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熙菱信息(30058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业”的披露要求 (一)所处行业 公司主营业务为公安与智慧城市领域的大数据智能应用软件以及网络安全测评服务。根据中国证监会发布的《上市公司行业分类指引》(2012年修订),公司所处行业属于“I65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7年发布的《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4754-2017),公司所处行业属于“I65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行业。 细分领域为政府大数据应用软件。 (二)行业发展概况及预测 1、大数据软件行业 工信部统计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软件业务收入 13.73万亿元,同比增长10.0%,保持了平稳增长。利润总额增速小幅回落。软件业利润总额 16,953亿元,同比增长8.7%。中国大数据软件行业在政策驱动、技术突破与市场需求的多重作用下,呈现“数据要素深化应用、安全防御智能化升级”的双轮驱动格局。根据国际数据公司(IDC)2024年9月发布的2024年V2版IDC《全球大数据支出指南》(IDC Worldwide Big Dataand Analytics Spending Guide),随着全球数字化转型市场蓬勃发展,云计算、人工智能、大数据、5G等技术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全球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来到了持续发展阶段,这也促使了企业不断加大其在数字化转型的投入。IDC 预计,2028年中国大数据IT支出规模预计为502.3亿美元,全球占比约8%,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21.9%,增速位居全球第一。聚焦中国市场,我国政府一直积极推动数字化经济发展,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如《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及与数字化相关的“十四五”规划。此外,全球范围内大数据、生成式AI等新兴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各行各业的终端用户对于数字化转型的需求不断增加。因此,中国的数字化转型市场将保持高速增长态势。IDC 预计,2028年中国数字化转型软件市场支出将超过1,200亿美元。国家和企业对软件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软件的SaaS化也是大势所趋,因此软件的增长高于平均市场增长,占数字化转型支出的比例也从2023年14.1%提升到2028年16.8%。 政策及趋势: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陆续发布《“十四五”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规划》《“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等政策文件,我国将在“十四五”时期深入实施国家软件发展战略,加快建设行业大数据平台,着力推动数据资源高质量发展,全面支撑制造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建设。 2021年 12 月,国务院印发《“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我国数字经济将转向深化应用、规范发展、普惠共享的新阶段。强调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协同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赋能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催生新业态新模式,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国数字经济。到2025年,数字经济迈向全面扩展期,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10%,软件产业业务收入将达到14万亿元,目标年复合增长率11.4%。到2035年,数字经济迈向繁荣成熟期,力争形成统一公平、竞争有序、成熟完备的现代市场体系,数字经济发展基础、产业体系发展水平位居世界前列。 2023年,标志着数字中国建设迈向关键节点,2023年2月27日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以下简称“规划”。战略层面上,《规划》明确了“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确定了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意义。时间规划上,《规划》明确提出了两个时间节点,即“到2025年基本形成横向打通、纵向贯通、协调有力的一体化推进格局;到2035年,数字化发展水平进入世界前列,数字中国建设取得重大成就”。实施框架上,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即夯实数字基础设施和数据资源体系“两大基础”,推进数字技术与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深度融合,强化数字技术创新体系和数字安全屏障“两大能力”,优化数字化发展国内国际“两个环境”。随着此次《规划》的最终落地,有关部门围绕数字经济做的一系列顶层规划有望加速落地进程,进一步支撑我国信息化整体渗透率的加速提升。软件行业关系着国家数字技术创新发展和数字安全,受产业政策的强力支持,发展空间广阔。 2023年10月25日,国家数据局正式揭牌。国家数据局负责协调推进数据基础制度建设,统筹数据资源整合共享和开发利用,统筹推进数字中国、数字经济、数字社会规划和建设等,由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管理。 2024年1月,国家数据局等十七部门联合印发《“数据要素×”三年行动计划(2024—2026年)》,旨在推动数据要素在工业制造、城市治理、应急管理等 12 个行业和领域的应用,发挥数据要素的乘数效应,释放数据要素价值;到 2026年底,数据要素应用广度和深度将实现大幅拓展,在经济发展领域数据要素乘数效应得到显现,推动数据要素价值创造的新业态成为经济增长新动力。 2、网络安全行业 行业现状及预测: 近三年,政企客户整体IT投资的需求下降,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增速随之有所放缓,但随着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与大 模型的不断进步,新兴技术的发展与落地将利好网络安全市场。一方面,人工智能的引入帮助终端用户降低了安全运营成本;另一方面,利用多模态模型和自动化操作加强了网络安全威胁检测和响应,帮助企业减少网络攻击和威胁。这些趋势将促进网络安全人才的培养力度,为未来的网络安全市场创造了广阔的发展空间和丰富的机遇。受地缘政治、宏观经济等因素的影响,全球网络安全支出和上期预测相比小幅降低。随着网络安全“三法一条例”的稳步推进和实施,根据2024年 V2 版 IDC《全球网络安全支出指南》(IDC WorldwideSecurity Spending Guide)预测,中国网络安全市场规模从2023年的121.6亿元人民币平稳增长至2028年的202亿元人民币,期间年复合增长率为 10.7%。