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上海莱士(002252)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4-12-31 | 信息来源 | 2024年年度报告 | 经营情况 | 第三节 管理层讨论与分析 一、 报告期内公司所处行业情况 2024年,血液制品市场需求总体保持稳定增长,血浆原料采集量同比增长约 11%,产品供应能力显著提升。经历一轮快速增长期后,免疫球蛋白类市场供需恢复平衡,但临床端未被满足的需求较大;随着进口人血白蛋白供应的快速增长,人血白蛋白市场竞争加大;2023版国家医保目录取消了对人纤维蛋白原、人凝血酶原复合物这两类产品的医保适应症限制,促进了这两类产品的临床应用,市场需求逐步释放,凝血因子类产品市场保持较快增长。 报告期内,国家医保局进一步扩大药品和高值耗材带量采购范围,覆盖品类向生物类似药、血液制品(如静丙、凝血因子)延伸,血液制品市场在血浆供应能力提升的双重背景下,市场呈现“结构性分化、竞争多维化”特征,行业竞争从资源竞争转向“营销能力+品牌力+临床服务”的综合能力比拼,竞争焦点从产能扩张转向终端市场的精细化运营,企业需通过产品创新、渠道深耕及品牌建设构筑护城河。未来,血液制品供应能力强,品种全,营销能力强的血液制品企业将更具竞争力。 (一)行业现状及特点 1、行业实行严格的准入管控,进入门槛高 血液制品关系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与生命安全,国家自2001年 5月起没有批准新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对血液制品生产企业实行总量控制,对药品生产(包括血液制品生产)实行许可制度,只有通过包括 GMP合规性等法规符合性检查的企业,才能获颁“药品生产许可证”,进行生产。目前国内正常经营的血液制品企业不足 30家,行业进入壁垒高。 2、全链条闭环管理,监管严格 鉴于血液制品的特殊性和极高的安全性要求,国家对血液制品行业实行全方位高度监管,行业已形成“从献浆员到临床应用”全生命周期严监管体系,覆盖采集、生产、流通、使用各环节,以安全和可追溯为主线,实行全链条、全流程监管,为行业长期健康发展构建“安全底座”。 3、原料血浆仍是影响供需的主要因素,血浆供给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据有关研究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在采单采血浆站数量 300余家,全年国内总体采浆量超过 13,000吨,同比2023年有显著增长,但与实际血浆需求量仍存在差距,血浆供给仍存在较大提升空间。 国家对单采血浆站的设立和管理有着严格的规定,单采血浆站只能由血液制品企业设立,实行“一对一”的供浆关系,单采血浆站设立要求符合相应的设置规划,在一个采浆区域内只能设置一个单采血浆站,血浆站数量难以在短期内快速增长。我国的血浆采集政策相较于美国、欧洲更加严格,血浆采集间隔期更长,单次采集量也较少。政策监管加强了原料血浆的稀缺性。总体而言,在整个产业链中,处于上游的单采血浆站的数量和质量是血液制品企业发展的核心因素,中长期来看原料血浆供需矛盾依然突出。 4、市场未被满足的需求依然存在,行业成长空间良好 受制于上游血浆资源供应不足,以及患者支付能力的限制,我国人均血液制品用量远低于发达国家水平,国家对血液制品进口采取严格的管制措施,目前法规只允许进口人血白蛋白和重组凝血因子以缓解供需矛盾。随着国民经济发展与医疗保障体系的完善,国产新药的成功研发,比如重组凝血因子的上市,国内采浆量和产能的快速提升,以及医生对血液制品的合理使用认知水平的提升,血液制品市场容量不断扩大。人血白蛋白的需求伴随人口老龄化带来患者持续增加而增加,市场供应能力有较大幅度地提高。免疫球蛋白类市场供需恢复平衡,但临床端未被满足的需求较大。凝血因子类产品供应充分,企业基本可以按照市场需求生产供应。结合我国血液制品市场需求增长趋势及与欧美市场需求量的差异分析,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未来仍将保持持续稳定增长。 (二)发展趋势 1、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提升综合竞争能力 全球领先企业凭借长期积累的工艺经验,能够从血浆中提取包括多种凝血因子、特异性免疫球蛋白在内的二十余种产品,除了国内现有的品种外,还有人凝血因子 X、人凝血因子 XIII、血管性血友病因子等,免疫球蛋白类产品更是多达十几种。覆盖更广泛的临床需求。国内血液制品企业则最多只有十余种产品,且以人血白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为主,对技术要求较高的凝血因子类产品只有部分企业可以生产,且每年产量相对较少。 