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财网 中财网股票行情
清新环境(002573)经营总结
截止日期2024-12-31
信息来源2024年年度报告
经营情况  第三节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1、行业政策持续出台,推动产业发展
  2024年是中国实现“十四五”环保目标的关键之年,也是“双碳”战略纵深推进的攻坚阶段。国家及地方政策持续加码,形成“目标-路径-保障”三位一体的政策体系,推动环保产业向高质量、精细化方向转型。行业主线由污染治理向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转变,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2024年3月“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看望参加政协会议的民革科技界环境资源界委员时强调,要全面准确落实精准治污、科学治污、依法治污方针,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加强资源节约集约循环利用,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2024年3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发布《关于加强生态环境分区管控的意见》,要求实施生态环境分区管控,严守生态保护红线、环境质量底线、资源利用上线,全面推进生态环境分区管控。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同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从产业、交通、能源、城乡建设等多个方面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11月,生态环境部发布《全面实行排污许可制实施方案》,要求持续深化排污许可制度改革,提出完善法律法规标准体系,优化排污许可管理体系,强化排污许可事中事后管理等多重措施。
  2、双碳目标加速推进,降碳、减污需求有望长期释放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实现碳达峰碳中和是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内在要求,是党中央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加紧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会议还强调了建立零碳园区、推动全国碳市场建设、建立产品碳足迹管理体系等具体任务。2024年1月5日国务院第23次常务会议通过《碳排放权交易管理暂行条例》,规范了碳排放权交易及相关活动,加强对温室气体排放的控制,坚持全流程管理,覆盖碳排放权交易各主要环节。8月,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印发《加快构建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工作方案》的通知,提出建立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全面转型新机制,加快构建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双控制度体系。将碳排放指标及相关要求纳入国家规划,建立健全地方碳考核、行业碳管控、企业碳管理、项目碳评价、产品碳足迹等政策制度和管理机制,并与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有效衔接,构建系统完备的碳排放双控制度体系,为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3、细分领域政策不断更新
  在大气污染防治方面,2024年1月,生态环境部等五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推进实施水泥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和《关于推进实施焦化行业超低排放的意见》,政策推动水泥、焦化行业释放超低排放改造市场机会。2024年6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印发了《煤电低碳化改造建设行动方案(2024—2027年)》,统筹推进存量煤电机组低碳化改造和新上煤电机组低碳化建设,提升煤炭清洁高效利用水平。水污染防治方面,2024年3月,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5部门发布《关于加强城市生活污水管网建设和运行维护的通知》,确立了明确且量化的建设与运维目标,为设施体系的构建明确了关键性发展方向。低碳节能方面,国务院发布了《2024—2025年节能降碳行动方案》《加快推动建筑领域节能降碳工作方案》《绿色低碳转型产业指导目录(2024年版)》等最新政策。一系列重要政策文件的发布,指引了生态文明建设的方向,推动全社会生产生活方式绿色转型,“双碳”战略由深入实,为环保产业发展带来实质性利好。
  4、环境企业积极培育绿色新质生产力