未来中国网络安全市场将更加成熟,在整体技术市场组成中,安全防御硬件设备逐步云化,网络安全软件和服务市场持续增长,五年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2.8%和12.6%。受《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政策推动,我国政府、金融服务与电信等行业的基础设施对网络安全需求更高,对于数据保护意识更敏感,对网络攻防更有前瞻性。因此,近六成网络安全支出来自于这些终端用户。此外,制造行业的网络安全支出也在飞速增长。保护知识产权、数据安全需求、供应链安全和法规合规要求都是驱动中国制造业在网络安全投资方面的重要因素。这些因素促使制造业企业加大网络安全投资,提升网络安全防护水平,保障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除此之外,数字化转型、人工智能与大模型的进步,促进新兴技术与网络安全结合,为企业提供更全面和有效的安全保障。随着技术的进步和企业需求的变化,网络安全软件市场将迎来更多创新和机遇。政策及趋势: 2021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条例》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运营者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建立健全网络安全保护制度、设置专门安全管理机构、开展安全监测和风险评估、报告网络安全事件或网络安全威胁、规范网络产品和服务采购活动等作了规定。其颁布实施既是落实《网络安全法》要求、构建国家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体系的顶层设计和重要举措,更是保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的现实需要。开启了我国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的新时代。 2021年9月1日正式实施的《数据安全法》是我国首部为数据安全制定的专项法案,围绕数据处理全流程搭建了数据安全保障的整套框架,包括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国家核心数据管理、数据安全风险评估及监测预警、数据安全应急处置、数据安全审查、出口管制、数据相关的投资和贸易等措施和制度。 2022年11月1日正式施行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在对个人信息概念和范围进行科学界定的基础上,规定了个人的权利和义务,进一步明确了处理个人信息应遵循的原则和规则。 2023年1 月,工信部、国家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等十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聚焦数据安全保护及相关数据资源开发利用需求,提出促进数据安全产业发展的总体要求,分两个阶段明确发展目标。目标到2025年,数据安全产业基础能力和综合实力明显增强,数据安全产业规模超过 1,500亿元。产业政策体系进一步健全,数据安全关键核心技术、重点产品发展水平和专业服务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各领域数据安全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显著提高。 2023年2月27日国务院印发《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指出,要强化数字中国关键能力,筑牢可信可控的数字安全屏障,切实维护网络安全,完善网络安全法律法规和政策体系。增强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建立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基础制度,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和应急处置工作体系。 2024年1月11日,财政部发布《关于加强数据资产管理的指导意见》(财资〔2023〕141号),要求数据资产各权利主体均应落实数据资产安全管理责任,按照分类分级原则,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制度的基础上,落实数据安全保护制度,把安全贯彻数据资产开发、流通、使用全过程,提升数据资产安全保障能力。 2024年2月26日,工信部发布《工业领域数据安全能力提升实施方案(2024-2026年)》(工信部网安〔2024〕34号,一是明确了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在总体目标中细化了各项关键任务指标;二是围绕提升工业企业数据保护、数据安全监管、数据安全产业支撑三类能力,明确提出11项任务;三是围绕《实施方案》落地实施的保障需求,提出了加强组织协调、加大资源保障、强化成效评估、做好宣传引导4项工作。 2024年2月2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八次会议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20号),本次保密法的修订从法律制度上明确了进一步加强党对保密工作的领导,高度重视保密科技创新和科技防护,并完善了网络信息、数据保密管理,此外,还加强了与《数据安全法》的协同衔接,新增涉密数据管理及汇聚、关联后涉及国家秘密数据管理的原则规定。 2024年11月23日,国家数据局发布《可信数据空间发展行动计划(2024—2028年)》(国数资源〔2024〕119号),明确可信数据空间是基于共识规则,联接多方主体,实现数据资源共享共用的一种数据流通利用基础设施。并提出可信数据空间参与各方须遵守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等法律规定,落实数据分类分级保护、动态感知、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应急处置、治理监管等要求,建立可信数据空间安全管理体系。 2024年12月30日,国家发改委、国家数据局、教育部等六部门联合发布《关于促进数据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发改数据〔2024〕1836号),提出到2029年,数据产业规模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5%,数据产业结构明显优化,数据技术创新能力跻身世界先进行列;并明确要提高数据领域动态安全保障能力,包括支持企业创新数据分类分级、隐私保护、安全监测、应急处置等数据安全产品和服务;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风险识别、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等相关规范,落实数据流通利用全过程相关主体的安全责任。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2024年,国民经济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的大方针下,稳定增长、持续恢复,但外部环境错综复杂,国内有效需 求依然不足,经济回升向好基础仍需巩固,宏观经济依然承压;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围绕自有产品体系建设持续优化业务结构,围绕公司主营业务立体化推动各业务板块的均衡发展,围绕“降本增效”持续推进经营业绩修复,确保公司长期稳健发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