近年来,国内企业通过持续优化生产工艺、加大研发投入,稳步提升血浆综合利用率。未来,行业的核心发展逻辑将围绕血浆资源的精细化开发展开,并通过丰富产品组合满足多元化的临床需求,提升企业整体效益。随着技术能力的持续提升与市场需求的深化,具备全面血浆开发能力、产品相对齐全的企业将在行业竞争中占据更有利的位置,而技术升级与产品创新也将成为推动行业整体进步的重要动力。 2、国内外临床需求差异显著,免疫球蛋白与凝血因子类产品增长可期 当前我国血液制品消费结构呈现明显特征,以人血白蛋白和静注人免疫球蛋白为主要使用品类,凝血因子类等产品使用比例相对较低。对比国际市场,免疫球蛋白与凝血因子类产品应用更为普遍,合计占比高达 80%以上。行业数据显示,欧美国家在免疫球蛋白和凝血因子类产品的人均消费量上仍明显高于我国。这种差异既反映了国内外医疗需求的不同特点,也预示着我国相关产品可能存在增长空间。 近年来,医保改革的覆盖范围逐步扩大,居民医疗支付能力随收入增长稳步提升,同时临床对血液制品的应用认知也在深化。在此背景下,免疫球蛋白与凝血因子类产品的使用需求呈现出渐进式增长态势,未来将逐步成为我国血液制品市场发展的主要增长点。 3、外延并购加速落地,行业集中度提升 国际血液制品行业自2004年开始即出现大规模的行业整合,行业高度集中。目前全球仅剩约 20家企业(中国除外),仅 CSL、武田制药、Grifols三大巨头就已占据全球血液制品半数以上的市场份额;浆站数量和血浆采集量方面,全球现有上千家单采血浆站,其中近 70%设置在美国。Grifols、CSL、Octapharma、武田制药四家合计浆站数量及采浆量均达半数以上。 目前国内持续经营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不足 30家,且少数企业拥有多张生产牌照,行业的壁垒较高,生产企业牌照资源稀缺,外延并购对于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具有重要意义。近年来国内血制品行业收并购事件持续落地,行业集中度有进一步提升趋势。 随着国家政策支持以及行业自身发展,国内行业整合大势所趋,浆站资源丰富的龙头、研发能力强、血浆利用率高的企业更具备竞争优势,行业内企业将强者愈强。 4、头部企业生态化布局,提升行业竞争力 近年来,我国血液制品头部企业纵向延伸产业链、横向拓展技术边界,通过生态化布局,正在重塑血液制品行业价值链条——从上游浆站智能化、中游研发到下游服务模式创新,构建“浆站-研发-应用”全生态体系,形成“技术+资源+市场”的立体竞争壁垒,驱动行业从单一产品竞争转向综合能力比拼。这种转型提升了行业集中度与抗风险能力,也为应对未来可能的市场潜在冲击提供了战略互补和缓冲。 二、 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 (二)公司主要产品及用途 血液制品属于生物制品行业的细分行业,主要以健康人血浆为原料,采用生物学工艺或分离纯化技术制备的生物活性制剂。在医疗急救及某些特定疾病和治疗上,血液制品有着其他药品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1、人血白蛋白:失血创伤、烧伤引起的休克;脑水肿及损伤引起的颅内压升高;肝硬化及肾病引起的水肿或腹水;低蛋白血症的防治;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用于心肺分流术、烧伤的辅助治疗、血液透析的辅助治疗和成人呼吸窘迫综合症。 2、静注人免疫球蛋白:原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如 X联锁低免疫球蛋白血症,常见变异性免疫缺陷病、免疫球蛋白 G亚型缺陷病等;继发性免疫球蛋白缺乏症,如重症感染,新生儿败血症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如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川崎病。 3、人凝血酶原复合物:主要用于治疗先天性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Ⅱ、Ⅶ、Ⅸ、Ⅹ缺乏症包括乙型血友病;抗凝剂过量、维生素 K缺乏症;因肝病导致的凝血机制紊乱;播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时,凝血因子Ⅱ、Ⅶ、Ⅸ、Ⅹ被大量消耗,可在肝素化后应用;各种原因所致的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而拟作外科手术患者,但对凝血因子Ⅴ缺乏者可能无效;治疗已产生因子Ⅷ抑制物的甲型血友病患者的出血症状;逆转香豆素类抗凝剂诱导的出血。 