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光大银行(601818)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06-30
信息来源2024年中期报告
经营情况  第四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主要工作回顾
  (一)服务实体经济,做好“五篇大文章”
  本行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根本宗旨,加大信贷投放力度,推
  动服务实体经济、服务国家区域战略、服务社会民生提质增效。报告期末,贷款总额3.8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81%。做好“五篇大文章”,科技金融、绿色金融和普惠金融贷款增幅分别为31.36%、28.57%、13.24%;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贷款增幅明显快于一般贷款增幅。主动服务区域协调发展,在京津冀、长江经济带、粤港澳大湾区、对口援疆等重点区域的贷款规模保持高位。积极服务民生所需,零售贷款规模(不含信用卡)1.11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2.50%;个人养老金客户比上年末增长69.48%,完成适老化改造达标网点1,588家;“光大云缴费”继续保持开放便民缴费平台领先优势。
  (二)推动均衡发展,夯实业务基础
  本行聚焦重点业务领域,通过为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提升
  价值创造能力。报告期末,资产总额、负债总额稳定增长。零售资产管理规模(AUM)2.87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5.42%,理财产品管理规模1.49万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3.74%。对公综合融资规模(FPA)超过5万亿元,债券承销流量规模位居全市场第4位,并购贷款增长较快。资本充足率13.87%,一级资本充足率11.79%,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9%,均比上年末显著提升。
  (三)强化风险管理,守住风险底线
  本行坚持把防控金融风险放到更加重要位置,统筹发展与安全,
  资产质量总体保持稳定。加强统一授信管理,落实先授信后用信原则,统筹强化子公司风险管理。坚持把风险隐患资产压降作为本行经营重要目标任务和风险治理重要抓手,集中力量“压存量、控增量”。配合地方政府“一揽子化债方案”,通过债务置换和债务重组等措施加大化解融资平台风险力度。推进预警强制应对机制,有序压退对公预警客户。优化特殊资产经营机制,加大不良资产清收力度,盘活特殊资产,实现资产增值。
  (四)加强党的建设,强化管理措施
  本行积极落实中央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提高政治站位,强化理论
  武装,以政治引领促进业务提升。以高质量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为本行业务健康发展提供坚强政治保障。加强党纪学习,开展典型案件警示教育,一体推进“三不腐”,不断强化严的基调、严的措施、严的氛围。
  二、本行发展战略
  (一)使命和愿景
  践行金融工作的政治性、人民性,以“管理财富、服务社会”为
  企业使命,不断深化打造一流财富管理银行战略愿景内涵,坚守本源、立足主业、守正创新,依托光大集团综合金融、产融协同、跨境经营优势,以客户为中心,加快综合化、特色化、轻型化、数字化发展,从经营自身资产负债表向帮助客户改善财务报表转变,持续为客户、为社会创造和提供一流的财富管理产品和服务,形成财富管理银行鲜明特色和竞争优势,推动构建“一个客户、一个光大、一体化服务”综合金融生态,以专业金融服务助力经济社会发展、推进共同富裕、增进民生福祉,当好服务实体经济的主力军和维护金融稳定的压舱石。
  (二)发展思路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以服务实体经济和高质量发展为主
