同期减少 50,696.91万元;截至2024年12月31日公司资产总额 713,608.14万元,负债总额为 468,953.39万元,资产负债率为 65.72%,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所有者权益为 238,143.30万元,少数股东权益 6,511.44万元,基本每股收益-0.93元,加权平均净资产收益率-20.92%。
  报告期内,管理层紧密围绕公司战略目标及年度工作计划,贯彻执行董事会的战略安排,重点开展了以下方面的工作:
  (1)全力发展智能配电网业务
  报告期内,公司扬州研发团队已投入运作,成为推动设备技术升级的核心力量。并在扬州设立研发团队加强产品创新。依托扬州的地理位置和产业资源,团队与央国企(如国家电网、新能源投资企业)建立了深度合作,通过联合开发项目拉动设备销售,增强了公司在长三角地区的市场渗透率。公司中标国网江苏省电力有限公司2024年第一次配网物资协议库存公开招标采购,涉及电力设备供应。
  报告期内,公司准入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有限公司高低压电器设备供应商资格,标志着九洲集团在高压开关设备领域进一步拓展了央企合作市场,为后续设备销售奠定基础。公司通过新能源电站建设与央国企合作,带动电力设备销售。
  (2)推进新能源电站建设,抢占分散式风电资源指标
  报告期内,公司积极推进新能源项目开发建设,泰来九洲大兴 100MW风电项目顺利并网,安达九洲火山 250MW光伏发电项目、安达九洲石山 250MW光伏发电项目开工建设,省内外新增并储备了一批优质新能源项目指标。同时公司深化各方协同,结合民营企业、央国企业和外资企业各自的优势,寻求多种合作模式,提高新能源电站权益容量。
  此外,公司积极推进分散式风电项目开发松北九洲一号 25MW分散式风电项目、齐市梅里斯区九洲20MW分散式风电项目、齐市铁锋区九洲 32MW分散式风电项目、齐市富区 48MW九洲分散式风电项目完成了核准,公司依托分散式风电项目配套建设区域供热系统,覆盖齐齐哈尔富拉尔基区、泰来县等区域。
  (3)夯实资产,优化生物电站资产结构
  报告期内,受行业政策及原材料价格影响,公司下属泰来生物质电厂、富裕生物质电厂致使全年机组利用小时数减少,毛利率下滑,公司基于谨慎性原则,对生物质业务计提了 4.22亿元的资产减值损失。
  此次减值处理后,生物质热电联产电厂将优化资产结构,去除潜在不良资产的拖累,实现轻装上阵。从长远来看,随着生物质电厂的消缺、技改、收储环节精细化管理等有效成本控制措施,及增加售热、售工业蒸汽等非电收入提升厂电收益等多举措并施,该业务板块将释放出更为可观的盈利潜力,达到盈亏平衡或盈利。
  (4)持续深化产业数字化战略,加强研发投入
  报告期内,公司持续深化产业数字化战略,以“智改数转”为核心驱动,构建覆盖能源生产、运营管理、生态协同的全链条数字化体系,推动新能源电厂向智慧化、敏捷化、生态化进阶。“数智驱动、生态融合”为核心战略,全面深化产业数字化与能源智能化融合,构建覆盖“源-网-荷-储”全链条的智慧能源生态体系。通过“技术筑基-场景突破-生态重构”三位一体战略,努力从传统能源企业向“数字能源服务商+智慧能源生态运营商”的跨越。
  与用友合作启动数智化项目,整合 ERP(企业资源计划)、MES(制造执行系统)、PLM(产品生命周期管理)等核心系统,打通研发、生产、供应链全流程数据链路。
  (5)通过融资置换降本增效
  报告期内,公司敏锐捕捉到 LPR 利率下行的有利窗口期,兼顾成本与流动性。通过创新运用多元化融资工具,优化债务结构,对新能源项目融资成本实施系统性压降,进而有力推动资产收益率提升。在具体操作中,公司积极与多家银行、融资机构沟通协调,成功获取了对公司及子公司的授信额度,并对部分高成本的融资进行了置换。双管齐下减少财务成本支出,显著提高了公司收益水平和资金流动性,实现了融资策略与经营效益的高效协同。
  (6)推进投资者关系管理
  报告期内,公司加快建设媒体、网站等信息发布渠道,建立了核心媒体圈,通过反路演及线上形式,合计 20次接待 114家机构投资者的调研活动,同时积极认真回复投资者互动平台的每一条问题,回复率达到 100%,使投资人更为具体和深入的了解公司业务进展和发展规划情况,使投资者了解并认可公司的价值所在。
  2、收入与成本
  (1) 营业收入构成
  (2) 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 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 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电力供应业”的披露要求 单位:元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毛利率 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减 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减分产品相关财务指标发生较大变化的原因 (3) 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4) 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已签订的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5) 营业成本构成行业分类