4、人凝血因子Ⅷ:本品对缺乏人凝血因子Ⅷ所致的凝血机能障碍具有纠正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甲型血友病和获得性凝血因子Ⅷ缺乏而致的出血症状及这类病人的手术出血治疗。 5、人凝血酶:局部止血药。辅助用于处理普通外科腹部切口,肝脏手术创面和扁桃腺手术创面的渗血。 6、人纤维蛋白原:适用于先天性纤维蛋白原减少或缺乏症;获得性纤维蛋白原减少症:肝硬化、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产后大出血和因大手术、外伤或内出血等引起的纤维蛋白原缺乏而造成的凝血障碍。 7、人纤维蛋白粘合剂:局部止血药。辅助用于处理烧伤创面、普通外科腹部切口、肝脏手术创面和血管外科手术创面的渗血。 8、人免疫球蛋白:用于常见病毒感染的被动免疫,主要用于预防麻疹和病毒性肝炎。若与抗生素合并使用,可提高对某些严重细菌和病毒感染的疗效。 9、乙型肝炎人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乙型肝炎预防。适用于 1)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2)与乙型肝炎患者或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密切接触者。3)意外感染的人群。 10、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预防和治疗破伤风,尤其适用于对破伤风抗毒素(TAT)有过敏反应者。 11、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主要用于被狂犬或其他携带狂犬病毒动物咬伤、抓伤患者的被动免疫。 (三)经营模式 采购模式:血液制品的主要原料为健康人血浆,单采血浆站作为血液制品生产企业生产原料的专门供应机构,由血液制品生产企业设置和管理,与血液制品企业建立“一对一”的供浆关系。其他生产所需原13 料,如药用原辅料、药用包材等,采用与合格供应商建立长期稳定的战略合作关系,签署年度合同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等多种采购模式,并在此基础上,积极开展后备供应商引入,以保障生产用物料的稳定供应。生产模式:公司具备健全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从人、机、料、法、环、测等方面进行全方位的精细化管理,包括班组长及主管的能力提升、现场的5S管理、现场可视化管理、设备的精益TPM管理等;公司拥有先进的生产控制设备和自动化系统,包括WINCC系统、称量系统(WBS)、仓储系统(WMS)等,有效保证了公司生产产品的质量和成本的控制。公司严格遵循各项国家规范和GMP,严格执行工艺要求和质量标准,始终秉持并贯彻落实安全、优质、高效的质量方针。物料及产品在投入使用前或放行前均进行了严格的检验和评审;生产过程中还对关键工艺步骤进行监控、对关键工艺参数进行监测,确保了持续稳定地生产出符合预定用途和注册要求的产品。销售模式:公司根据不同血液制品产品市场特点,对不同产品分别采取委托经销商销售(商销)、面向国内终端医疗机构的直营学术推广销售、委托合同销售组织学术推广、以及中国疾病预防与控制中心(CDC)/政府采购等多种业务模式并行的模式进行产品销售。同时公司也持续关注海外血液制品市场机会,通过授权经销模式拓展海外市场机会。代理模式:公司代理业务主要通过下属全资公司同路医药,获得关联方基立福控股子公司基立福全球授权,作为其人血白蛋白产品中国市场独家代理商,在中国市场开展其进口人血白蛋白的销售业务。同时获得关联方GDS授权,作为其血液筛查系统、血液筛查检测试剂及血液筛查试剂盒产品中国市场独家代理商,在中国市场开展其血筛相关产品的销售业务。 (四)主要业绩驱动因素 公司立足于血液制品行业,是国内同行业中结构合理、产品种类齐全、血浆利用率较高、整体规模行业领先的血液制品生产企业。报告期内,公司在董事会的领导下,坚持“安全、优质、高效”的质量方针,履行“上海莱士 健康卫士”的品牌承诺,把握政策机遇与市场趋势,深化“变革攻坚”与“创新突破”双轮驱动, 系统推进战略纵深布局、创新生态构建、产业协同进化。依托核心优势实施资源整合优化,深挖业务潜能,夯实发展根基;构建研发创新体系、实施业务模式再造、开展产业链并购整合,在巩固现有业务基本盘的同时,持续培育新的增长极,全面推动企业经营质量与规模效益的协同发展,为可持续发展注入新动能。 1、"存量增效+增量突破"双轨策略,提升资源效能与产业布局 原料血浆的特殊性和稀缺性在较大程度上决定了血液制品行业的发展逻辑,单采血浆站的数量是国内血液制品行业发展的核心瓶颈,公司坚持存量挖掘和增量突破的浆源发展策略,积极研究落地浆量增长计划。 报告期内,公司系统推进"存量增效+增量突破"浆源发展策略,致力于实现存量浆站业务提质增效与增量业务快速突破的良性互动,一方面,紧抓存量浆站内部提质挖潜,加大新献浆员招募力度和老献浆员回献频次;优化资源配置,提高资源使用效率;另一方面,积极推进重点省份的浆站拓展工作。 