  线,锚定对公综合融资规模(FPA)、零售资产管理规模(AUM)和同业金融交易额(GMV)三大北极星指标,围绕做好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养老金融、数字金融“五篇大文章”,打造财富管理、综合服务、交易银行和场景融合等战略性业务领域,构建和形成本行鲜明特色和竞争优势。其中,财富管理强化零售、公司、金融市场各板块协同与价值创造,打造以手机银行、云缴费双APP为核心的“财富+”开放平台,构建以“财富管理、资产管理、资产托管”为核心的大财富管理生态全链条,帮助各类客户实现财富保值增值和传承;综合服务强化构建“一个客户、一个光大、一体化服务”综合金融生态与特色,推进“商行+投行+私行”一体化发展,实现全行资产和负债贯通、企业客户和同业客户贯通、公司业务和零售业务贯通,加强跨层级协同联动和数字赋能,向客户提供一揽子综合服务解决方案;交易银行着力做深做透产业链供应链核心客户金融服务,构建“产品创设部门+客户管理部门”常态化协同营销机制,实现客户需求的精准触达,满足客户多元化、差异化需要,促进客户价值提升;场景融合围绕数字民生、数字产业和数字政务三大领域,拓展云缴费、物流通、汽车全程通、安居通、灵工通、现金管理(支付结算通)等特色产品服务的应用输出,着力打造以本行为“主账户、主结算、主交易”的场景金融新业态。为有力支撑重点业务领域发展,全行实施客群经营能力、科技支撑能力、风险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聚合能力和团队专业能力提升工程,推进高质量发展。
  (三)战略实施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坚决贯彻落实中央经济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积
  极服务实体经济和国家战略,锚定FPA、AUM和GMV三大北极星指标,拓展重点业务领域,加强能力建设,努力推动高质量可持续发展。一是扎实服务实体经济,做好“五篇大文章”。积极发挥特色化经营优势,通过单列信贷计划、实施重点领域与薄弱环节FTP减点优惠,以及重点项目资本收费优惠等专项支持措施,推动全行科技、绿色、普惠、中长期制造业、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民营企业等重点领域贷款实现较快增长,持续增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精准支持。在科技金融方面,制定专属工作方案,加大资源支持力度,完善服务体系,助力“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报告期末,科技型企业贷款余额3,510.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38.09亿元,增长31.36%。在绿色金融方面,完善支持政策和资源配置,构建“绿色金融+”综合服务体系,推进光大绿色能力建设。报告期末,绿色贷款余额4,034.05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96.43亿元,增长28.57%。在普惠金融方面,持续推进普惠金融线上化,丰富普惠金融产品和服务,更好满足小微企业多样化金融需求。报告期末,普惠贷款余额4,293.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2.01亿元,增长13.24%。在养老金融方面,加强养老保障体系三支柱建设,丰富产品供给,推广养老账本及规划工具应用,升级线上线下适老化服务,“养老金融”专区累计服务客户182.76万人次。在数字金融方面,加快推动重点业务全流程线上化、移动化、智能化、生态化,聚焦大公司、大零售、大场景等重点领域,赋能业务高质量发展。通过植根实体经济,业务规模稳步增长,经营效益符合预期,资产规模6.80万亿元,实现净利润246.10亿元。二是优化负债结构,推动存款量价双优。坚持打造存款新动能,拓宽低成本资金来源,增加高质量基础性存款,提升现金管理、链式拓客、FPA非贷业务、场景金融客户日均活期存款贡献;加强公私联动,实现代发交易额和留存率持续提升;优化存款结构,强化成本管控,提升对价格敏感型存款的精细化管理水平,降低存款成本。三是夯实客户基础,强化客户分层经营。构建“分层分群分级”客户管理体系,坚持“价值分层、需求分群、服务分级、生态融合”客户经营理念,建立差异化客户服务模式,提高客户综合贡献。建立健全客户经理管理、培训和服务体系,合理扩充客户经理团队规模,打造规范化、专业化客户经理队伍,提升客户服务质效。四是坚持守正创新,打造财富管理特色。从传统存贷汇产品销售理念向为客户提供综合化金融服务理念转变,以数字化转型驱动大财富管理体系下公司、零售、金融市场各板块协同与价值创造。公司金融以FPA为指引,以客户为中心,强化综合金融服务;整合商行、投行、资管、交易等业务优势,以全融资品种服务客户全生命周期,做大基础融资,拓展债券融资,发力并购融资、结构化融资、居间撮合、股权融资,推动FPA均衡发展,实现FPA总量5.09万亿元。零售金融以AUM为牵引,巩固提升光大理财市场优势,打造以手机银行、云缴费双APP为核心的“财富+”开放平台,优化财富管理产品谱系,提升客均产品持有数量,增强AUM价值贡献和客户粘性,实现AUM总量2.87万亿元。金融市场以GMV为导向,围绕“数字化+生态圈”战略架构,通过多元化同业金融场景赋能客户价值提升。实现GMV总量1.48万亿元。五是坚守合规底线,提升风险管控能力。加强内控合规管理,健全洗钱风险管理体系,完善整改长效机制。深化授信行业研究,强化集中度管理,常态化开展大额授信客户穿透式风险监测,坚决遏制新增不良。持续推进预警强制应对机制,精准防控地方政府债务、房地产和信用卡等重点领域金融风险。积极化解存量风险,推进特资经营转型,构建特资生态圈,有效处置不良资产。