  当前,在“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推进生态优先、节约集约、绿色低碳发展”的指导思想下,生态环境保护的内涵向着全过程减污降碳和清洁生产延伸,逐渐形成绿色生产力。绿色生产力由绿色低碳科技创新及模式创新催生形成,包括以新能源、新材料等减污降碳新兴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以数字化、智能化、绿色化与传统产业相融合为代表的新业态,以高附加值绿色环保产业和绿色消费为代表的新服务,及其形成的聚合体。环境企业积极拓展新领域,布局新赛道,打造二次增长曲线。“环保+新能源”“环保+低碳节能”“环保+新材料”“环保+资源化”,已成为多家企业的选择。环境企业在新领域的布局已初步形成,发展瓶颈逐渐打开。同时生态环境领域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大数据等现代数字技术的运用,推进了生态环境治理模式创新,提升了生态环境治理效率,数字技术正在为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全球政治格局持续变化、供应链重构及地缘政治风险对全球经济增长的影响加剧。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破局成势的关键阶段,市场主体信心逐步提升,全社会锚定高质量发展首要任务不动摇。在此背景下,公司经营管理团队克服外部困难、坚定战略方向、创新工作机制,推动清新环境高质量稳定发展。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7.16亿元,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14.92亿元。报告期末,公司总资产达到247.95亿元,归母净资产达到59.18亿元。
  过去一年公司稳定运行运营项目,审慎推进新增业务,保持公司在行业中的综合竞争力。2024年公司新增签署工程、技术服务类合同共计24.3亿元,其中电力业务合同5.9亿元,非电业务合同3亿元,水务咨询、运管、土壤修复等合同15.4亿元。
  工业烟气治理板块在2024年营业收入中占比22.80%,其中大气板块运营业务在运项目18个,合计运营装机量15220MW。已投运的脱硫脱硝除尘设施运营项目正常运行,通过降本增效持续发挥公司业绩压舱石的作用。持续发挥公司在火电行业的技术优势和品牌影响力,借助火电行业节能降耗改造、供热改造、灵活性改造“三改联动”及国家打造新型电力系统的机会,继续拓展火电行业市场份额。面对市场竞争加剧的情况,大气板块工程业务坚决贯彻落实公司“向管理要效益、向机制要活力、向市场要增量、向创新要发展”的经营方针,勇于创新经营模式,对工程订单择优选择,主要面向首台套示范类项目。火电烟气治理新签合同5.9亿元,非电烟气治理新签合同3亿元,非电项目主要分布在钢铁、石化、化工、有色金属等领域。
  水务板块在2024年营业收入中占比28.61%,水务投资与运营板块保持稳定增长,供排水规模约402.46万吨/日,其中供水规模约105.75万吨/日,污水规模约292.33万吨/日,再生水规模约4.38万吨/日。报告期内中标的四川省德阳市什邡市水环境综合整治项目,是四川首个以“智慧水务为抓手、治理结果为导向、绩效目标为考核”的方式实施的特许经营项目。中标的乐山高新区园区工业污水处理厂及配套管网(一期)一阶段设计+采购+施工总承包+运营(EPC+O)标段项目,是落实“轻重并举”战略方针的重要举措,也是向工业污水领域进军的又一突破。实施该项目将有效提升国润水务建设管理能力和高浓度废水的运营管理能力。
  工业节能板块在2024年营业收入中占比5.49%,其中工业节能EMC项目共22个,覆盖玻璃、水泥、铁合金、炭素、电子、焦化等行业,年发电量近7亿度。报告期内,工业节能板块各分公司积极开展降本增效工作,其中清新节能博山分公司全年供电量达738万千瓦时,完成年度供电任务的100.28%,提前25天完成全年生产经营任务。
  资源再生利用板块在2024年营业收入中占比41.43%,其中新疆金派作为新疆地区规模最大、类别最齐全的专业危废处置企业,年处置量超过17万吨,有效地降低危废对所在地区生态环境的污染及危害;安徽宣城全年处置危废、固废合计超16万吨,生产粗铜及冰铜超3.6万吨。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2)占公司营业收入或营业利润10%以上的行业、产品、地区、销售模式的情况适用□不适用
  
   营业收入 营业成本 毛利率 营业收入比上年同期增减 营业成本比上年同期增减 毛利率比上年同期增减分行业公司主营业务数据统计口径在报告期发生调整的情况下,公司最近1年按报告期末口径调整后的主营业务数据□适用 不适用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否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适用 不适用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行业和产品分类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否
  详见本报告第十节“九、合并范围的变更”及“十、在其他主体中的权益”相关内容。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适用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3、费用
  4、研发投入
  适用□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管束降低制造成本研究 (1)在满足工程要求的条件下,通过材料、结构的改变,将管束除尘器(含格栅)的生产成本综合降低10%-15%。
  (2)通过更改管束结
  构、叶轮覆膜(PDFE材料等)等提高管束除尘除雾性能,缓解管束式除尘器易结垢堵塞风险。 (1)该项目已在2024年末结题,目前结题报告等均在技术委员会审查中。
  (2)开发了一种全新
  的┴式六边形格栅结
  构,在满足工程要求的情况下,将格栅材23.9%。