截至目前,公司及下属子公司、孙公司合计拥有单采血浆站44家(未含公司于2025年3月披露的收购南岳生物制药有限公司事项中涉及的9个在采浆站),分布于广西、湖南、海南、陕西、安徽、广东、内蒙、浙江、湖北、江西、山东11个省(自治区)。报告期内,公司全年采浆量突破1,600吨,再创历史新高。 2、持续优化营销模式,强化合规推广,打造公司营销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把握政策机遇与市场趋势,持续强化专业学术推广体系建设,提高行业话语权,加强公司自产产品与经销产品的协同推广优势,抢占策略性医院市场机会,布局策略性产品列名医院,积极应对国内外血液制品市场环境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强化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专注于找准临床未被满足的需求,找准痛点,深挖循证医学证据,发挥关键意见领袖(KOL)的作用,向目标客户传递有效的关键信息。通过建立有效的客户分级管理与大客户的项目化管理模式,系统管理关键客户,强化公司品牌,提升目标客户对血液制品认知和合理应用水平,推动血液制品市场持续增长,公司主要产品市场份额持续增加。 同时,公司强化合规体系建设,建立有效的内部合规风险控制系统,加强对营销团队的合规培训与过程监督,努力将合规推广打造成公司营销团队的核心竞争力。 此外,全球血液制品供应较为短缺,公司紧抓机会,积极拓展和拓宽国内外销售渠道,不断提升公司产品市场份额的同时,努力实现主要产品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双赢。 3、创新生态构建,致力于开辟差异化增长曲线 公司研发工作基于技术创新与临床应用扩张的发展路径,聚焦核心领域优势,推进营销组织一体化变革,构建“技术+市场”生态体系。报告期内,公司研发工作以病患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充分发挥公司在凝血领域的优势,并致力于血友病治疗的研究,研究成果以治疗用生物制品1类药品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进行临床试验申请并获得批准,同意开展以“血友病及先天性凝血因子Ⅶ缺乏症患者出血发作预防治疗”为适应症的临床试验,核心领域向纵深发展。公司持续关注技术前沿,在巩固血液制品研发基础上,开辟生物医药其他领域的研发,持续推进研发创新工作,培育高附加值服务形态,布局"血液制品+生物制药"双擎驱动的研发管线,拓展创新边界,开辟差异化增长曲线。 公司持续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加快推进新产品的研发进程,探索产品的临床新适应症。研发平台建设方面,通过进一步加强研发人才引进和培养,强化人才梯队建设,并以项目管理为抓手,开展研发专题研究,完善和推动研发项目管理的系统化与规范化,紧抓资源配置与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激发创新活力,提升研发效能。 4、深化药品全生命周期质量管理体系建设,数智化建设筑牢药品安全屏障 报告期内,公司严格落实药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持续发力提升公司质量管理水平,各项生产质量信息化系统建设工作稳步推进且成效显著。实验室信息化管理系统(LIMS)、血浆信息管理系统以及文档管理系统(DMS)已顺利完成建设并成功上线,且运行稳定,未来将继续推进制造执行系统(MES)15 以及培训管理系统(TMS)逐步上线运行,为公司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促进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在公司原料血浆检测业务方面,新增的基立福TMA核酸检测系统以及原料血浆自动挑浆系统已投入使用并稳定运行,这无疑为原料血浆病毒安全性的保障筑牢了更为坚实的防线。与此同时,公司严格按照预定计划,基本完成了与基立福签订的质量协议中涉及原料血浆、生产制造以及药物警戒等关键管理环节的质量对标和行动项整改工作,全方位夯实了药品质量安全主体责任,推动公司质量管理水平迈向新的台阶。公司始终严格坚守质量管理底线,以精益求精的态度确保每一瓶上市产品都达到“安全、优质、高效”的高标准,为消费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5、内生外延双轮聚变,管理赋能+生态重构铸就综合竞争力 作为我国血液制品行业整合的先行者,公司通过"内生增长+外延并购"的双轮驱动战略构筑发展新格局,以战略并购为支点撬动产业能级跃迁,以管理赋能为核心激活价值创造动能。