  四、本行整体经营情况
  (一)资产保持平稳增长,服务实体经济质效提升
  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67,966.9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8.98
  亿元,增长0.35%;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8,934.4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064.90亿元,增长2.81%;存款余额39,197.64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747.64亿元,下降4.27%。本集团坚持服务实体经济,紧密围绕“五篇大文章”,持续加强对重大战略、重点领域和薄弱环节的优质金融服务。报告期末,本集团科技、绿色、普惠、战略性新兴产业、制造业、民营等重点领域贷款均实现快速增长且快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
  (二)营业收入降幅收窄,盈利能力表现平稳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98.08亿元,同比下降8.77%,
  环比一季度收窄0.85个百分点。其中,利息净收入481.11亿元,同比下降12.10%;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5.33亿元,同比下降21.66%;其他收入111.64亿元,同比增长33.83%。实现净利润246.10亿元,同比增长1.61%,环比一季度提速1.28个百分点。
  (三)资产质量保持稳定,夯实高质量发展基础
  报告期末,本集团不良贷款余额487.6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93
  亿元;不良贷款率1.25%,与上年末持平;拨备覆盖率172.45%,比上年末下降8.82个百分点。拨贷比2.16%,比上年末下降0.11个百分点。
  (四)资本充足率显著提升,持续满足监管要求
  报告期末,本集团总资本净额6,637.9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24.10
  亿元;资本充足率13.87%,比上年末上升0.37个百分点;一级资本充足率11.79%,比上年末上升0.43个百分点;核心一级资本充足率9.59%,比上年末上升0.41个百分点,持续满足监管要求。
  五、利润表主要项目
  (一)利润表项目变动情况
  (二)营业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营业收入698.08亿元,同比减少67.12亿
  元,下降 。利息净收入占比 ,同比下降 个百分点;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占比15.09%,同比下降2.48个百分点。
  (三)利息净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利息净收入481.11亿元,同比减少66.22亿元,
  下降12.10%,主要是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下调。注:1、净利差=总生息资产平均收益率-总付息负债平均成本率。
  2、净利息收益率=利息净收入/总生息资产平均余额,以年化形式列示。
  (四)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利息收入1,195.16亿元,同比减少55.00
  亿元,下降4.40%,主要是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减少。
  1、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实现贷款和垫款利息收入835.09亿元,同比减