  (3)将底板与叶轮整
  合并将外筒内壁减薄
  5%改型后,管束高度降低215mm,重量减少2.4公斤,PP材料耗量减少8.3%以上(相较于A型管束除雾器);
  (4)新型格栅和管束
  制造方案大幅提高了
  管束底部的可冲洗性
  能,降低了格栅和管束底部的结垢风险; 该项目已完成全部研发目的并达到预期目标,成功进入结题审查阶段。
  (1)在满足工程要求
  的条件下,通过材料、结构的改变,将管束除尘器(含格栅)的生产成本综合降低10%-15%。实际达到~30%以上的成本节约。
  (2)通过更改管束结
  构、叶轮覆膜(PDFE材料等)等提高管束除尘除雾性能,缓解管束式除尘器易结垢堵塞风险。 本项目的成功,将降低管束制造成束产品的成本,提高管束的可冲洗性能,提高公司管束产品在除尘除雾市场的竞争力。低温催化脱硫脱硝一体化 (1)开发一种创新性的低温脱硫脱硝一体化工艺,实现低温条件下的催化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验证与研究。
  (2)获得不同烟气条
  件下所需要的各类最
  佳工艺参数,为工业化推广奠定技术基础;
  (3)打通工艺路线,
  实现高效脱硫脱硝的
  同时,确保出口尘达标排放。 (1)成功完成低成本(原材料成本和制作工艺成本)低温脱硫脱硝催化剂的开发,并通过小试和热态试验证实其可行性,具备耐SO2和H2O的特征,满足工业应用的需求。
  (2)完成了新型低温
  脱硫脱硝催化剂的热
  态小试平台的建设,并进行了大量热态试验数据的积累,配合小试试验积累的大量试验数据,已具备满足工业化长期运行的要求;
  (3)完成了新型低温 (1)开发一种全新的
  创新性的低温催化脱
  硫脱硝工艺路线,并实现工业化验证。
  (2)完成低温催化脱
  硫脱硝一体化技术的
  中试试验,积累相关的试验数据,并完成相关技术验证和第三方检测工作。 本项目将创新一种全新的脱硫脱硝一体化技术,节能效益明显;全新的低温催化脱硫脱硝工艺,将通过催化剂的循环回收利用模式完成脱硫脱硝过程,催化剂外部再生,气体净化过程将无废水、废固等二次废弃物产生,更加环保。低温催化脱硫脱硝技术的技术先进性,未来的市场价值和社会价值巨大。催化脱硫脱硝催化剂的低成本简易再生的工艺路线,同时对新型低温催化剂的深度再生方案已证实其可行性,继续开发深度再生工艺的工业化应用研究工作。
  (4)正在进行新型低
  温脱硫脱硝催化剂及
  其工业化应用塔形的
  168h热态小试试验工
  作。   
  高炉煤气精脱硫水解
  催化剂的研究与制备 1、掌握一种制备中温水解催化剂的方法
  2、掌握一种制备低温
  水解催化剂的方法 目前与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合作,已经联合研发出了高效中温及低温水解催化剂。截至2024年底,项目基本达到预期目标,处于催化剂条件性能实验阶段。 (1)掌握高炉煤气精脱硫低温及中温水解催化剂制备方法
  (2)对水解催化剂性
  能及适用性影响因素
  及机理进行规律性总
  结并指导具体制备。
  (3)形成自主知识产
  权保护。 为公司以后中试生产或高炉煤气精脱硫项目相关应用提供了技术储备,催化剂自主研发后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代替部分外采催化剂。高炉煤气精脱硫湿法催化剂研究与制备 掌握一种高炉煤气精脱硫湿法催化剂的制备方法 处于实验室研发阶段,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制定了催化剂研发路线,采购了相关检测设备,配置了相关配方溶液,性能待检测。 (1)掌握高炉煤气精脱硫湿法催化剂制备方法
  (2)对湿法催化剂性
  能及适用性影响因素
  及机理进行规律性总
  结并指导具体制备。
  (3)形成自主知识产
  权保护。 为公司以后中试生产或高炉煤气精脱硫项目相关应用提供了技术储备,催化剂自主研发后可以有效控制成本:采用湿法脱除可以有效节约设备占用空间,简化工艺流程,减少工程投资。针对烷烯烃处理的低成本复合催化剂的研究 1、掌握一种制备针对烷烯的贵金属催化剂的方法
  2、掌握一种制备针对
  烷烯的非贵金属催化
  剂的方法 处于实验室研发阶
  段,阅读了大量相关文献,制定了催化剂研发路线,采购了相关检测设备,目前制备出了性能较好的贵金属催化剂并撰写了专利,针对非贵金属催化剂的配方还处在摸索总结中。 (1)掌握针对烷烯烃处理的催化剂制备方法
  (2)对VOCs催化剂
  性能及适用性影响因
  素及机理进行规律性
  总结并指导具体制
  备。
  (3)形成自主知识产
  权保护。 为公司以后中试生产或VOCs项目相关应用提供了技术储备,催化剂自主研发后可以有效控制成本,代替部分外采催化剂。基于管除原理的机械分离及衍生技术研究 1.根据环保市场需求的变化,持续进行管除技术开发2.将管除核心机械分离原理,向更广泛的工业场景推广 已完成二代宽负荷(离心液膜)管除技术的开发以及冷态实验。目前处于核心“离心液膜”结构的工业化生产技术开发阶段。在管除扁平化开发方面,目前已基于“离心液膜”核心原理开发了降高度管除。 (1)优化耦合液膜宽负荷管除技术,降低安全性风险;
  (2)管除“扁平化”
  应用开发,开发低门槛的管除技术;
  (3)基于离心分离原
  理,研究开发类管除技术的广泛应用场景。 拓宽管除技术的市场范围,提升公司管除技术在湿法脱硫烟气除尘除雾行业的竞争力。承接、巩固核心技术的市场竞争力。脱硫废水COD和氨氮降解工艺研究及应用 1.通过物理化学方法解决脱硫废水中传统处理工艺的COD和氨氮超标问题,达到水质控制指标要求,探索出设计参数和运行 1.完成电催化氧化技术处理脱硫废水的实验,最终能够实现COD和氨氮的达标排放,并摸索出相关的运行参数。2.完成了 (1)通过组合工艺实现COD和氨氮的去除率达到90%以上,实现脱硫废水达标排放。
  (2)钢铁废水除铊药 1、降低我司运营项目
  脱硫废水处理成本。
  2、形成较低成本的脱