在产业运营与资本运作的协同共振中,公司建立起"战略并购-要素重组-生态进化"的价值增长范式,既保障公司内生性创新能力的持续培育,又通过外延式资源整合形成规模经济与协同效应的乘数效应,推动公司实现跨越式发展。 2013~2023年,公司依托成熟的全周期投管体系,通过精准的战略并购锁定产业链价值节点,先后收购整合郑州莱士、同路生物、浙江海康、广西莱士等血液制品企业,对标的资产实施战略资源重组,深度挖掘技术协同、渠道共享的隐性价值。同时不仅实现血浆资源战略性布局,更以数智化平台为纽带重构行业生态,建成集前沿技术研发、智能化生产及集团化营销组织于一体的产业高地,推动综合竞争力沿价值螺旋持续攀升,助力公司向血液制品产业价值链顶端跃进。 公司于2025年3月披露了收购南岳生物100%股权事项,本次交易完成后,南岳生物将成为公司的控股子公司。本次收购将助力公司进一步扩展浆站资源,提升公司现有采浆量与采浆规模,巩固公司的行业领先地位;同时将进一步完善公司在湖南省的区域布局,显著提升公司在血液制品区域市场的竞争力,为公司未来在华中地区的业务拓展奠定坚实基础。南岳生物拥有的多个在研产品管线将与公司现有优势资源形成协同与互补,丰富公司产品矩阵,完善公司从血浆采集到产品制造的商业布局,为公司开拓新的利润增长点,增强公司的核心竞争力。未来,公司将以华中地区为核心战略支点之一,依托其血浆资源禀赋及政府合作优势,加速区域产业布局,加强区域协同,深化产业合作,争取政策支持,进一步巩固作为全国血制品头部企业的市场地位。 6、坚持以投资者为本,构建长效共赢回报机制 公司重视投资者关系,坚持以投资者为本,以高质量信息披露和投资者关系管理,多层次、多渠道与投资者沟通,积极传递公司价值,增进市场认同和价值实现;公司持续聚焦主业,提升公司业绩,并以控股股东增持、管理层增持、股份回购等实际行动传递长期价值理念,并通过现金分红等措施与全体股东分享公司发展红利。 自上市以来,公司严格按照《公司章程》及股东回报规划制定的利润分配政策进行长期、稳定、可持续的现金分红。未来,公司仍将坚持以投资者为本,根据所处发展阶段,统筹平衡好业绩增长与股东回报,坚持“长期、稳定、可持续”的多渠道股东回报机制,持续提升股东回报水平,与广大股东共享公司16 发展成果。公司分别于2025年1月9日及2025年3月4日披露了关于控股股东增持公司股份计划相关公告,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同,增强投资者信心,控股股东计划通过深交所交易系统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增持公司股份。截至目前,首次增持计划(约5亿元人民币)已完成,第二次增持计划正在实施中。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的信心和长期投资价值的认同,公司分别于2024年2月8日、2024年5月29日披露了《关于公司部分董事、监事及全体高级管理人员增持股份计划相关公告,2024年2月8日至2024年5月27日期间,公司部分董监高Jun Xu(徐俊)先生、胡维兵先生、刘峥先生、沈积慧先生、陆晖先生、宋正敏女士、陈乐奇先生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增持公司股份727,100股,占公司当时总股本的0.011%,累计增持金额为521.51万元,上述增持计划已完成。基于对公司未来发展前景的信心和对公司长期价值的认可,为进一步健全公司长效激励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充分调动公司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有效将公司、股东和员工利益紧密结合在一起,促进公司的长远健康发展,结合公司当前经营、财务状况等具体情况,公司拟使用自有或自筹资金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从二级市场回购公司已发行的部分人民币普通股(A股)股票,用于实施员工持股计划或股权激励,拟回购股份的资金总额为不低于人民币2.5亿元(含)且不超过人民币5亿元(含),拟回购股份价格不超过人民币9.55元/股(含)。公司于2025年2月14日召开202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审议通过了上述股份回购方案。截至2025年4月7日,公司通过股份回购专用证券账户以集中竞价交易方式累计回购股份15,649,851股,占公司总股本的0.24%,最高成交价为7.09元/股,最低成交价为6.62元/股,成交总金额为108,426,420.12元(不含交易佣金等交易费用)。