  少47.02亿元,下降5.33%,主要是贷款收益率下降。
  2、投资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投资利息收入282.46亿元,同比增加5.19亿
  元,增长1.87%,主要是投资规模增长。
  3、拆出、存放同业及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拆出、存放同业及买入返售金融资产利息收入
  32.09亿元,同比减少7.41亿元,下降18.76%,主要是拆出资金和买入返售金融资产规模下降。
  (五)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利息支出714.05亿元,同比增加11.22亿元,增
  长1.60%,主要是发行债券利息支出增加。
  1、客户存款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客户存款利息支出448.30亿元,同比减少14.12亿元,
  下降3.05%,主要是存款利率下降。
  2、同业存放、拆入及卖出回购款项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同业存放、拆入及卖出回购款项利息支出
  117.85亿元,同比减少4.23亿元,下降3.46%,主要是卖出回购金融负债规模下降。
  3、发行债券利息支出
  报告期内,本集团发行债券利息支出147.90亿元,同比增加29.57
  亿元,增长24.99%,主要是发行债券规模增加。
  (六)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手续费及佣金净收入105.33亿元,同比减少
  29.12亿元,下降21.66%,主要是银行卡服务手续费收入同比减少18.55亿元。
  (七)其他收入
  报告期内,本集团其他收入111.64亿元,同比增加28.22亿元,增
  长33.83%,主要是投资收益增加。
  (八)业务及管理费
  报告期内,本集团业务及管理费183.09亿元,同比减少7.85亿元,
  下降4.11%。成本收入比26.23%,同比上升1.28个百分点。
  (九)资产减值损失
  报告期内计提资产减值损失202.98亿元,同比减少62.99亿元,下
  降23.68%,主要是贷款和垫款减值损失减少。
  (十)所得税费用
  报告期内,本集团所得税费用52.05亿元,同比增加0.11亿元,
  增长0.21%。
  六、资产负债表主要项目
  (一)资产
  报告期末,本集团资产总额67,966.9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38.98
  亿元,增长0.35%,主要是贷款和垫款增长。注:仅包含以摊余成本计量的贷款减值准备。
  1、贷款和垫款
  报告期末,本集团贷款和垫款本金总额38,934.44亿元,比上年末
  增加1,064.90亿元,增长2.81%;贷款和垫款净额占资产总额的56.22%,比上年末上升1.39个百分点。
  2、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
  报告期末,本集团投资证券及其他金融资产22,284.55亿元,比上
  年末减少 亿元,占资产总额的 ,比上年末下降 个百分点。
  3、持有金融债券的类别和金额
  报告期末,本集团持有金融债券5,361.33亿元,比上年末减少
  1,369.49亿元,其中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债券占比60.53%。
  5、商誉
  本集团商誉成本60.19亿元,报告期末,商誉减值准备47.38亿元,
  账面价值12.81亿元,与上年末相比未发生变动。
  6、截至报告期末,本行用作担保物资产的相关情况详见“财务
  报表附注”。
  (二)负债
  报告期末,本集团负债总额62,258.29亿元,比上年末增加78.18
  亿元,增长0.13%,主要是同业存放和应付债券增长。报告期末,本集团客户存款余额39,197.64亿元,比上年末减少1,747.64亿元,下降4.27%。
  (三)股东权益
  报告期末,本集团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5,708.65亿元,比上年末
  净增加160.80亿元,主要是当期实现利润增加。一般风险准备 86,310 86,161未分配利润 210,828 199,282归属于本行股东权益合计 568,391 552,391少数股东权益 2,474 2,394股东权益合计 570,865 554,785
  (四)资产负债表外项目
  本集团资产负债表外项目主要是信贷承诺,包括贷款及信用卡承