  (6) 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7) 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8) 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加,人员及差旅费用增加所致;
  管理费用 122,831,433.94 109,658,802.84 12.01% 无重大变化。
  财务费用 144,015,524.41 153,226,357.50 -6.01% 无重大变化。
  研发费用 18,159,665.41 23,954,091.49 -24.19% 无重大变化。
  
  4、研发投入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
  目
  进
  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
  未来发展的
  影响
  35kV油浸有载调压
  变压器 拓宽变压器产品市场领域,解决35KV有载高压变压器在能效提升、短路耐受能力增强等关键技术难题,填补公司在该领域的部分技术空白,缩小与国内先进水平的差距。 研发完成 在额定负载下,将变压器损耗降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能效标准,满足日益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要求。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35kV储能专用干式变压器 35kV储能专用干式变压器是目前国内绝缘等级最高的干式配电变压器,属可靠、安全、环保、节能型新产品。由于产品的承受热冲击能力强、过负载能力大、难燃、防火性能高、对湿度,灰尘不敏感等优势,造就了其广泛的适应性。最适宜用于防火要求高,负荷波动大以及污秽潮湿的恶劣环境中。 研发完成 开发并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干式变压器,满足储能电站市场需求,为储能设施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优化铁芯材料和绕组结构,降低空载和负载损耗,目标效率≥99%。 有利于公司整合高适应性变压器系统,突破复杂场景应用限制,延伸产品范围。10kV高能效隔离干式变压器 在电力传输与分配过程中,有效阻止电气故障蔓延,像防止因一次侧过电压、短路等故障波及二次侧设备,极大降低设备损坏风险,保障人员安全,提升整个电力系统运行的稳定性与安全性,可避免因电气故障导致的设备损坏和人员安全事故。 研发完成 采用优质的硅钢片、铜箔绕组等材料,以及先进的制造工艺,如全斜接缝、计算机优化设计等,有效降低了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10kV高能效双分裂油浸变压器 采用优质的硅钢片、铜绕组等材料,以及先进的制造工艺,如全斜接缝铁芯、优化的绕组结构等,有效降低了变压器的空载损耗和负载损耗,提高了能量转换效率,双分裂结构也增加了供电的可靠性,当一个低压绕组出现故障时,另一个低压绕组仍可继续运行,保障部分重要负载的电力供应。 研发完成 在 10kV变电站中,双分裂结构便于对不同区域或不同重要性的负载进行分别供电和管理,提高变电站的供电可靠性和灵活性。此外,高能效特性有助于降低变电站的整体能耗,提高电力系统的运行效率。在配电网中通过双分裂绕组为不同的分支线路供电。这样可以减少线路损耗,提高供电质量,同时在部分线路出现故障时,能够快速切换到另一分裂绕组供电,保障用户的正常用电。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上隔离半固封式环保气体柜 气体通过部分固封技术,平衡密封性与运维便利性,降低气体泄漏风险,同时保障设备长期运行的稳定性。采 研发完 采用非 SF6环保气体(如干燥空气、氮混合气体等),满足温室气体减排要求,符合国际环保标准。采用半固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用“上隔离”结构增强操作安全性,减少电弧故障影响范围。采用环保气体替代传统 SF6气体,实现环保替代,环保气体无需回收处理,减少运维环节的人力与设备投入。 成 封式密封技术,在固封绝缘与模块化结构间平衡,降低漏气风险,同时保留必要维护通道。提升成本竞争力,综合成本较传统 SF6柜降低 10%-15%,推动规模化应用。 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35kV固定式高压开关柜在复杂多变的电力环境中稳定运行,不轻易出现故障而导致供电中断;拥有卓越防护性能,能有效抵御外物侵入、防止触电事故,并耐受高电压与过电压,确保设备和人员安全;便于操作人员进行分合闸等操作以及设备运行状态监测;维护成本低,可减少客户后期运维负担,全方位满足市场对高品质、高性能产品的迫切需求。 研发完成 凭借产品的高性能、高可靠性逐步扩大市场份额,将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成为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打破现有市场格局,推动行业竞争向良性、高质量方向发展。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支持新能源高比例并网(如风电、光伏),适应频繁启停、高负荷波动场景;增强抗恶劣环境能力(如高湿、高海拔、盐雾地区),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符合各国对电力设备环保性、能效的强制标准,抢占环保型电气设备市场先机,满足电网企业、工业用户对低碳化产品的采购需求。 