报告期内,公司主营业务发展良好,实现营业收入81.76亿元,同比增长2.67%,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21.93亿元,同比增加23.25%;截至2024年12月末,公司总资产336.31亿元,较上年末增加5.33%,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资产319.26亿元,较上年末增加7.74%。。 四、主营业务分析 1、概述 参见“一、报告期内公司从事的主要业务”相关内容。 2、收入与成本 (1)营业收入构成 2024年 2023年 同比增减 金额 占营业收入比重 金额 占营业收入比重营业收入合计 8,176,460,048.60 100% 7,963,958,567.30 100% 2.67%分行业血液制品生产及销售 8,052,459,365.49 98.48% 7,821,230,953.62 98.21% 2.96%检测设备及试剂 121,154,941.13 1.48% 141,154,117.34 1.77% -14.17%其他业务收入 2,845,741.98 0.04% 1,573,496.34 0.02% 80.85%分产品自产白蛋白 1,494,060,050.48 18.27% 1,430,750,831.15 17.97% 4.42%进口白蛋白 3,626,557,503.89 44.35% 3,504,189,534.92 44.00% 3.49%静丙 1,698,689,402.21 20.78% 1,805,457,837.40 22.67% -5.91%其他血液制品 1,233,152,408.91 15.08% 1,080,832,750.15 13.57% 14.09%检测设备及试剂 121,154,941.13 1.48% 141,154,117.34 1.77% -14.17%其他业务 2,845,741.98 0.04% 1,573,496.34 0.02% 80.85%分地区华东地区 2,990,001,982.78 36.57% 2,977,774,502.32 37.39% 0.41%华南地区 1,689,171,799.46 20.66% 1,855,502,797.26 23.30% -8.96%华北地区: 2,101,560,504.22 25.70% 1,929,731,720.39 24.23% 8.90%东北地区 384,128,688.13 4.70% 298,302,361.82 3.75% 28.77%西南地区 484,423,565.48 5.93% 516,083,636.81 6.48% -6.13%西北地区 470,482,372.60 5.75% 363,755,324.54 4.57% 29.34%出口 56,691,135.93 0.69% 22,808,224.16 0.29% 148.56%分销售模式自产自销 4,425,901,861.60 54.13% 4,317,041,418.70 54.21% 2.52%委托代销 3,747,712,445.02 45.84% 3,645,343,652.26 45.77% 2.81%其他 2,845,741.98 0.03% 1,573,496.34 0.02% 80.85% (3)公司实物销售收入是否大于劳务收入 是 □ 否 行业分类 项目 单位2024年2023年 同比增减 血液制品生产及销售 销售量 瓶 24,875,668 23,419,605 6.22%生产及进口量 瓶 27,739,616 25,925,546 7.00%库存量 瓶 15,370,953 12,542,769 22.55%检测设备及试剂 销售量 套/盒/箱 921 1,670 -44.85%采购量 套/盒/箱 1,238 1,285 -3.66%相关数据同比发生变动 30%以上的原因说明 适用 □ 不适用检测设备及试剂销售量因市场因素较去年同期减少。 (4)公司已签订的重大销售合同、重大采购合同截至本报告期的履行情况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与基立福之间就进口人血白蛋代理业务为关联关系事项,详见“第六节 重要事项之十四、重大关联交易”。 (5)营业成本构成 行业和产品分类 1)行业分类 公司自产自销的血液制品产品成本构成包括直接材料、直接人工和制造费用。代理进口白蛋白成本和检测设备及试剂 产品成本构成仅包括直接材料。 (6)报告期内合并范围是否发生变动 是 □ 否 本年纳入合并财务报表范围的主体共 50户,与上年相比新增上海莱士医药有限公司。 (7)公司报告期内业务、产品或服务发生重大变化或调整有关情况 □ 适用 不适用 (8)主要销售客户和主要供应商情况 公司前 5名供应商中,第一名供应商 Grifols Worldwide Operations Limited,第二名供应商 Grifols Diagnostic Solutions Inc.,第四名供应商海尔血液技术重庆有限公司均为关联方,关联关系及交易详见“第六节 重要事项之十四、重大关联交易”。 