  诺、承兑汇票、保函、信用证及担保。报告期末,信贷承诺合计13,611.16亿元,比上年末增加229.35亿元。
  七、现金流量
  本集团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出1,471.31亿元,主要是吸收存
  款下降。其中,现金流入3,510.08亿元,同比减少1,798.46亿元,下降33.88%;现金流出4,981.39亿元,同比增加380.50亿元,增长8.27%。本集团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1,099.46亿元,主要是投资支付减少。其中,现金流入6,027.32亿元,同比增加622.00亿元,增长11.51%;现金流出4,927.86亿元,同比减少1,740.26亿元,下降26.10%。本集团筹资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入565.26亿元,同比增加168.88亿元,增长42.61%,主要是偿付债券所支付的现金减少。
  八、贷款质量
  (一)贷款行业集中度
  注:“其他”包括采矿业;住宿和餐饮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文化、体育和娱乐业;教育业等。
  (二)贷款投放地区分布
  (三)贷款担保方式分类及占比
  (四)前十大贷款客户
  注:1、贷款余额占资本净额的百分比按照金融监管总局的有关规定计算。
  2、借款人7、8为本行关联方,与本行构成关联交易。
  (五)信贷资产五级分类
  注:正常类贷款包括正常类和关注率贷款,不良贷款包括次级、可疑和损失类贷款。
  (六)贷款迁徙率
  (七)重组贷款和逾期贷款
  1、重组贷款
  2、逾期贷款
  (八)不良贷款的业务类型
  (九)不良贷款的地区分布
  (十)不良贷款的行业分布
  注:“其他”包括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金融业;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农、林、牧、渔业;教育业等。
  (十一)不良贷款的担保方式
  (十二)抵债资产及减值准备的计提
  (十三)贷款减值准备金的计提和核销
  本集团在资产负债表日对金融工具进行信用风险水平判定后,以
  预期信用损失模型为基础,基于客户违约概率、违约损失率等风险量化参数,针对不同风险水平的贷款计提与其风险程度对应的预期信用损失,并将计提的减值准备计入当期损益。注:1、不含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贴现、国内证福费廷业务计提的减值准备。
  2、含因阶段转换及未导致贷款终止确认的合同现金流量修改计提的减值准备。
  3、指随着时间的推移,已减值的贷款随其后现值增加的累积利息收入。
  九、资本充足率
  有关资本充足率内容详见“第三节主要会计数据和财务指标”。
  十、分部经营业绩
  (一)按地区分部划分的营业收入
  (二)按业务分部划分的营业收入
  有关分部经营业绩的更多内容详见“财务报表附注”。
  十一、其他
  (一)主要财务指标增减变动幅度及原因
  买入返售金融资产 8,195 67,500 (87.86) 把握市场时机,买入返售规模减少
  在建工程 2,455 1,603 53.15 在建营业用房增加其他资产 48,599 24,070 101.91 在途清算规模增加衍生金融负债 18,659 13,946 33.79 外汇掉期业务增加及汇率波动导致估值增加卖出回购金融资产款 102,772 73,115 40.56 把握市场时机,卖出回购规模增加应交税费 3,696 7,304 (49.40) 应交企业所得税减少其他负债 79,373 51,147 55.19 其他待处理贷方结算款项增加其他综合收益 6,550 2,245 191.76 公允价值计权益的债券估值增加项目2024年1-6月2023年1-6月 增减幅 变动主要原因投资收益 7,778 4,543 71.21 处置金融资产产生的收益增加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终止确认产生的收益/(损失) 140 (376) 不适用 处置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产生的收益增加其他资产减值损失 (43) (2) 2,050.00 增提抵债资产拨备
  (二)逾期未偿债务情况
  报告期内,本行未发生逾期未偿债务。
  (三)应收利息及其坏账准备的计提
  1、表内应收利息增减变动
  注:包含计提利息及应收未收利息。
  2、应收利息坏账准备的计提
  (四)其他应收款及其坏账准备的计提
  1、其他应收款增减变动