研发完成 通过半固封式结构,提升设备紧凑性,降低漏气风险。采用环氧树脂固封技术、高精度铸造工艺,确保机械强度和长期稳定性,通过压力监测、燃弧故障隔离等设计,满足“五防”要求及 GB/T3906等安全标准。完成极端环境(高温、高湿、地震模拟)下的性能测试,确保寿命≥25年 帮助客户更有效地应对极端环境,提升运营效率,带来长期的竞争优势和持续的业务增长。通过储能系统实现电能的灵活存储与释放,平衡电力供需,减少弃风弃光现象,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能力。支持电网调频调峰,提高电网稳定性和电能质量。通过峰谷电价差实现“低储高放”,降低工商业用户的电费支出。减少对传统电网的依赖,避免因电力短缺或电价波动带来的风险。 研发完成 是通过技术升级与系统优化,实现高效、安全、智能的能源存储与调度。
  提升 PCS的充放电效率(目标
  ≥98%),减少能量损耗。支持多种电池类型(如磷酸铁锂、钠离子电池)的兼容性,适应不同电压等级的电网需求。 提高公司的成套设备在储能领域的应用,成为公司未来营业额和利润的增长点之一。具有高效可靠双接地安全保护系统电力变压器(Powertransformer with anefficient and reliabledual-grounding safety小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 研发阶段 能效指标:在额定负载下,将变压器的空载损耗降低 10%,负载损耗降低5%,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的能效标准,满足日益严格的节能减排政策要求。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新能源风力发电用高效节能 35KV干式变压器(HEES-35KVDry-TypeTransformer (forWind Power)) 通过材料和工艺优化,降低制造成本5-8%。并提升散热性能,确保在恶劣环境(海上/陆上风电场)中稳定运行 研发阶段 开发并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风力发电系统,满足市场需求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组合多功能绿色新能源变压器(IM-FRET) 突破传统变压器单一功能限制,实现电能变换、储能、多能源并网的一体化集成。降低新能源并网损耗,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效率。 研发阶段 节省控制变压器占用的箱变空间,同时保证主变压器效率:在额定负载下效率≥98.5%,轻载效率≥97%。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适用于飞轮电池混合储能双向变换用变压器(Transformer forbidirectionalconversion offlywheel batteryhybrid energy 用于实现高效、稳定的双向能量转换。通过优化变压器的性能,满足飞轮储能系统在能量充放电过程中的动态需求,同时提升系统的整体效率和可靠性。此外,该变压器将具备良好的适应性和安全性,以支持可再生能源系统的集成与应用,推动清洁能源 研发阶段 确保变压器能够高效、可靠地支持飞轮电池混合储能系统的双向能量转换,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storage) 技术的发展。智能型矿用低压开关柜(Intelligent Mine-used Low-voltageSwitchgear Cabinet) 1. 智能化升级:解决传统开关柜功能单一、响应慢的问题,实现数据采集、分析和远程控制。2. 安全保障:通过过载保护、短路预警和漏电检测等功能,降低矿山电气事故风险。3. 能效优化:动态监测电能质量,减少能耗,助力绿色矿山建设。4. 无人化运维:支持远程监控和故障诊断,减少人工巡检需求,适应恶劣矿山环境。 研发阶段 推动矿山数字化转型,为“智慧矿山”提供核心电力支撑。可复制推广至冶金、化工等高危行业,拓展市场空间。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变压器下沉式紧凑型箱式变电站(Transformer- sunkCompact Box - typeSubstation) 1. 空间优化:减少地面占用,适应土地资源紧张的城市及特殊场景需求。2. 环境友好:采用低噪音、防尘防水设计,降低对周边环境的影响。3. 智能化运维:集成在线监测、故障预警及远程控制功能,提高供电可靠性。4. 快速部署:模块化结构支持工厂预制、现场拼装,缩短建设周期。5. 安全可靠:优化散热与防潮设计,适应地下或半地下运行环境。 研发阶段 推动配电设备向集约化、智能化方向发展,助力新型城镇化与低碳电网建设。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C-GIS 35kV智能高压电力预制舱(35kV IntelligentHigh - Voltage PowerPrefabricated Cabin) 1. 解决传统高压开关设备占地面积大、安装周期长的问题2. 提升高压配电设备的可靠性和安全性3. 实现设备的智能化运维和远程监控4. 适应新能源电站快速建设需求5. 