此处的采购为材料及服务采购,不包含固定资产及在建工程等采购。 3、费用 销售费用 408,136,030.86 333,764,425.29 22.28% 主要是报告期内公司业务推广宣传同比增加。 管理费用 459,657,750.87 378,984,776.17 21.29% 主要是从2023年 9月开始计提股份支付费用,2023年 11月广西莱士纳入合并报表范围。财务费用 -34,684,325.11 -91,579,771.89 不适用 主要是报告期内利息收入同比减少,汇兑损失同比增加。研发费用 250,903,505.77 173,736,285.50 44.42% 主要是报告期内加大了研发投入,试验检验费及技术专利许可费同比增加。 4、研发投入 适用 □ 不适用 主要研发项目名称 项目目的 项目进展 拟达到的目标 预计对公司未来发展的影响 上海莱士 10%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的研制 方便患者使用 临床前研究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上海莱士活化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研制 血友病抑制物患者的治疗 临床前研究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国内首创新药,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丰富公司生产线,提高竞争力上海莱士 SR604注射液(活化蛋白 C单抗) 血友病治疗 临床试验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国内外首创新药,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上海莱士蛋白 C的研制 增加产品品种 临床前研究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国内首创新药,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丰富公司生产线,提高竞争力同路生物人纤维蛋白原产业化研究 增加产品品种 临床试验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同路生物 10%静注人免疫球蛋白(pH4)产业化研究 增加产品品种 临床前研究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同路生物冻干人纤维蛋白粘合剂 增加产品品种 临床前研究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同路生物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产业化研究 增加产品品种 临床前研究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浙江海康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产品研发 增加产品品种 NDA申请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浙江海康凝血因子产品开发工艺持续研究 增加产品品种 临床前研究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浙江海康血浆蛋白分离纯化和制剂技术的研究和产业转化 增加产品品种,提高技术研发能力 前期技术研究 第四代静注人免疫球蛋白等多个产品工艺技术 丰富产品线、提高产品收率、提高竞争力和质量标准研发浙江海康献血献浆融合发展智能化平台开发 为献血献浆融合发展项目提供技术支持 研究开发阶段 平台软件应用于融合发展项目 提高血浆安全性,增加血浆来源郑州莱士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的研发 增加产品品种 临床前研究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郑州莱士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的研发 增加产品品种 临床前研究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郑州莱士人纤维蛋白原 增加产品品种 临床试验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广西莱士蛋白 C的研制 