  硫废水处理技术,提升市场化项目竞争能力。3、除铊药剂进行参数。 2.研发钢铁脱硫废水除铊的药剂及配方。 氧化药剂处理脱硫废水的实验,效果没有达标。3.完成了曝气法处理脱硫废水的实验,部分指标达到预期要求。4.完成了钢铁脱硫废水除铊药剂的配方研究。 剂实现达标排放。 市场化推广,开拓新的市场渠道。工业危废协同处置医疗废物及其热能利用研究与应用示范 实现医疗废物就地性、及时性安全处置,避免长途运输过程中带来的环境风险的同时,实现医疗废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利用。 目前与石河子大学、四川轻化工大学合作,已经形成典型工业危废协同处置医疗废物配伍模型1个,期刊论文。 (1)典型工业危废协同处置医疗废物配伍模型1个;
  (2)医疗废物与典型
  工业危废配伍后的燃
  烧特性及燃烧动力学
  模型1个;
  (3)揭示重金属在医
  废处置过程中的迁
  移、转化与富集机理;
  (4)建成1套工业危
  废协同处置医疗废物
  烟气净化系统;
  (5)将医疗废物中的
  热值进行回收,年产蒸汽3000t;
  微波消毒生产线。 项目的实施新增了处理5吨/天医疗废物的能力,实现较好的示范效应,同时项目具有一定的经济效益,产生的能量可节约生产蒸汽3000吨/年,折为标准煤385吨/年。涡流增效型塔盘的研究与应用 1、在普通托盘的基础上,研发更高效的SPC增效盘,以替代普通塔盘。
  2、在湍流器的基础
  上,研发涡流增效盘,以降低湍流设备的成本,同时降低湍流阻力、提高湍流效率。 1、SPC增效盘和涡流增效盘的热态试验基本完结,形成了设备的选型计算书。
  2、SPC增效盘已经成
  功在大同二电、威立雅一期和威立雅二期等三个项目上进行了工业化应用,运行指标均达到了技术协议要求。
  3、涡流增效盘的实用
  新型专利已经授权,发明专利已经公开。
  SPC增效盘的实用新
  型专利已经受理。
  4、涡流增效盘正在积
  极寻找合适项目进行
  首台套应用。 (1)研发的SPC增效盘在低硫分场合,大规模替代普通托盘,进行广泛应用。
  (2)研发的涡流增效
  盘在高硫分场合,实现湍流器的更新换代,进行大规模应用。 低阻高效的新型设备,能够提高公司的硬实力,进一步提高在烟气脱硫这个传统赛道上的竞争力。红层地区非正规填埋场风险管控技术体系研究 1、为红层地区非正规填埋场的风险管控技术指标提供科学依据;
  2、形成针对红层地区
  且可复制推广的非正
  规填埋场风险管控治
  理建议,指导红层地区非正规填埋场风险管控工作,推进非正规填埋场整治体系和 目前与浙江大学合作,已完成四川红层区水文地质特征及区域内典型非正规填埋场污染特征研究,初步完成填埋场自然衰减模拟。 (1)建立基于消除填埋场环境污染风险的红层地区非正规填埋场风险管控技术体系。
  (2)形成针对红层地
  区且可复制推广的非
  正规填埋场风险管控
  治理建议报告。
  (3)形成自主知识产
  权保护。 显著提升公司在红层地区非正规填埋场整治领域的技术优势和治理效能,这一技术优势将直接转化为市场竞争力,帮助公司扩大相关市场份额。
  技术领先也将有助于
  公司成为红层区非正
  规填埋场整治领域行
  业标杆,提升品牌影
  能力的显著提升。     响力和市场认可度。供水提质增效研究 本项目研究目的是采用先进的技术手段和管理思维,开展供水综合治理提质增效的研究,包括供水片区划分、供水管网规划、供水水量调度模型、供水压力模型、管网智能监测、供水产销差管理以及制水工艺的优化等方面的研究。通过搭建供水设施全要素运营体系,进一步降低供水产销差率,解决目前供水厂和供水管网存在的难题,保障企业和居民用水,有效的节约水资源,实现供水厂的节能降耗以及高效稳定运行。 (1)已完成供水厂智能加药、智能排泥、智能反冲洗等管控模块,增强供水厂智能管控功能;
  (2)根据供水管
  网DMA多级分区设计
  以及有关监测点的数
  据整合,制定了管网漏损管控方案;
  (3)通过地理信
  息系统GIS,将相关板块业务都放在一张图上来进行统一管理,实现一体化全过程决策分析和实时监管,实现以信息化带动管理精细化,全面提升管理效能。 (1)通过对制水工艺段进行技术优化改造,实现产能的较大提升;
  (2)通过智能加药、
  智能排泥、智能反冲洗等模块组成提质增效管控系统,实现加药、排泥、滤池反冲洗等智能化控制能力,提高工艺自动化、智能化程度,提高设备设施效率和管理效率;
  (3)通过开发设计供
  水调度模型和供水管
  网压力调度模型等水
  力模型,通过模拟和仿真管网的各种工况,结合管网压力、水厂或加压泵站出水流量、泵组运行状态给出供水调度辅助决策建议。 增强水资源的统筹调配能力,提升供水保障的管控能力,助力公司发展新质生产力,数智化转型与提质增效,有效应对供水行业发展的新挑战。污水处理厂碳捕集及脱氮资源化利用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 本项目针对市政污水厂由于运行负荷低、碳源投加量大、污泥处置成本高等因素导致的碳排放高的问题,通过研发新型低碳污水处理工艺实现城市污水达标排放的同时完成碳源高效捕集,采用过程控制的方式回收有效碳源。
  研发新型高效的污泥
  调理技术促进污泥无
  害化和资源化,提高污泥脱水效率,在城市污水处理的全过程实现“变废为材、变废为能”。 (1)该项目正在研究中,已搭建高效接触-稳定工艺(HiCS)碳捕集小试反应器,小试反应器连续运行70余天,SRT从8天逐步降至3天,当前污泥负荷为 5-8gCOD/(gVSSd),在高负荷环境中污泥经过驯化已具备较好的生长代谢能力,目前MLSS和MLVSS基本稳定在910t74mg/L和881±72mg/L,VSS/SS96.86±1.71%。
  (2)厌氧氨氧化工艺
  采用UASB小试反应
  器,小试反应器连续运行超过140天,进水TN浓度从300mg/L降至50mg/L,水力停留时间(HRT)从66h降低至3h,总氮去除负荷从接种时0.05kg/m3d提升至0.28-0.3kg/m3d。在进水总氮浓度50mg/儿的配水条件下出水总氮浓度稳定维持小于20mg/L,满足技术指标中出水总氮要求。 该项目正在研究阶段,拟达到的目标为:
