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金桥信息(603918)经营总结 | 截止日期 | 2025-06-30 | 信息来源 | 2025年中期报告 | 经营情况 | 二、 经营情况的讨论与分析 2025年上半年,国内经济在面对复杂严峻的国际环境和国内多重挑战的情况下,实现了向好回升。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持续成为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产业规模不断扩大。国家出台多项政策助力数据要素市场培育和产业数字化转型,为行业企业带来发展机遇。 面对复杂的宏观环境,公司秉持稳中求进的经营方针,锚定“业内领先、顾客满意”的战略目标,依托“AV+IT+软件”的融合技术优势,强化团队协同作战能力,持续发力市场拓展与自主创新。公司密切关注人工智能技术进入新阶段及产业化应用落地加速的趋势,响应国家全面实施“人工智能+”行动计划的号召,加强技术融合应用。同时敏锐把握数字化、智能化、自主化带来的重大战略机遇,积极布局新的业务增长曲线,不断提升自身成长空间,巩固长期竞争优势,致力成为数字化科技的行业领先者。 报告期内,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322.56万元,同比上升50.65%;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071.10万元,同比减亏24.18%。报告期内,公司持续加强项目交付管理,项目验收合同额同比增加,推动营业收入较上年同期实现一定比例的增长;归属于母公司所有者的净利润、扣除非经常损益的净利润较上年同期亏损收窄。但仍受整体宏观经济环境的影响,公司相关重点项目受客户预算投入、项目进展周期等因素,经营产出相对滞后。 报告期内,公司具体业务发展和重点工作开展情况如下: (一)AI融合基础业务,核心产业协同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在智慧场景、智慧建筑等解决方案中不断夯实现有业务的产品优势,坚持“AV+IT+软件”的三位一体融合能力,大力发展、推广和应用自主软件和软硬件产品,加速“互联网+应用+云服务”的业务叠加升级,以资源整合和行业数字化、智能化为主线,加大研发和技术力度,将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云计算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行业应用深度融合,互补联动,持续提升公司业务综合能力,推动业务高质量发展。 报告期内,公司在智慧政务、法治、教育和企业等行业持续取得业务进展: 1、智慧政务领域,公司围绕智慧政务,依托城市数字化转型、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等新政策机遇,以政府对系统安全可控和国产化的需求,以及政务数据上区块链并进行 AI分析为突破口,融合形成高质量数据集。同时根据安全规范部署涉密领域应用,尝试移动政务网和智慧档案管理等落地解决方案,实现技术融合、数据融合、业务融合。 公司承接了上海市大数据中心、上海市浦东新区大数据中心、上海市徐汇区机关事务管理中心、上海市徐汇区应急管理局、上海市闵行区机关事务管理局、中共上海市委政法委员会、上海市档案局、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上海市委员会办公厅、宁波市数据服务中心、江苏省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等在内的重点项目相关信息化建设承建或运维工作。 2、智慧法治领域,公司紧密结合法院信息化行业发展的趋势,多方位打造完整的法院信息化服务生态,助力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聚焦法院物联中台和质效型事务管理系统,与法院共同实现进行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公司依托人工智能,围绕司法为民、公正司法,坚持司法规律与技术变革相融合,以高度信息化方式支持司法审判、诉讼服务和司法管理,实现案件全业务网上办理、全流程依法公开、全方位智能服务的人民法院组织、建设、运行和管理形态,支持智慧服务、智慧审判、智慧执行、智慧管理的人民法院信息化。 公司获得上海市浦东新区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上海市徐汇区人民法院、阳江市江城区人民法院、上海市静安区人民法院、上海市第二中级人民法院、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高级人民法院生产建设兵团分院、青神县人民法院、上海市奉贤区人民法院、上海市闵行区人民法院、上海金融法院等多个法院的信息化改造项目。 3、智慧教育领域,公司聚焦国内高端MBA/EMBA商学院和国内985/211高等院校的信息系统和智慧教学空间设计,运用基于大模型的AI教学分析、声音大脑、机器视觉、智能控制等技术,搭建和创新教育教学数字化解决方案。