  2、其他应收款坏账准备的计提
  十二、各业务条线经营业绩
  (一)公司金融业务
  本行公司金融以FPA为牵引,推进“转型化、精细化、专业化、
  特色化”经营,优化基础信贷、债券投资、非贷非债业务结构,逐步形成“商投私一体化”竞争新优势,打造专业、特色和有影响力、竞争力的公司金融业务;坚持服务实体经济,完善支持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民营企业、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制定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国有企业改革深化提升行动等工作方案,积极支持“三大工程”建设,切实做好保交房工作,提升综合金融服务质效;聚焦“增收降本提效”,开展信贷稳价扩量、存款降本增效、客群拓展深化、产品优化升级专项行动,推动自身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深化客户综合经营,启动“产业集群百群大战”“普惠金融推进月”“服务粮食安全助力种业振兴”“走万企提信心优服务”“专精特新企业融入产业链融通发展”等系列活动,持续打造“拥军银行”“阳光兴农”“链生态”“财生态”等品牌,满足客户多样化金融需求。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57.01亿元,同比减少25.13亿元,下降8.91%,占全行营业收入的36.82%。报告期末,FPA总量5.09万亿元;客户总量99.14万户。
  1、对公存贷款业务
  本行统筹推进对公存贷款、客户经营、风险管理,保持功能性与
  营利性的平衡;持续优化对公贷款结构,加强重点行业研究,形成国家新型电力体系、充电基础设施、中欧班列、农业龙头企业等细分领域的差异化经营策略和解决方案,推出更多可复制、具有价值贡献的普惠金融线上产品,重点围绕科技金融、绿色金融、普惠金融、优质制造业、产业集群等领域加大金融支持和投放力度;稳步推进对公存款“量价平衡”,聚焦财富管理转型,推进“机构拓展、受托支付、链式拓客、现金管理”四大增存新动能,全力稳存增存,降低存款成本;积极促进对公客户“量质齐升”,逐步建立“战略客户、潜力客户、基础客户”分层分群分级服务体系,开展总分行战略客户专业化经营,聚焦高质量获客,深度经营存量客群。报告期末,对公存款余额(含保证金存款对公部分)25,834.68亿元,比上年末减少2,395.96亿元,下降8.49%,其中,对公人民币核心存款余额22,671.12亿元;对公贷款(不含贴现)余额22,656.22亿元,比上年末增加997.82亿元,增长4.61%。案例1:科技金融赋能新质生产力
  2024年,本行印发《科技金融工作方案》,扩大科技型企业贷款规模,搭建专营化专业化组织体系,加强产品创新,深化生态圈建设,扎实做好科技金融大文章。报告期末,全行合作科技型企业39,173户,科技金融贷款余额3,510.61亿元,比上年末增加838.09亿元,增长31.36%;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贷款余额1,072.4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150.63亿元,增长16.34%。
  某科技企业位于“中国光谷”武汉东湖新技术开发区,拥有发明专利55项,软件著作权30项,业务涉及电网检测、光刻机减震、人形机器人等多个赛道,被评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随着该企业快速扩张,本行与其合作由最初的无担保普惠授信到目前的固定资产贷款,合计授信2.26亿元。
  某信息科技企业集服务器、计算机、存储产品、云计算等相关软硬件产品的研发、生产、销售和售后于一体,产品和解决方案已在多家大型金融机构成功应用,入选工信部“智能制造试点示范工厂”。本行在该企业成立之初就与其建立合作关系,成为第一家给予金融支持的银行,目前授信额度由5,000万元逐步扩大到4亿元。同时,本行协同光大集团企业参与该企业增资扩股项目,完成股权投资5,000万元。
  2、普惠金融业务
  本行持续强化普惠金融供给,推动普惠金融服务“增量、扩面、