  (1)构建强化高负荷
  活性污泥碳回收工艺
  实现有机碳源的高效
  絮凝和回收,总COD回收率大于80%。
  (2)构建高负荷活性
  污泥法/短程硝化/厌
  氧氨氧化组合工艺,实现出水COD小于30mg/L,总氮(TN)小于20mg/L。
  (3)开发污泥高效脱
  水新技术一项,包括污泥调理工艺方法一套,调理剂配方一套,污泥高效压滤设备一套。 本项目的成功,将有效降低市政污水污泥处理的药剂成本,提高污水净化处理效率,从源头减少市政污水处理过程中的剩余污泥,大幅降低污水处理过程中的碳排放,对公司污水厂提标改造提供必要的技术支撑,提高了公司水环境治理领域的市场竞争力。
     (3)开发了一种絮凝
  剂与氧化剂联用的污
  泥调理工艺并针对不
  同特征的污泥进行了
  脱水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结合氧化剂与絮凝剂联合调理市政污泥可显著提高污泥脱水性能,双氧水和PFS或PAM药剂联用调理污泥比单独使用PFS或PAM调理污泥能达到更好的效果,污泥脱水性能得到较大地改善。
  5、现金流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为1,491,789,057.39元,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差异,主要原因系:(1)本年折旧摊销费用约1,038,174,397.90元;(2)本年信用减值损失、资产减值损失435,514,155.47元(3)加大应收款项回收力度,经营性应收项目减少427,213,105.89元。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不适用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不适用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项
  目 年末       年初   
   账面
  余额 账面
  价值 受限
  类型 受限
  情况 账面
  余额 账面
  价值 受
  限
  类
  型
  货
  币
  资
  金 67,207,529.74 67,207,529.74 保函押金、在途、保证金、冻结资金 — 101,592,283.70 101,592,283.70 保函押金、大额定期存单应收账款 964,817,671.00 920,941,666.44 借款质押 注1、注2、注3、注12、注13 718,303,356.43 689,508,599.18 借款质押一年内到期的非流动资产 12,802,210.23 12,802,210.23 借款质押 注15 13,975,849.80 13,975,849.80 借款质押固定资产 4,161,392,185.33 1,789,187,472.05 借款抵押、质押、融资租赁、轮候查封、诉讼 注1、注2、注3、注4、注5、注7、注10、注13、 3,448,048,918.01 1,853,876,966.68 借款抵押、质押、融资租赁、注14、注16     轮候查封、诉讼无形资产 2,002,983,550.93 1,640,881,981.78 借款抵押、借款质押 注3、注10、注14、注16 3,406,740,978.96 2,945,001,813.68 借款抵押、借款质押投资性房地产 57,092,599.34 40,302,235.53 借款抵押 注11、注17 11,584,238.39 8,913,427.87 借款抵押其他非流动资产 129,832,963.11 129,832,963.11 借款抵押 注3 256,522,529.06 256,522,529.06 借款抵押长期应收款 246,436,299.04 246,436,299.04 借款质押 注15 259,351,206.86 259,351,206.86 借款质押长期股权投资 3,915,007,985.11 3,915,007,985.11 借款质押、绿色债质押 注3、注6、注8、注9、注12 3,826,780,731.74 3,826,780,731.74 借款质押、绿色债质押合计 11,557,572,993.83 8,762,600,343.03 — — 12,042,900,092.95 9,955,523,408.57 —注1:本公司将大同分公司、托克托分公司、徐州分公司、永城分公司、石柱分公司、武乡分公司、本溪分公司的房屋及建筑物和机器设备、脱硫脱硝设施特许经营收费权,分别抵押和出质为本公司取得华夏金融租赁有限公司、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兴业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中国外贸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中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长江联合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工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的借款提供担保。注2:本公司下属节能技术,将重庆节能、平阴分公司的房屋及建筑物和机器设备、应收账款收益权、电费和蒸汽费收费权分别抵押和出质,为节能技术向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借款提供担保。