通过技术预研、探索及产学研共同实践,在智能研讨室、智慧教室、未来教室、产学研中心等应用场景,打造创新型的AI+教育产品及教学空间数字化、智能化创新路径。依托端云协同及软硬件、多媒体融合,构建教学空间数据要素精准采集、深度分析和智能提炼的智慧教学体系,涵盖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辅助应用场景,打造智能化程度高、互动性强、用户体验好的未来教学空间和教学模式解决方案。推动教育创新与升级,并通过校企合作共建推动教学场景和教学空间数字化转型。 公司与浙江大学依托联合实验室,深度整合产学研优势资源,以“重构场景、激活体验、赋能创新”为核心目标,开发面向未来的教学空间整体解决方案,推动教育空间从传统物理场所向智能化、互动化的教学生态载体转型。为进一步验证系统性能、收集实际教学场景反馈,未来将在多所国内顶尖高校展开规模化试点部署。 公司承接西湖大学、清华大学、上海美国学校、中国人民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同济大学、中欧国际工商学院、华东师范大学、复旦大学等在内的重点项目相关信息化建设承建或运维工作。 4、智慧企业领域,公司围绕轻量化、云端化和服务化打造新型企业会议和协作空间解决方案。 以大中小会议空间、多功能厅、企业展厅、零售旗舰店、产品评审中心等特色空间为抓手,通过新技术、新链接、新物联等全面感知企业空间、时间及人员,以Space365、ESG管理、信息看板等软硬件为载体,通过IoT和云平台的整合,提升企业能效比及空间效率,持续为企业赋能。 公司获得中国工商银行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支行、国耀融汇融资租赁有限公司、上海市精神卫生中心、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上海米哈游、华域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国家电投集团数字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股份有限公司、国家核电技术有限公司等在内的重点项目相关信息化建设承建工作。 同时,公司迈出了全球化征程的关键一步,成功在新加坡成立海外全资孙公司。这不仅是公司业务版图上的一个新坐标,更是公司贴近市场,服务全球客户的坚实体现。通过本地化运营,能够更敏捷地响应新加坡市场需求,加速技术创新迭代,并辐射周边市场,开辟新的业绩增长点。 (二)新兴战略业务加速布局,科技驱动增长新动能 报告期内,公司始终秉持自主创新为战略方向,坚定新兴业务发展格局,持续探索并落地新兴业务场景,推动公司持续健康发展和转型升级。报告期末,公司及控股公司拥有软件著作权320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发明专利12项。公司高度关注各行业的数字化转型趋势,尤其是在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关键技术在智慧司法、智慧教育领域上的创新研发与应用,通过先进技术与业务的深度融合,发挥在司法、教育领域的优势竞争力,夯实数字化、智能化平台建设。 同时积极与新兴生态系统中的合作伙伴携手,通过产学研用一体化的合作模式,加速优质项目的落地与实践,为法院数字化改革提供多元性、开创性、引领性的整体解决方案。 1、稳健推进法律金融科技,新兴业务加速落地 随着最高人民法院提出“多元解纷”“诉源治理”的指导思想,旨在营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实现普惠金融纠纷有效预防、分流、化解。为积极拓展公司业务发展空间,适应公司战略发展需要,公司积极布局并不断开拓法律金融科技领域,拓宽新兴业务发展格局,致力于为金融法律纠纷提供全生命周期的系统解决方案。公司凭借智慧法院领域的深耕积淀,紧扣多元解纷、要素式立案、要素式审判、执前督促、智慧执行等环节,基于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技术搭建不良资产处置全生命周期解决方案。 公司与蚂蚁集团保持着长期且良好的合作关系,双方共同合作打造国内一流的智能化、专业化、规范化的多元解纷平台。已在当事人画像、智能语音调解、智能质检、情绪识别、批量处理、失联修复等场景应用人工智能等技术,为相关客户提供更有竞争力的解决方案。多元解纷平台以新时代“枫桥经验”为指导思想,以探索市场化解纷机制为定位,以促进金融纠纷源头化解为目标,以平台运营化为手段,在司法机关的监督指导下,运用互联网智能技术,吸纳市场化调解力量,运用规范合法的调解方式,将大量金融纠纷化解在诉讼之前。相比于传统催收行业大幅提高人效比,降低投诉率,推动不良资产处置过程高效化、合规化及透明化。在此基础上,以“调解”为最先切入的业务突破口,用AI提升多元解纷方案全流程效率。报告期内,公司加速探索“AI+调解”的创新融合路径,重点研发基于大模型的智能语音机器人与多元解纷系统协同耦合,构建“人机协作”的数字化金融调解业务流程与智能应用体系。2025年上半年,多元解纷平台案件数量继续高速增长态势,主要应用于金融借款合同、信用卡、融资租赁合同、车贷、物业费逾期、知识产权等多元化纠纷类型。随着平台2.0版本对外正式开放,进一步向不同规模不同类型的调解组织开放,增加市场主体参与的多元性,目前平台已入驻特邀调解组织超过30家,入驻调解人员超过2,200人。