降低全生命周期运维成本 研发阶段 引领 35kV高压配电设备的技术革新,为智能电网建设提供关键设备支撑,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应用于箱变的智能控制系统(IntelligentControl SystemApplied to Box - typeTransformerSubstation) 1. 解决传统箱变监控手段落后、故障响应慢的问题2. 实现箱变运行数据的实时采集和智能分析3. 提升供电可靠性和电能质量4. 降低运维成本和停电损失5. 适应新能源接入和智能电网发展需求6. 实现设备的预测性维护 研发阶段 推动箱式变电站从传统设备向智能化终端转变,为配电网数字化转型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和社会价值。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低温环境智能组串构网储能系统(SESS-ExLT) 解决能源供需不平衡、平衡供需关系,稳定电网运行、提高可再生能源利用率、增强电网韧性,应对突发事件推动能源互联网发展 研发阶段 开发极寒环境温度下的集中储能系统,满足市场需求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智能高压动态无功补偿装置(SHV-SVG) 提高电力系统的功率因数、改善电压质量、增强电网稳定性、减少电网损耗、提高设备利用率、降低电费支出以及促进可再生能源并网 研发阶段 提供不同的应用场景的光伏和风力发电系统、电力系统变电站(66/110kV)、远距离电力传输、煤矿提升机等其他重工业负载、电力机车供电等应用方案,满足市场需求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高性能矢量控制高压变频器(HPC-MVD) 减少了能量损耗,提高了运行效率。
  提高了电机的动态响应速度,实现对电机的快速、精准控制。具有更强的调速范围和更高的调速精度,能够满足更广泛的应用需求。 研发阶段 提供了各种应用场景的电机的解决方案,满足了特殊的市场需求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智能能效管理平台(SEEMP) 通过各个子系统在源网荷储充各个子系统的数据上传至平台,平台根据电网价格、用电负荷、电网调度指令等,调整各系统控制策略, 使企业内部电力系统稳定运行、提升效率,降低企业用电成本。 研发阶段 为用户提供智能电力运维、能效分析、电气安全等多方面解决方案,并结合互联网、物联网和边缘计算等技术,实现了企业微电网能源可视化管理和能源数据服务。中压 KYN28A-12/1250A-31.5kA 提供智能可靠的测、控、计、监、保及可视化输出、开关故障定位诊断、状态评价等功能,实时监测开关柜的工作情况和健康状态,及时发现故障隐患并启动告警,显著提高设备和系统的可靠性和经济性。 研发阶段 提升我司高压开关柜技术水平,提高KYN28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使我司的 KYN28系列产品更有独特特色,博得更多的客户订单与好评,为电力系统安全运行提供有力保障。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中压 KYN61-40.5/1250A-31.5kA 为了满足发电厂、变电站及工矿企业在电能接受和分配方面的需求,同时提供电路的控制、保护和检测功能,特别适用于频繁操作的场所。 研发阶段 成为兼具高安全性、强适应性及智能化的配电核心设备,通过标准化设计、严格测试及定制化服务,满足复杂场景下的电力分配与控制需求。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低压开关柜(二代柜)工艺改造升级 新开发的智能低压柜填补集团自主知识产权高端智能低压柜市场的空白; 研发阶段 低压智能开关柜产品是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智能化、广阔应用前景的产品,通过这个产品研发,符合 2025制造对低压成套智能化的要求,此产品部分先进功能可作为集团在低压成套行业的技术储备,再结合集团在低压成套制造行业中产量领先优势,从而可进一步树立集团在低压成套行业标杆地位。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中压小型化 10kV铠装手车式高压柜 在缩小体积的同时,全面超越现有产品的技术指标,如绝缘性能、温升控制、爬电距离等。通过优化结构设计,实现高压柜的小型化,减少占地面积,满足城市电网和变电站对空间的严格要求。 研发阶段 通过优化内部结构和布局,减少设备体积,实现小型化,同时保证电气性能;使用高强度、轻量化材料(如新型合金或复合材料),减轻设备重量,便于运输和安装;采用高精度加工工艺,确保零部件的精度和一致性,提高设备可靠性;优化电气设计,降低设备运行时的能耗,提高能效。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中压 KYN61-40.5/1250-31.5出线柜(1400mm宽)升级 通过性能强化、环境适配、标准合规及经济性优化,打造更安全、智能、可持续的中压配电解决方案,满足现代电网对高可靠性、灵活扩展及低碳运维的核心需求。 研发阶段 各个小室的空间分配更合理,能有效兼顾绝缘性能和设备操作的便利性;