注3:本公司下属国润水务,将富顺排水、贵阳排水、荆溪排水、冕宁供水、冕宁排水、内江污水、什邡供水、雅安排水、资中排水、自贡污水的特许经营权及收益权,绵竹弘润、什邡排水、雅安供水的特许经营权,个旧供水、个旧排水、江安供水、江安排水、新永供水、南部排水、南充排水、彭山供排水、遂宁排水、荥经供水、荥经排水、兴文供水、仪陇排水、昭通水务、绵阳弘润的特许经营收益权,绵阳弘润、米易供水、米易排水特许经营权资产,新永供水的机器设备,绵竹弘润100%股权、什邡弘润100%股权、彭山供排水60%股权、彝良水务80%股权分别抵押和出质为国润水务取得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民生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内江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个旧市农村信用合作联社、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眉山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国家开发银行及四川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借款提供担保。注4:本公司之子公司博元科技将资源综合利用设备抵押,为其取得招银金融租赁有限公司、交银金融租赁有限责任公司的借款提供担保。注5:本公司之子公司博元科技向赤峰亿辰置业有限公司购买赤峰未来城100套房屋,未来城房屋于2021年转固。博元科技已支付购买款1,320万元。法院因亿辰公司与第三方诉讼纠纷将相应房屋轮候查封,本集团已提起诉讼,克什克旗循环经济工业园区管理委员会作为第三方担保人,本集团预计相应合同能够继续执行。注6:本公司将持有的博元科技17,650万股、盐城清新10,000万股、北京铝能清新环境技术有限公司33,000万股股权出质,为取得绿色债而接受四川发展融资担保股份有限公司的担保提供质押担保。注7:2021年7月9日,山西平朔煤矸石发电有限公司与本公司就运营业务产生纠纷,导致相应特许经营权资产的使用权受限。注8:本公司将持有的国润水务70%股权、国润水务30%股权及深水水务55%股权分别出质给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中信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北京分行为取得相应并购贷款提供质押担保。注9:本公司之子公司北京清新环保将其持有宣城富旺57%的股权出质,为取得招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分行的借款提供担保。注10:本公司之孙公司金派环保将房屋及建筑物(工业用房)及土地使用权分别抵押和出质,为取得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借款提供担保。注11:本公司之子公司深水水务将持有的投资性房地产(8套办公楼)抵押,为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借款提供担保。注12:本公司之孙公司松岗水务将深水水务持有的49%股权以及特许经营收费权,分别抵押和出质,为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借款提供担保。注13:本公司之孙公司宁夏茂烨将房屋及建筑物和机器设备、应收账款收益权,分别抵押和出质,注14:本公司之孙公司宣城富旺将厂房及土地使用权分别抵押和出质,为取得宣城皖南农村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宣州支行的借款提供担保。注15:本公司之孙公司绵竹排水将绵竹市城乡供排水一体化PPP项目特许经营权协议项下全部收益权作为本公司取得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成都银泰城支行的借款提供担保。注16:本公司之子公司安达环保将盐城市亭湖区环保科技城瑞鹤路168号南厂区3幢、6幢房屋及其土地抵押和出质,为取得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借款提供担保。注17:本公司之孙公司兆业工程将投资性房地产抵押,为深水环境科技取得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的借款提供担保。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证券投资。
  (2)衍生品投资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不存在衍生品投资。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无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八、重大资产和股权出售
  1、出售重大资产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公司报告期未出售重大资产。
  2、出售重大股权情况
  □适用 不适用
  九、主要控股参股公司分析
  适用□不适用
  四川发展
  国润水务
  投资有限
  公司 子公司 建设工程
  设计、施工 1,880,000,000.00 9,164,708,801.95 3,164,423,458.97 1,529,731,180.45 294,128,141.33 258,198,9北京清新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子公司 技术咨询、技术开发 100,000,000.00 2,477,222,236.24 766,550,588.84 2,479,863,133.86 81,972,527.56 92,711,19深圳市深水水务咨询有限公司 子公司 工程咨询、工程监理、污水处理 90,800,000.00 1,382,057,325.03 720,686,185.61 970,912,918.99 71,943,557.31 63,497,00赤峰博元科技有限公司 子公司 生产 250,000,000.00 824,500,024.01 94,910,461.39 1,098,955,270.56 -124,458,8