  提质”;聚焦专精特新企业、战略性新兴产业等重点领域,加大“专精特新企业贷”投放,提升科创企业综合服务能力;运用“数据赋能+场景赋能”,发力产品创新,推出南昌流水贷、苏州征信贷、宇通e贷等线上产品;推动数字普惠建设,优化手机普惠专版和微信公众号,提升线上营销服务水平。报告期末,普惠贷款余额4,293.34亿元,比上年末增加502.01亿元,增长13.24%,高于全行贷款平均增速;普惠客户43.24万户;新投放贷款加权平均利率3.51%,比上年末下降46BPs。案例2:坚持为民服务,发展普惠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专精特新”是指具有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中小企业,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是国家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本行创新推出“专精特新企业贷”,在“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基础上,通过全方位评估企业实力、行业地位及未来发展潜力,结合行内外大数据,研发出专属审批模型,企业可通过手机普惠专版、微信公众号或企业网银等渠道查看智能测额结果,并进行线上申请、线上签约、线上提款,获得用于日常生产经营周转的融资服务,最高额度1,000万元,随借随还。报告期末,“专精特新企业贷”余额105.79亿元。
  支持现代设施农业发展。“猪场建设贷”是本行支持核心企业及其子公司开展生猪规模养殖场建设的一款贷款产品。“十四五”期间,湖南省规划新增100个生猪标准养殖场,本行深入调研猪场建设资金需求特点,为湖南省某集团公司生猪养殖场建设项目提供量身定制的金融服务方案,以股权质押、项目租金质押、结算资金回笼为风险缓释措施,向企业及其子公司提供项目融资授信额度。报告期末,为该企业及其子公司共9户提供授信,贷款余额8.35亿元。项目带动当地农村就业,推进畜牧业产供销一体化,打造“公司+养殖联合体+家庭农场”的产业化模式,取得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3、投资银行业务本行积极践行“商投私一体化”经营理念,持续优化投行产品体系,通过债券融资、并购融资、结构化融资、居间撮合和股权融资等多维驱动,服务客户多元化融资需求。报告期内,本行承销银行间债券市场非金融企业债务融资工具523支,承销金额2,721.55亿元。承销发行科创票据、绿色债务融资工具、乡村振兴票据、熊猫债等多笔债务融资工具创新产品,支持科技创新、先进制造、绿色发展、乡村振兴等国家重点战略领域。不断加强并购融资资源整合,支持实体经济、产业升级项目的收购兼并,重点开展对上市公司等重点客群及重点交易场景下的项目营销,本行境内外新增投放并购贷款88.83亿元。发行信贷资产证券化项目3单,资产规模96.23亿元。
  4、交易银行业务
  本行以做精做优拳头产品、强化专属服务能力、深化产品组合运
  用为目标,深耕产业链、供应链产融结合服务能力,打造“链生态”,以企业司库建设为契机,做大现金管理业务,打造“财生态”,把握贸易融资市场机遇,境内外基础新兴业务互补联动,打造“汇生态”,三态融合为客户提供“金融+泛金融”一体化交银开放式服务。持续推动“阳光薪”农民工工资金融服务走深走实,缓解用工企业资金压力,助力保障新市民合法权益,报告期末,农民工工资保函累计担保金额124.42亿元,上半年新增8.11亿元,累计服务对公客户1,507户。加快数字化转型,聚焦客群,以自动化、数字化技术重塑全程通业务流程,以标准接口敏捷配置能力加快阳光融e链系统对接,持续推广现金管理支付结算通应用。加快建设光大司库系统,优化云财资一站式服务平台,建立分层分级分群的企业司库服务策略,提升服务银企直连输出能力。持续推动国结系统二期开发,从操作型转向服务型基础系统,推动外汇展业及资本项目数字化转型。报告期末,表内外贸易融资余额4,406.21亿元。
  (二)零售金融业务
  本行着力打造数字化零售银行,坚持“以客户为中心”经营理念,
  推进零售线上线下经营发展模式,发挥支行网点和专职客户经理队伍优势,提升线下经营产能;推动业务模式集约化、线上化、场景化建设,加快流量引入和转化,促进服务转型升级。强化数据驱动,深化零售客户分层分群经营,零售客户总量增加,质量提高;加快负债端结构调整,零售存款规模增长,结构优化,成本改善;推进资产端业务转型,强化集约化经营,支持普惠金融发展,打造阳光零售贷款名品,零售贷款规模增长,资产质量保持稳定;深化财富管理转型,加强产品体系建设,强化资产配置能力,创新场景服务能力,满足客户多元投资需求。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285.62亿元,同比减少56.93亿元,下降16.62%,占全行营业收入的40.92%,其中,零售净利息收入219.01亿元,同比下降13.25%,占全行净利息收入的45.52%;零售非利息净收入66.61亿元,同比下降23.48亿元,占全行非利息净收入的30.70%。专题1:深化财富管理转型,满足多元财富管理需求本行持续构建多样化、专业性金融产品和服务体系,扎实推进财富管理业务高质量发展。
  AUM
  

转至光大银行(601818)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