2025年上半年,多元解纷平台已在国内若干家法院相继开展业务,公司调解相关业务已实现收入超过2,100万元,较去年同期增长近50%,为未来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提供增长动力。公司积极推进多元解纷平台的解决方案,打造完成金融类案的集保全、调解、诉讼和执行为一体的全链路一站式解决方案。通过全流程在线、批量、一键式的智能化操作,全面提升金融类案全流程生命周期的解决方案。公司自主研发的金融纠纷互联网智能快审平台,在重庆相关法院成功试行并运行效果良好。公司持续拓宽业务发展格局,积极开拓业务合作。公司与头部互联网企业、资产管理公司、商业银行等相关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取得较好的成效。其中,与浙江省浙商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围绕金融科技在不良资产处置领域的应用前景展开多轮交流与探讨,并在业务合作中取得了一定的落地成效。公司将持续以科技创新驱动业务发展,助力法律金融服务新领域。进一步把握战略机会,为更多业务场景提供基于人工智能技术的一站式互联网金融解纷方案,促进公司持续、健康、高质量发展,发力新的增长曲线。 2、引领行业,人工智能赋能数字法院建设 公司深刻认识到人工智能技术在司法行业应用的巨大潜力,将之视为驱动业务长期增长的核心引擎并积极开展战略布局。一方面,依托阿里巴巴、蚂蚁集团等优质合作伙伴搭建司法大模型技术生态;另一方面,加大研发投入,聚焦智慧法院和金融法律科技两大业务板块进行持续创新,为激发司法行业新质生产力注入强大动力。与此同时,公司引进多学科复合型人才,围绕人工智能应用落地,在产品规划、解决方案咨询、平台系统开发、智能算法设计等环节搭建年轻专业的人才梯队,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 智慧法院业务板块,公司以AI+司法为着手点,进行在司法领域的诉讼、判法、执法、解纷等专业场景下的AI应用的研究开发,提供更加精准、高效、便捷、惠民的智慧诉讼立案、审判助理、执行办案、法律咨询和多元解纷等智能化解决方案。并聚焦法院数字警务管控、诉服质效管理、庭审质量巡查和会议物联保障等业务场景,与法院共同探索和实现数字化和智慧化转型。 公司在上海、浙江等地法院及最高院积极参与全国法院“一张网”及数字法院建设。以AI智能助手、智能辅助办案、元宇宙法庭、诉讼服务数字人等创新应用为切入点,开展落地探索和技术攻关,引领诉服、审判、办案等场景数字化变革。公司与阿里云智能集团签署合作框架协议,发挥各自优势,协调资源配置,共建“金桥-阿里司法行业人工智能联合创新基地”,联手打造并向市场推出面向司法行业的人工智能大语言模型,进一步深化在大数据、行业大模型等领域的深度合作。 2025年6月,公司举办“智启司法·链通未来”大模型赋能数字法院智慧解决方案论坛,论坛发布了金桥信息全新推出的数字法院整体解决方案——“亦案通”“亦法通”。通过技术跨界融合、场景纵深开拓与生态协同共建,推动构建公信力更强、协同性更高的智慧司法体系,让高效可及的公平正义成为数字化时代的司法新常态。直击金融司法效率提升与法院业务智能化升级的痛点,为法官减负、为当事人增效、为裁判统一性护航,并标志着AI技术在司法场景的深度应用迈入了系统化、平台化的新阶段。同时,公司积极探索相关产品、解决方案在公共法律服务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构建诉讼服务场景智能咨询体系,推动司法服务从“线上化”向“智能化”跨越。 3、夯实自研产品应用,开拓业务场景新动能 公司积极响应国家产业发展战略,加大在自主可控、安全可靠信息化技术领域的投入。报告期内,公司多元化软件产品:空间管理平台Space365、云视频平台Heyshare、执行110一体化管理系统、人民法院移动执行平台和区块链管理中台等持续协同发展,助力公司业务开拓。 软件融合集成层面,通过对于公司自研产品在行业中的应用,尝试推出了涵盖多级市场的空间解决方案和基于“AV+IT+软件”的通用生态解决方案。同时在包括低空经济、银行智慧营业厅和医疗等行业也在尝试全新的整体或专项创新方案,并为拓展新兴行业和创兴解决方案做相应研究。对于目前法院和政府行业的整体解决方案已基本完成信创适配和国产化替代。 公司在人工智能与机器学习领域持续加大软硬件研发力度。研发团队专注于机器视觉识别、视觉分析、音频分析及语音优化等技术的深入研究,并将其与空间管理、音视频通讯产品基座相结合。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在具体业务场景中解决实际问题,提升系统效率,减轻人工工作负担,特别是在需要大量人工重复劳动的场景中,采用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技术进行环境监控、视频监控和自动巡检等任务,实现了显著的自动化和智能化提升。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情况的重大变化,以及报告期内发生的对公司经营情况有重大影响和预计未来会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
|
|