  十、公司控制的结构化主体情况
  □适用 不适用
  十一、公司未来发展的展望
  1、行业发展趋势
  2024年7月,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提出深化生态文明体制改革,要求完善生态文明基础体制、健全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同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从产业、交通、能源、城乡建设等多个方面有力推动经济社会全面绿色转型。当前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已进入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时代,节能环保行业内涵由传统治污向节能低碳延伸。环保行业已从粗放式扩张转向精细化运营,以数字化技术的应用推动智慧化管理,通过实时监测和数据分析优化运营管控成本,结合机制体制优化、创新管理模式等手段进一步提升运营管理效率,实现降本增效。在市场增量空间有限的行业背景下,企业通过规模化整合提升存量资产效率,国有企业凭借资金和资源优势主导市场,并加速优化区域布局,形成规模效应。同时,环保产业从单一污染治理转向资源化与系统化服务,企业从单一的产品、服务供应商转型为综合解决方案提供者。大型企业作为链主,建圈强链,小型企业发挥自身优势,作为产业链中相应环节服务商提供专业服务,行业内企业抱团取暖,建立建强产业生态。
  大气治理行业由强调大气污染物排放量削减到强调大气环境质量实质提升的转变,让环境治理需求的颗粒度不断细化。大气污染的防治目标逐步从污染排放量总量控制发展到同时关注排放总量与空气质量,管理的模式从属地管理向区域管理及联防联控过渡,治理对象以工业企业的“达标排放”扩展到机动车、船舶、面源等污染,减排措施的重心也由末端减排向结构减排及能源清洁化发展;当前,水务行业已由增量时代转变为存量时代,从而给水务行业带来从市场化阶段、资本化阶段到高质量发展的产业化阶段的转变,突破传统产业模式,培养和发展以产品化、智能化为核心的新质生产力成为产业未来高质量发展的方向。经过二十几年的发展,传统水务基础设施的市场规模增速下降,企业面临收益率下降、应收账款压力加大等问题,市场实际运营方面,对管网修复治理、污水处理厂以节能降碳的方式,实现降本增效的需求不断升级,水务行业到达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挑战与机遇并存。节能行业进入综合能源服务新阶段,由浅层节能转向深度节能、单一手段向综合手段、传统技术向新型技术升级。综合能源服务包含全部节能范畴,领域涵盖及业务面较大,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整合煤炭等传统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氢能、储能等新兴能源,打破不同能源品种单独规划、设计、运行的传统模式,实现横向“电热冷气水”能源多品种之间,纵向“源网荷储用”能源多供应环节之间的协同互动,最终实现多种能源的综合利用,降低用能成本及碳排放。
  2、公司发展规划
  在国家政策及产业政策的指引下,清新环境不断积极探索新业态,聚焦主责主业,稳固优势业务,探索突破性业务,建圈强链,整合资源,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推进高质量发展,致力于成为全国领先的节能环保专业服务及投资运营平台。公司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巩固大气、水务两大基本盘,做优存量,在现有业务稳定运营的基础上开拓增量。以综合能源服务为重点,加大关键技术研发与储备,创新服务模式,提升团队能力,加快市场拓展。积极打造综合能源服务样板工程,协同拓展环保服务,形成“一城一园一企”示范模式。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挑战,公司加快战略升级,坚持当下与长远兼顾,既立足现有基础,做优做精现有存量业务,又创新突破提前谋划、前瞻布局,进一步强化能力建设、整合赛道资源、重塑产业生态。
  3、公司经营计划
  2025年作为“十四五”规划的收官之年和“十五五”规划的布局之年,对公司而言具有重要战略意义。不仅是公司总结“十四五”期间发展成果、检验战略目标实现情况的关键节点,更是为“十五五”规划奠定基础、明确未来发展方向的重要契机。在这一关键年份,公司将围绕“化风险、稳存量,强改革、拓增量,明战略、定方向”的核心方针,全面推进各项工作,确保在复杂多变的市场环境中实现稳健发展。