  母线室、电缆室 A\C相采用斜口触头盒,使母排满足 35kV绝缘安全净距;接地开关下降205,使 A\C相排到地刀联锁轴的绝缘安全净距能够达到 320;后侧板采用拼接式,增加母排的绝缘安全净距。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中压 KYN28A-12/4000A-40kA大电流架空柜升级 解决传统开关柜温升过高、动热稳定性不足等问题;并丰富公司 KYN28系列产品,使得公司产品更具市场竞争性。 研发阶段 取得该柜型项目的技术成本分析,可以丰富公司产品系列。使得公司产品更具市场竞争性,可用于电网、风电、光伏、冶金、石化等行业项目的投标,博得相关项目,使公司获得效益。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直流配电系统大网络分布式现场直流母线发生瞬时接地及故障时间内波形智能记录回放装置 对直流系统发生的瞬时接地故障及时判断报警,分析出故障原因,为维护人员提供技术方案,避免系统发生不可控故障 研发完成 采用高速芯片实现 10微秒的瞬时接地及故障波形智能记录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大规模蓄电池组健康 为蓄电池组健康管理提供技术和理论 研 国内领先的蓄电池组健康核心管理 丰富公司的管理核心智能充放电管理系统 支撑,设备全自动化运行进行最优的蓄电池寿命智能管理 发完成蓄电池组单体绝缘降低预警装置 精确识别出蓄电池单体绝缘性能下降的电池编号,给出故障原因,方便维护人员第一时间进行处理,避免蓄电池组发生危害性故障 研发完成 国内领先的蓄电池组单体绝缘降低预警装置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全场景特种直流电源系统 开发出应对高寒高海拔环境、太空环境下高能粒子干扰、海上平台高盐高湿环境的直流电源系统, 研发完成 开发并满足不同的应用场景干式变压器,满足储能电站市场需求,为储能设施安全运行提供可靠的保障。
  1、高寒高海拔环境下直流电源系统
  专用装置
  2、太空环境下直流电源系统专用装
  置
  3、海上平台高盐高湿环境下直流电
  源系统专用装置 丰富公司的
  智能制造的
  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电力电源装置监控互联网云平台系统 在直流监控上添加云平台数据远端存储查看功能,并在手机终端可实时监控 研发完成 产品的云平台远程监控可较大提升客户的便利,此种产品的推行,将产品市场占有率提升,成为行业内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品牌,打破现有市场格局,推动行业竞争向良性、高质量方向发展。 丰富公司的智能制造的产品系列,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的竞争力的现金较去年同期增加所致。
  (2)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减少 34,975.20万元,主要系本期购建固定资产、无
  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及对外权益投资支付的现金较去年同期减少所致。
  (3)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较去年同期增长263.17%,主要系本期支付其他与筹资活动有
  关的现金(支付融资租赁本金及利息)较去年同期减少所致。
  (4)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较上期减少3,382.04万元,主要系上述现金流综合变动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本年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 12,628.96万元,本年度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为-54,480.84万元,差异较大原因如下:
  (1)2024年生物质发电行业短暂出现燃料紧缺、价格波动及项目现金流短缺等问题,公司生物质电站建成后一直处于优化调整和产能提升技改阶段,并且运营前两年生物质燃料收储准备量较大,燃料占地费用和倒运费用较大,加之燃料热值损失等多重因素影响公司生物质电站投资效益不及预期,生物质固定资产计提固定资产减值损失 4.22亿元、权益持有生物质公司投资收益损失 0.68亿元。
  (2)公司2015年收购沈阳昊诚电气有限公司产生商誉 1.26亿元,以前年度已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0.64亿元,截至2023年末商誉账面价值为 0.62亿元。2024年,受新能源电站建设进度延后影响,本期昊诚电气公司经营情况与预期存在一定差异,计提商誉减值准备 0.26亿元。
  (3)报告期信用减值损失 0.88亿元,其中单项计提生物质电力应收账款坏账准备 0.59亿元。
  以上计提的固定资产减值损失、信用减值损失及确认的投资损失仅影响归属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6.04亿元,不影响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故差异较大。
  五、非主营业务情况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转至九洲集团(300040)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