增加产品品种 临床前研究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国内首创新药,提高血浆综合利用率,丰富公司生产线,提高竞争力广西莱士人凝血酶原复合物的研制 增加产品品种 临床前研究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广西莱士狂犬病人免疫球蛋白的研制 增加产品品种 临床前研究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广西莱士破伤风人免疫球蛋白的研制 增加产品品种 临床前研究阶段 批准上市销售 丰富产品线,提高竞争力 5、现金流 (1)经营活动现金流入减少,主要是本年销售商品收到的现金较上年减少; (2)经营活动现金流出增长,主要是本年代理进口业务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增加,以及为获取供应商折扣而提前支付代理业务货款; (3)投资活动现金流入增长,主要是本年收回的到期定期存款本金及利息较上年增加; (4)投资活动现金流出增长,主要是本年存入的定期存款较上年增加; (5)筹资活动现金流入减少,主要是上年收到员工股权激励款较多; (6)筹资活动现金流出减少,主要是:1)上年实施股份回购约 10亿元;2)本年分配股利较上年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净流量与本年度净利润存在重大差异的原因说明 适用 □ 不适用 主要是本年应收账款较年初增长,以及本年同路医药为获取供应商折扣而提前支付货款所致。 五、非主营业务分析 适用 □ 不适用 损益;(2)对联营企业同方莱士按投资比例享有的净损益;(3)本年处置万丰奥威股票产生的投资收益。 对联营企业按投资比例享有的净损益具有可持续性。资产减值 -13,388,396.92 -0.51% 主要是计提的存货跌价准备。 否营业外收入 8,266,665.16 0.32% 否营业外支出 69,914,932.78 2.67% 主要是非流动资产报废损失和捐赠。 否 六、资产及负债状况分析 1、资产构成重大变动情况 莱士整体升级改造项目投入增加。 无形资产。 提前支付货款所致。 件在当期已经完成结案。 境外资产占比较高 适用 □ 不适用 资产的具体 内容 形成 原因 资产 规模 所在地 运营模式 保障资产安全性的控制措施 收益状况 境外资产占公司净资产的比重 是否存在重大减值风险GDS45%股权 发行股份购买资产 人民6亿 欧洲和美国 采购、制造和销售医疗及血液检测产品 1、公司于2020年 10月委派了两名员工成为 GDS董事,参与 GDS董事会决策; 2、基立福承诺,GDS 在2024年1月1日至2028年12月31日期间(“测评期”)的累计 EBITDA(通过将经双方认可的 元(“承诺 EBITDA”)。如测评期内 GDS 累计实现的EBITDA低于承诺 EBITDA,基立福应在2028年度审计报告至《战略合作及股份购买协议》签署日为 45%)。基立福承诺,只要其继续直接或间接控制 GDS,其应会促使 GDS 在本次交易交割后的每个会计年度向其股东宣派金额不少于 2、以公允价值计量的资产和负债 适用 □ 不适用 公司应收款项融资为银行承兑汇票,其他变动的内容是本期收到银行承兑汇票与到期银行承兑汇票相抵后的净额。 注:本期出售金额为期初数加上本期购买金额的合计数。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资产计量属性是否发生重大变化 □ 是 否 3、截至报告期末的资产权利受限情况 使用受限的货币资金人民币 3,644,320.25元,其中 3,450,000.00元为诉讼冻结资金,178,820.25元为合同质量保函保证金,15,500.00元为 ETC保证金冻结。 七、投资状况分析 1、总体情况 适用 □ 不适用 2、报告期内获取的重大的股权投资情况 □ 适用 不适用 3、报告期内正在进行的重大的非股权投资情况 适用 □ 不适用 详见“第十节 财务报告之七、合并财务报表项目注释 22、在建工程”。 4、金融资产投资 (1)证券投资情况 适用 □ 不适用 项的公告》; 2、2016年02月05日披露《第三届董事会第三十一次(临时)会议决议的公告》、《关于公司上调风险投资额 度及投资期限的公告》。 证券投资审批股东会公告披 露日期(如有) 1、2015年01月22日披露《关于2015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决议的公告》; 2、2016年02月23日披露《关于2016年第一次临时股东大会会议决议的公告》。 注:本期出售金额为期初数加上本期购买金额的合计数。 (2)衍生品投资情况 □ 适用 不适用 5、募集资金使用情况 适用 □ 不适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