  (1)聚焦主责主业,做优经营业绩。公司始终坚持以主营业务为核心,通过优化资源配置、提升运营效率、强化技术创新,持续做优做强经营业绩,为实现高质量发展奠定坚实基础。在水务业务领域,公司立足四川和大湾区,面向四大经济圈及重点省会城市,以供水为主、排水为辅,持续扩大城市供排水规模,提升行业地位。同时,轻重并举,子公司国润水务通过产业链延伸拓展轻资产业务,深水咨询以全过程咨询业务为基础,以城市服务业务为核心,加大药剂业务全国市场布局与拓展,持续研究工业废水处理。在大气治理业务方面,公司聚焦“电力+非电”领域,通过内部挖潜和外拓市场,扩大运营类资产规模,优化现有BOT/TOT项目运营效率,积极拓展烟气治理、节水收热、节能提效等业务,构建电力与非电行业协同发展的新格局。同时,公司通过降本增效、优化采购流程、加强项目管理等措施,提升EPC项目利润率,推动大气治理业务的稳健增长。此外,公司发展节能业务,以综合能源服务为重点,发挥公司余热利用技术、人员、运营管理经验优势,完善市场拓展渠道、引进先进技术、选择优质合作方,促进业务快速发展。稳健发展余热利用和清洁供热业务,提供智能化能源解决方案,提升(2)深化战略赋能,加强顶层设计。公司以深化战略赋能为抓手,全面加强顶层设计,明确发展方向,优化资源配置,为实现高质量发展提供系统性支撑。首先,公司结合国家“双碳”目标和环保产业发展趋势,制定了清晰的战略规划,明确了“十四五”收官和“十五五”布局的重点任务。通过科学研判市场环境和技术变革,公司聚焦水务、大气治理、节能环保、资源利用及生态修复等核心业务领域,确立了以技术创新、平台化管理和数字化转型为核心的战略路径。其次,公司强化顶层设计,优化组织架构和管理机制,推动各业务板块协同发展。通过成立专班、动态调整资源配置,提升存量项目的运营效率。同时,公司积极推进业务板块的公司化改革,完善制度标准体系,提升管理效能。通过数字化赋能,公司实现了生产运营和职能管理的智能化转型,进一步增强了市场响应能力和风险管控水平。此外,公司注重战略合作与资源整合,通过与政府、科研院所、大型央国企等建立深度合作,推动技术研发、市场拓展和项目落地。
  (3)发挥平台优势,提升风控能力。在平台化战略引领下,公司将以系统性思维构建全方位风险防控体系,通过多维赋能机制强化核心业务能力,实现风险管控与价值创造的动态平衡。聚焦战略纵深布局,深化资源整合效能,依托平台协同优势构建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风险管理框架,推动业务发展与风险防控的有机统一。通过完善顶层设计强化战略牵引力,优化制度体系与执行机制的衔接,形成“决策-执行-监督”三位一体的治理闭环,全面提升组织韧性,为可持续发展构筑坚实屏障。
  (4)紧跟时代步伐,探索AI应用。公司全面启动AI技术的应用探索,以经济性为驱动,在烟气治理智能化、精准曝气、数智化加药等方面展开应用。在工业烟气治理方面,启动烟气治理系统智能化(SPC-3Di)升级应用,针对火电调峰的变负荷工况,以节能、降耗、提效为目标实现精准控制运行,成为智慧电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水处理方面,启动布局集群式污水处理厂智慧化运营,配套开展精确供气、数智化控药技术研发。在水环境方面,全面布局智慧流域管控系统、智慧公园管理系统,配套应用无人机、管网机器人等AI技术。
  (5)强化党建引领,完善组织建设。在新时代发展背景下,公司将持续深化党建引领作用,以系统性思维推动组织建设全面升级,构建与现代化企业治理相匹配的党建工作新格局。通过强化思想建设核心地位,筑牢理想信念根基,将党的创新理论深度融入企业战略发展全过程,形成思想引领与价值创造的良性互动。聚焦组织建设基础性工程,优化党组织功能定位,完善纵横贯通的治理架构,确保党的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动能。在合规管理体系框架下,着力构建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授权管理机制,推动决策科学化、执行规范化、监督立体化,形成战略导向明确、风险防控严密的管控体系。通过党建与治理的深度融合,打造兼具政治引领力与市场竞争力的现代企业组织形态,为可持续发展注入强劲动能,在深化改革中实现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的有机统一。
  (1)行业竞争风险
  我国环保行业总体处于快速增长的阶段,但近年来,大型央企、国企和民企纷纷跨界进入环保领域,加上数十个地方生态环保集团先后组建,导致竞争持续加剧,环保行业逐步出现头部企业集中的现象。
  针对此类竞争风险,公司坚定内生增长与外延增长并重的战略,不断提升创新能力、管理能力,并针对性开拓新的竞争蓝海,提高盈利水平,以保证公司在竞争中处于领先地位。
  (2)管理整合风险
  随着业务拓展和公司规模的不断扩大,公司经营呈现技术多样化、业务模式多样化特征,管理的广度和深度在逐步加大,对管理的要求越来越高。同时公司在并购完成后,项目标的可能在企业文化、制度体系、经营管理、财务体系等方面与公司存在差异,存在并购后的管理整合风险。针对此类风险,公司在保证并购项目自身优势的同时,将积极优化公司治理结构,不断完善管理制度、提升项目赋能,加强业务交流协同、提升公司文化认同感。
  (3)安全环保风险
  随着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的推进,环保企业面临的监管标准和力度愈加严格,对于烟气、污水、危废、节能、资源化等环保细分板块的处置、排放等环节提出更高标准,对公司生产运营提出新挑战,对于操作人员技术、操作工艺流程以及安全管理措施也提出更高要求。公司将持续加强污染物治理设施管理,提高员工合规操作意识,全面提升安全保障能力,最大化降低安全环保生产的风险。
  十二、报告期内接待调研、沟通、采访等活动
  适用□不适用
  
  接待时间 接待地点 接待方式 接待对象类型 接待对象 谈论的主要内容及提供
  十三、市值管理制度和估值提升计划的制定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制定了市值管理制度。
  □是 否
  公司是否披露了估值提升计划。
  □是 否
  十四、“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贯彻落实情况
  公司是否披露了“质量回报双提升”行动方案公告。□是 否
  

转至清新环境(002573)行情首页

中财网免费提供股票、基金、债券、外汇、理财等行情数据以及其他资料,仅供用户获取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